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5 毫秒
1.
中国的能源危机已经近在眼前: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2004年GDP增长9.7%,但能源消耗增长高达17.4%:化石能源储采比仅有几十年。2/3的能源依靠煤炭,而石油、天然气储量不足全球的2%:石油进口量持续上升,预计2010年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0%.2020年将接近60%。[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俄罗斯推出的新世纪国际能源发展战略,俄仍将以能源为杠杆加强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利用能源因素发展国际合作关系。目前,国际上最具原油消费潜力的市场有两个:一个是北美,另一个是经济正在崛起的东亚。凭借全球第二多的石油储备,俄罗斯一直希望在这两个市场上比翼双飞。与生产恢复后的伊拉克石油相比,俄罗斯石油在北美很难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邢楷 《市场周刊》2004,(43):30-30
石油与煤炭到底谁是第一能源?以前似乎是石油,而最近一两年,煤炭开始为自己争取地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有一种观点越来越奉行: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未来能源结构政策的基本方略是“煤为基础”。  相似文献   

4.
未来两年内,二甲醚有望作为新型的清洁能源,以其价格和环保优势,成为油价高居不下的主要石油替代品——日前召开的“2008年中国二甲醚(DME)高峰论坛”上传出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随着国际原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的持续走高,二甲醚具备清洁无污染、易于制造的特性,将有望成为一种全新的替代能源,在国内实现普及。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石油业界一直流传着‘石油峰值论”。该理论认为,全球石油产量将在不久的将来达到一个顶峰,由于替代能源届时将无法完全替代石油所起的作用,石油产量的下降将使世界陷入空前的能源危机。对于顶峰何时到来,业界存在很大分歧:悲观派认为,顶峰将在2010年到来;乐观派则表示,顶峰来临将在2030年之后。但不管是5年、10年,还是20年、30年,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其绝对值只会不断减少,这一事实加剧了人们对于石油供应中断或严重紧缺的担忧和恐慌。  相似文献   

6.
世界性能源危机已经显现,中国能源相对稀缺,而且中国能源尤其是石油能源的消费总量和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异前汽车耗油约占整个石油消费量的1/3,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石油消费比例将上升到57%。汽车采用新能源动力系统和燃料电池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产业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渐渐的石油也带有了“金融”的特性。石油行产和金融产在将来的发展趋势当中联系也将会越来越紧密,相互的渗透程度也会越来越高。本文章将针对能源金融的基本属性和我国石油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过程中作用来进行分析,为能源金融战略的逐步建立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且为我国建立科学的能源金融体系的政策条件经行浅近研究,以对我国石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陶冬 《新财富》2006,(6):32-33
解决能源短缺的根本办法,在于将其生产过程“制造业化”。其思路是通过大规模的前期投资,将其他已知的、拥有大量储备的能源转化成石油。目前技术上证明可行的有两种——气转油和煤转油。中国是煤炭大国,全面掌握煤转油技术,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的长期繁荣至关重要。如果国内三大石油公司能够将用于在海外抢购油田的1/10的资金拿出来,购买已成熟的煤转油技术,经济效益会更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刘洪 《中国海关》2012,(3):12-12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盛产石油的中东一直是世界能源的核心,也是大国争夺的焦点。中东的任何异动,都可能在国际能源市场掀起惊天巨浪.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供需的变化,世界能源格局可能正在发生深刻而深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目前的能源现状,提出使我国能源得到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做法有:提升节能为三大基本国策之一、调整和优化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建立石油储备体系,保障石油安全、开发和利用第四代能源等。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多边领域和国际组织能源合作的现状、特点、趋势与问题 (一)国际能源署与欧佩克在多边能源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国际能源署是主要发达石油消费国的能源合作组织,欧佩克则是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卡特尔组织,其参与国的石油产量大约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60%左右。这两个组织的特点:一是政治色彩较浓,长期以来这两个组织之间的博弈成为保障全球石油市场运作与供应安全,并在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分配“石油租金”利润的主要机制。二是具有实质性的政策工具,可以有效干预石油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操控国际石油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12.
氢能替代石油能源的商业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南琪  吉洁  马涛 《商业研究》2007,(12):102-105
以氢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氢能替代的商业化应用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替代过程的经济分析,氢能成本与石油能源的成本的相对关系是氢能源商业化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采用成本变化曲线将氢能商业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估算了各阶段的开始时间。然后,进一步通过分析各种典型制氢技术的技术进步对氢能市场化应用价格的影响,得出与石油生产成本相等时的氢能市场化应用市场价格,从而完成氢能在大规模商业应用中对化石能源的替代过程。  相似文献   

13.
《商业时代》2005,(10):14-14
由于同为亚洲国家的中国,印度近期在能源战略上出手“又快又准”,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的日本也不得不调整长期以来“消极”的石油战略。日本政府决定本月解散国有石油公司JNOC,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市场化的私营石油企业。  相似文献   

14.
《化工科技市场》2006,29(11):62-62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吴贵辉表示,我国将重点发展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到能源耗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16%。他说,“无论石油等传统能源价格如何变化,我国都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能源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目前的能源现状,提出使我国能源得到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做法有提升节能为三大基本国策之一、调整和优化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建立石油储备体系,保障石油安全、开发和利用第四代能源等.  相似文献   

16.
据悉,2020~2030年石油将不足以满足世界需求。这就意味着,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将在未来占据能源产业的主角。现如今,可再生能源的清风,已经吹遍全球。而在此背景下的能源展会,更是传递着清洁和环保的信号,以及新兴市场的商机。  相似文献   

17.
由于全球能源价格的连续大幅攀升,近来生物能源的发展速度之快、影响之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从纯粹技术的角度来说,生物能源的可再生性和低污染特征是有目共睹的。但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生物能源发展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存有很大的争议。我们认为,生物能源的发展总体上将有利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国,而既缺少石油又缺少农业生产能力的发展中国家将是最大的受损者。  相似文献   

18.
在环境保护、能源安全与能源价格等多重压力下,各国积极寻求能源消费突围,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将页岩气和页岩油看做是能源消费的新希望,以德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则寻求发展可再生能源,这些举措似乎都蕴含着"能源革命"的苗头,并已经开始对能源市场产生积极影响。而我国的能源消费中,石油的重要性越来越高,《201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分别达到2.84亿吨和2.69亿吨,对外依存度分别为58%和56.6%,但与此相  相似文献   

19.
世界海洋油气资源钻采设备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世界油气需求增长强劲.据BP2005年能源统计,1981年的油气消费量各为29.9亿吨和1.47万亿立方米,到2004年则分别达到40.4亿吨和2.69万亿立方米。而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预测,到2030年,世界油气需求预计将分别达到57.69亿吨和42.03亿吨油当量。随着陆上油气资源逐渐减少甚至枯竭,海上油气资源越来越成为未来开采的重点。海洋油气资源钻采设备,如石油钻机及其关键设备、井控设备等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向着超深井、大功率、高压力、自动化、高效率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油价还将在目前的低水平上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市场低迷让中国有了更多的机会获得石油产业上游的资产,而中美两个大国在环境和能源政策上的合作比历史以往任何时刻都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