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Ⅰはじめにいうまでもないが、世の中の事象は絶えず変化する。われわれがその中で生を営まざるをえない国際経済環境にしてもそうである。とくにグローバル化が宣伝されている今日では国際経済情勢にかかわる変化は直接.関接われわれの生活に大きく影響する。小論ではそうした変化を国際経済の長期的な波動(ダイナミズム)に即して捉え、その実態を展望するとともに、  相似文献   

2.
本文では日本語能力試験に出題されている読解問題について、出題される頻度の高い二種類の文(評論文、小説とエッセイ)にあわせて、それぞれの特質と解け方を整理して、解け方とそのマニュアルを述べている。受験者に、読解力アップする読解法を示すことを本文の目的とする。  相似文献   

3.
「話す聞く読む書く」という言語の四技能を学習者に身に付けさせるのは日本語教育の最終目標とは言える。「読む」能力を高めるための読解教育は従来重要視されているが、中国人日本語学習者の読解能力は優れているとは簡単に言えない。読解能力の優劣に関わる要因はたくさんあるが、本稿では読解過程の形成と読解過程に影響する要因を中心として分析を行い、また、中上級日本語読解教育に用いられる教材の種類の分析を通して、中国人日本語の読解能力を高める改善策を究明しようとする。  相似文献   

4.
日本人の人間関係などは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いつも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ると言われる。日本語の断り表現については、どんな要因がどのように影響するか、本稿ではちょっと検討してみる。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日语中形式名词"の"和"こと"的相互置换问题。关于形式名词"の"和"こと"的相互置换性问题已经有了很多卓越的先行研究,并大都关注了被名词化内容的性质和主句谓语的性质这两个方面。纵观这些先行研究,大致可以将之分成三大类:关注句法制约的研究、关注被名词化内容性质的研究以及关注主句谓语性质的研究。但无论哪种观点,均没能很好地阐明既能用"の"又能用"こと"句中"の"和"こと"的区别。本文在众多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例句,尝试探讨了形式名词"の"和"こと"的替换可行性问题,在以往研究成果得出的"具体与抽象"原则的基础上,添加了一条新的原则即说话者的心态原则,并分析了具体语境中的说话者的不同心态导致的"の"和"こと"的区别使用。  相似文献   

6.
以日语最基本的格助词之一“を”为研究对象,对“を”的三种基本功能在不同的谓语动词状况下所具有的意义、特点及语感进行了论述,以便使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日语的格助词。  相似文献   

7.
被称为"王朝"的日本平安时代,是日本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朝代,平安朝无论在思想政治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都受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大影响,通过平安朝最具代表性的一代大师菅原道真的一生,可以看出日本由大和朝廷的氏族制的官司体制向中国的天子专制的官僚体制转变的较量过程,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阶级对儒家意志形态的崇尚,对唐代诗词的喜爱和模仿,以及汉诗文独霸文坛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一自然资源缺乏、经济发达的东方岛国,浙江是中 国的一个自然资源缺乏,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两者同样都 是自然资源缺乏,但经济发达,同样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文 化在各自经济发展中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日本的经验对浙江 是否有借鉴的价值呢? 本文将分析各自经济发展中文化的积极作用,日本文化 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施锦芳博士及学者郭小青在2014年第2期《日本研究》上发表题为"日本应对少子高龄化社会的城市建设举措及启示"一文,认为日本是少子高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发达国家,如今人口数量及结构问题都成为制约日本经济增长的瓶颈。在应对超高龄化问题方面,日本政府采用医疗、养老、看护三大保险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文化经典是日本文化传承的载体,日本文化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日本文化教育及日本文化经典阅读教育的有效形式,在日本文化教学中实施阅读经典,特别是经典著作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意义,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阐述日本文化经典与日本文化教学关系的基础上,对日本文化教学课程模式做了探讨,提出了经典教学视域下的日本文化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具体经典著作的阅读,将经典尽量融入每一节日本文化教学中,尽量实现经典化教学,力求将日本文化经典的阅读系统化、序列化,提高日本文化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作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载体,既包括语言文字外部结构,还蕴含深层次的民族文化精神.在历史发展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日本文化的形成.随着国际文化的渗透式交流,日语学习者越来越多,而不少人认为日语学习难度较大.近年来,关于日语理论的研究愈加深入,赵敏的《日语语言学理论研究与日本文化探析》一书充分结合日本与日本...  相似文献   

