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个普通的国土资源工作者,亲眼目睹了30年土地改革的变迁. 记得在我刚刚懂事上小学的时候,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烧火做饭,吃完饭听到生产队的钟声一响,大人们就赶紧出工,按着队长的分配下地干活,全队的人集体劳动.  相似文献   

2.
我总觉得,姐姐是世界上最心灵手巧的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家买来一台缝纫机,姐姐看着母亲在缝纫机上做活儿,没几天竟然就学会了.母亲说:"你姐是一等人,看看就会了.一般二等人学学就会,三等人是学也学不会."从那以后,我开始佩服早已辍学的姐姐.  相似文献   

3.
1973年以前,我家住的那三间低矮、阴暗、潮湿的土房,真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贫民窟”。那时的庄户人家,都在中间的屋子里搭一个锅台,用棒秸烧火做饭,我家也不例外。如果赶上阴天或大风的天气,灶膛往外倒烟,屋子便成了“烟的世界”,呛得人连咳嗽带流泪。由于成年累月地烟薰火燎,房顶和墙壁都是黑糊糊的,一年到头儿,没个亮堂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总觉憋得慌。听爷爷讲,这些土房是我太爷爷留下来的,已有八九十年的光景。从我记事起,这三间土房不仅低矮、阴暗、潮湿,而且让人烦心的是漏雨。每当下雨的时候,我家的炕上和地面都摆满了接…  相似文献   

4.
遥想炊烟     
正昨日读杂志《半月选读》中关于炊烟的话题,多篇不同角度的小品文,或朴素简洁或情真意切的文字勾起了我旧时的记忆。袅袅的炊烟,不仅是乡村的标志,更是家的写照。有炊烟的村子才会有生机和灵气。清晨,当朝霞染红天边,鸟儿便会唤醒沉睡的村庄,唤醒劳作的人们。祖母和母亲都是十分勤快的人,每天早早的就起来了,大多数时候,我家的炊烟往往是第一个袅袅升起。其时,乡下大部分人家做饭还是烧柴,因为煤不仅要走出几十里路去挑,还得口袋里有钱,许多人家烧不起。于是,炊烟是乡村最常见的风景。谁家的烟囱冒烟了,基本上是开始做饭了。母亲一天到  相似文献   

5.
我家住在山区,家庭条件不好,母亲便把我送到姑姑家上中学.姑始家境也不好,但她还是全力供养我,直到高中毕业。我家和姑姑家隔山隔水,母亲不能常来看我,但她总是想着法儿疼爱我。  相似文献   

6.
钱包的变迁     
20年的时间里,每一个家庭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家亦是如此。不过,我想说的是这变化之中的一点小事,那就是钱包的变化,它记载了我家20年来的生活历程。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刚开始的钱包是最简单不过的了,只是用一块手帕之类的布来包着钱,母亲称之为“布钱包”。  相似文献   

7.
<正>出生于山东省邹平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李亮业,对秸秆有种说不清的情愫。从童年时期开始,秸秆就一直伴随着李亮业的生活。他见证了将秸秆从农田运回家当作烧火做饭的柴火的时代,目睹了由于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国家禁止焚烧秸秆,大量秸秆被废弃的情景……如今,我国对秸秆的综合利用,已逐步形成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多元利用  相似文献   

8.
吴树 《农家之友》2014,(8):40-42
<正>1父亲去世三年后,屠叔来到了我家。同父亲相比,屠叔平凡得实在是乏善可陈。可是,50岁的母亲需要一个老伴儿,而一个50岁的老人对另一半的要求也务实本真很多——只要人好就行。而屠叔具备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屠叔是远近闻名的好人,具体地说,屠叔是一个老实人。和我母亲第一次见面那天,屠叔很难堪。  相似文献   

9.
红唇误     
我们那村挺穷,却出美人,数得上来的有四五个,最美就数桃红。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早上,母亲关照我到庄上买粉条。中午,家里坐了一桌客人喝酒,而我在外面玩得正欢。那天是我跟桃红发帖儿的日子,那上面写着我的名字、生辰和属相。可没几天,母亲泪水涟涟,原来,那天桃红家打了碗,觉得不吉利、退贴儿了。我读初中时,桃红妈对我母亲说:“你家嫌我家什么?不如还做两亲家吧。”不久,桃红家托了媒人来。我噘  相似文献   

10.
一口老缸     
去年的冬天太冷了,突如其来的一场寒流,竟然把我家院中搁置多年的一口祖传的老缸冻碎了。我收拾残骸间,睹物思人,想起逝去的亲人,勾起儿时对老缸的记忆。从我记事起,家里西厢房旮旯里就有这一口老缸。据母亲讲,是分老家时分的,来自哪个年代,爷爷也说不准。老缸早年间用来盛小麦,是当年盛粮食的最好器皿。  相似文献   

