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拥有"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称号,甚至还承担着云南省食用植物油的中央储备任务……就是这样一家拥有多项殊荣,且号称西南最大的油脂企业如今却深陷"质量门". 2012年5月21日记者获悉,在昆明市开展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查获云南丰瑞油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瑞油脂)涉嫌使用非食品原料违法加工食用油脂,现已责令该公司对3个问题产品立即实施召回. 工业用油如何实现"华丽"转身变成食用油?丰瑞油脂把问题指向采购环节.不过,记者多方调查发现,工业用油和食用油之间存在最高五倍的价格差距,因此,一些不法企业为了获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  相似文献   

2.
正针对日前媒体披露的台湾"问题油"事件,连日来,福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市区所有销售台湾食品的超市、专卖店、百货公司进行了专项检查。昨日,福州市食药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东南快报》记者,食药监部门已对福州市区相关门店进行突击检查,如果发现问题食品,先暂行下架,再要求企业提供相关产品标准及检验报告。同时,要求加强对运输过程冷藏温度的控制,保证原材料食品质量安全。另外,对于发现的含有  相似文献   

3.
试结合地沟油谈食品商品质量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价值工程》2011,30(19):114-114
随着近日新闻媒体对于地沟油的有关报道,地沟油又一次浮出了水面。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通称。日常生活中,人们食用地沟油严重危害着身体健康,所以本文试图结合地沟油来讨论一下食品商品的质量要求,并阐述一下如何对食用油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2011,(10)
近日,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这也是全国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侦破非法收购“地沟油”炼制食用油,并通过粮油公司销售给群众的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由此。“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得到证实,地沟油恐慌再次侵袭,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5.
近日,公安部指挥浙江、山东、河南公安机关破获一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据了解,这也是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以地沟油为原料制售食用油的重大案件,这起案件也暴露了我国在地沟油监管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期以来,国内的食用油市场似乎进入"多事之秋"。中国台湾地区的地沟油事件自月初被媒体曝出以来不断发酵,几乎席卷了整个台湾地区的食品企业,也使得人们再度提升了对健康安全使用食用油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针对台湾地沟油事件,9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提醒消费者慎食通过各渠道购买的来自台湾可能使用了问题猪油的食品,并公布了“强冠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35家下游企业用户名单以及确定使用问题油产品的77家企业用户名单,235家下游企业中包括味全、85度C等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8.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地方.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仅仅经过一夜的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低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这种被称作"地沟油"的三无产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9.
就像地沟油经过不法商家加工成食用油后,常规检测居然合格一样,现在用液态盐加工成的酱油等调味品也遭遇这样的尴尬,常规检测都是"合格产品"。近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出紧急令,要求全省追查威极公司所产酱油  相似文献   

10.
质检在线     
浙江开展有机产品认证专项监督检查 浙江省质监局近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有机产品认证专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并责令改正的单位53家,责令下架的销售单位12家,3家问题严重的获证企业和1家销售单位被立案查处。质监部门提腱消赞栉,要想确定购买的有机产品是否货真价实,除了查看产品包装上的标志外,也可索要认证证书戌销售证,许登录“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核吱证忙信息。  相似文献   

11.
奶制品安全问题频发,暴露了奶业供应链环节的诸多问题,同时也对奶企的前期奶源采购、物流运输以及销售等流通环节提出了更高的控制要求。日前,广州市工商局网站公布了2012年二季度第二次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测情况,光明乳业两批次产品被查出菌落总数超标。随后,光明乳业发布公告,称"接到抽查结果后本公司非常重视,本着为消费者负责的宗旨,立刻对市场上销售的同批次产品进行了下架回收,并对市场上的同批次产品进行第三方送检,结果均为合  相似文献   