12.
校服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发挥着隐性课程的独特作用。作为世界上最早推行校服制的国家之一,日本的校服推行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文化与社会文化。从研究日本的校服入手,对于了解日本的文化与教育内涵,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日本校服制度的规范性对于解决我国目前校服设计及质量问题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日本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打上了东方文化的烙印,具有自身独特的韵味和特色。目前针对日本文化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日本人心里认可和承认任何先进和优越的文化,并不断的学习和吸收这些优秀文化的精髓,联赛扩展和丰富自身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日本人便虚心学习,充满感激并满怀热忱的学习和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但是日本并不只是单纯的模仿,当模仿到一定境界时,它便开始寻求自我突破和发展,进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化。因此,日本的汉字、儒学、律令制度、佛教以及技术等方面均残存着大量的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菊与刀》的研究方式、写作目的,并深入剖析了日本社会的基础、日本社会人与人之间维持关系的要素、日本人人格形成的童年经验、所奉行的"耻辱文化"以及日本人"崇尚强者、鄙视弱者"的性格特质,反映了日本的国民性。最后,该文引用了相关研究的文献阐述了日本国同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并对该书进行了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15.
日本企业文化特点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端于中华儒学思想的日本企业文化是日本“经济奇迹”的内在动力,以“家”理念、团队精神和人本主义为特点的日本企业文化,作为东亚企业文化的成功代表具有科学合理的一面,但也有其局限性。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企业文化内涵与形式的统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同祖。反观日本汉学家的经学研究,从国际视角重新认识我国的经典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太宰春台是日本江户时代重要的汉学家,他的《诗》学观,代表着十八世纪的日本《诗》学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六十七年代国际课程研究从"开发范式"转向"理解范式"以及20世纪80年代国内"文化热"的兴起,文化取向的教科书研究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研究热点。通过对文化取向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已有研究主要从课程论视角、社会学视角、文化学视角、历史学视角对语文教科书的文化建设、文化权利、文化偏见、文化互动等问题展开探讨,其成果丰富了语文教科书的研究。但是,已有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具体而言,一是缺乏以史为鉴的研究方法论自觉;二是对国外研究范式的借鉴缺少本土转化;三是课程论视角下语文教科书的文化建设研究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将削弱企业的组织功能。日本之所以能够在短短20年左右的时间内同美国和前苏联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于日本企业的迅速崛起,而日本企业迅速崛起靠的就是日本鲜明的企业文化。美国的企业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使得美国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本文通过分析日本、美国和中国的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找出中外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共性和差距。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文化因素在影响与制约劳资关系系统的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具有高度稳定性和传承性的文化传统能够从深层次上指挥或引导制度变迁的发生及其走向,从而构建出不同类型的企业劳资关系。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对日本“利益一致型”企业劳资关系演化中的文化路径依赖现象进行研究,认为“和”观念、集团意识、等级思想、“家”原理等文化传统深刻影响了企业伦理观、人性假设、企业文化类型、劳资博弈格局和劳资关系模式,是日本企业劳资关系演化中形成路径依赖现象的驱动性因素。在日本企业劳资关系的重建过程中,这种路径依赖规律会依然发挥作用,引导劳资模式向“利益协调型”演化。  相似文献   

20.
饮食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便具有了社会性意义并与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息息相关。从饮食生活这一社会文化现象的缩影中,可以了解到日本逐渐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过程。以葡萄牙、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分别在不同的阶段对日本的文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透过饮食的表象来探讨西方文化逐渐浸入日本的历程,并探析了自成一体的日本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