11.
腊月是农历枝头最意味深长的一朵梅花,如期绽放在母亲紧张而忙碌的手上. 从腊月初一开始,母亲就叫我把整个腊月的天数,用阿拉伯数字写出来贴在墙上,每过一天她就用铅笔圈一天.虽然母亲斗大字不识一个,但她对数字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12.
在我家堂屋的后墙上,至今还挂着一把老式珠算盘,那是爷爷曾经用过的.每当看到它,我就会对爷爷产生不尽的感激之情,也正是这把大算盘领我走上了今天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3.
苗青 《浙江林业》2005,(3):44-44
那年,儿子还在妻的肚子里没有出世。我家搬到杭州市下城区,临行前,母亲对我说:“城里人不像我们乡下人,隔壁对门不相识,容容(妻的小名)一旦发作要生孩子的话,谁来照应哟!”  相似文献   

14.
萤火虫     
当送完最后一张逾期贷款通知单时,天已黑了。 月光照映着缥缈的薄雾,从山林、田野升起,路上已没行人,我走得很快。忽然,一亮点在我前面闪了几下,哦,原来是一只萤火虫。我便想起了儿时妈常教我的一首歌:“萤火虫,点灯笼,飞到西,飞到东,照我娃回家,别让他迷路。”想起这,我才意识到好久未回家了…… 幼时,父亲一身风湿病不能出工,家里全靠母亲挣工分维持生活。既要养我们兄弟,又要为父亲治病,拉下了队里不少的债,每年都是队里的倒找户。那时,看同龄人高兴地上幼儿园,我便缠住母亲说我也要去。母亲便哄我:“乖儿,莫去,你去了要扣妈的工分。”我便再没提过。以后便天天割草放牛,因为年底每条牛也要算工分  相似文献   

15.
出于职业的敏感和自身的经历,我得说说我家的折子。三十年中,我家发生的一幕幕折子戏仿佛就在眼前,仍能让我的心情随之起伏、跌宕。  相似文献   

16.
法律求助     
《农家之友》2013,(9):45-45
关于老人赡养生活费的问题 问:我家拆迁后,亲戚和我奶奶就和我家打官司分割拆迁款,随后又起诉我爸爸不赡养我奶奶,要求出赡养费每月1000元。  相似文献   

17.
故乡·母亲     
我家门外有一座大山。小时候,我常常坐在门槛上看着它,幻想着山外的美好生活。幼小的我总是尝试着朝山外走去,却怎么也走不出山的包围,最后还是母亲将迷失方向的我从山路上找了回来。当我真正走出了这座大山,山外的新鲜生活只给了我短暂的欣喜,家和家中的母亲萦徊在我午夜的梦境里。蓦然惊醒,腮边滑落的泪珠告诉我这是一种无药可救的乡愁。于是,我每个月从离家  相似文献   

18.
饿病     
我有饿病,据我妈说那是我小时候没奶吃的原因.没奶吃后,大人为了喂活我就只好给我喂米糊糊,但米糊糊不对我的口味,更多的时候我是饿得青喊,这样久而久之我就得了一个饿病.一饿我就觉得天昏地转,心里像打摆子一样不平和,头上的汗也像流水似的直往下流.因而为了对付我的饿病,母亲丝毫不敢懈怠,她总是在吃饭时间到来时提前给我准备好饭.有时为了对付突发事件,母亲总是多留熟食.她对我说:“一旦感觉饿,你就自己在碗柜里拿冷洋芋盘.”  相似文献   

19.
土脚铺,伴我度过少年和青年时代。1962年我刚上小学,我们全家住在两间草房里。父亲从沟里捞了一堆淤泥,放上一些碎草,和匀后用模子做成土坯晒干,在草锅的西边靠墙为我做了一个土脚铺,泥得光滑滑的。土脚铺上放着一些芦柴,芦柴上铺着芦席子。到了秋天以后,妈妈割了许多芦花,厚厚地垫在席子底下,再盖上薄薄的被子,就这样防寒度冬了。父亲是地道的庄稼汉,种田称得上一把好手。生产队的年轻人时常向他讨教“种田经”。到了我家,父亲总是客气地让坐在土脚铺上一起“研讨”。那时,集体农活一年苦到头。新春头两天生产队也有不安排出工的。亲戚…  相似文献   

20.
陈洪 《致富之友》2003,(5):11-11
江苏徐州市近年来在农村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即以户、村为单位,建设能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生态家园。建设内容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利用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为农户提供优质生活能源,实现一人烧火百家做饭;二是采用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发展高效庭院经济连片种植无公害农产品,实现生态、能源、经济三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