12.
<正>地沟油在未来能否陆续不断地从餐桌走向"飞天",取决于能否建立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为地沟油向航空油的转化提供激励和动力。如果不能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参与,并实现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仅凭"公布一批试点城市、指定一些回收企业",没有政府层面的支持和公安、工商、卫生等多部门合力保障,即便在技术上取得再大的突破和进步,其应用和推广也只能是短暂和无法持续的  相似文献   

13.
锐声音     
刘清珺:统一地沟油检测方法 针对"地沟油"能通过质检的现象,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清珺表示,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性方法,国家质检部门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性检测方法,方便鉴别筛查"地沟油"。有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表示,正讨论如何将地沟油变废为宝,防止流入餐饮市场,地沟油可加工成肥皂、橡胶、洗涤剂等几十种化工产品,技术很成熟,主要困境是原料收集难。  相似文献   

14.
正烹制"麻辣烤鱼、泡椒烤鱼"用的是回收餐厨废弃物中的油脂,也就是俗称的"地沟油";上海已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毛蚶、泥蚶却被"黑餐饮"搬上餐桌,致多人中毒。近日,上海市食药监局公布第七批食品安全"黑名单",5名责任人被判刑并处罚金。过滤剩菜中废油再使用"地沟油"重回餐桌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静安分局接群众举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台湾刑事局南部打击犯罪中心侦破郭姓男子等6人在高雄市、屏东县等经营10多处地下炼油厂,涉嫌回收馊水油、皮革厂废弃皮脂油制成劣质食品油,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转卖给强冠食物油公司,并制成"全统香猪油",销售给多家下游企业,爆发全台首宗地沟油事件。继黑心油事件后,台湾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再次受到重创。地沟油事件引起轩然大波强冠食物油公司作为拥有GMP(优良制作标准)认证的知名企业,购进的劣质猪油共出产"全统香猪油"782吨,波及1256家业者,客户链条不仅连接岛内众多知名企  相似文献   

16.
在距离公安部破获跨省地沟油大案近一个月时间后,卫生部日前再次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称之前征集到的5种方法都不能作为地沟油的有效判断手段。这样的现状不得不让人们重新思考,为什么现有的食用油标准无法检测出地沟油。如果以现有的食用油标准能将地沟油鉴定为合格,那么到底是地沟油检测更难还是标准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日,山西屯留县质监局开展了食用油生产和使用企业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进料与出油记录,核查企业是否建立原辅料采购、验收和成品油销售台帐,共检查食用油生产企业1家,食用油使用企业3家,发放宣传资料20份。检查中未发现涉嫌非法提炼加工餐厨废弃油脂和使用餐厨废弃油脂生产加工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油"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我们的一日三餐离不开食用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橄榄油、葵花籽油、红花籽油等是许多家庭喜爱的烹饪油料,而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问题花生油和调和油的曝光,却为我们揭开了食用油的纯正谎言,一时之间在老百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再一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用油.与此同时,食用调和油的标准问题也逐渐被提上了议程,调和油国家标准的缺失与消费者健康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在标准缺位的背后是一个个不法企业道德与良知的丧失和消费者生命与健康的受侵……  相似文献   

19.
近日,河北涿州市质监局对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进行了监督检查,共出动车辆160余辆次,执法人员500余人次,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6家、食品加工小作坊26家,未发现使用“地沟油”和来路不明的食用油生产食品的问题。该局同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拉网式排查,特别对城乡结合部进行了重点检查,未发现生产、加工“地沟油”的企业和窝点。  相似文献   

20.
令人费解,"铅超标820%"的保健食品螺旋藻,竟是经审批许可、被戴上"蓝帽"认证标志的合格产品。"新华视点"记者历时数月调查发现,"绿A""汤臣倍健""清华紫光(金奥力)"等螺旋藻"蓝帽"产品,涉嫌"重金属铅含量超标",危害人身健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视点"记者专访时表示,已责令相关部门召回问题产品,将依法严厉查处涉事企业。"蓝帽",是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获批的保健食品企业,在对外销售的产品外包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