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绿色营销是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绿色需求的规模与发展速度决定着绿色营销的规模与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绿色消费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消费是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生存质量的结果,绿色消费是一种大众消费,而不是精英消费,如果绿色消费仅限于社会中的少数有钱阶层,那么绿色消费充其量只是一种贵族生活,而不能成为一种社会潮流,目前存在着绿色消费的贵族化现象,是发展中国家消费演化的特征,或者说绿色消费在发展中国家的具体体现,本文既以发展中国家的绿色消费为研究对象,探讨发展中国家绿色消费的一些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绿色营销是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绿色需求的规模与发展速度决定着绿色营销的规模与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4.
从生态经济伦理视角看绿色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即是人类消费行为,消费方式与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或破坏的关系,经过了近代工业文明的高消费,超前消费和盲目消费及其所造成的巨大负面效应之的,珍类在20世纪后半叶产生了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的观念消费,并掀起了绿色消费的运动和浪潮,绿色消费包含着深刻的生态经济伦理意蕴,是生态经济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代表着人类消费发展的方向和经济伦理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四星级的桂山大酒店以环境保护作为价值观,以消费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强调消费利益、环保利益和企业自身利益的有机统一。主要表现形式有树立绿色形象,开发绿色产品,实行绿色包装,采用绿色标志,加强绿色沟通,推动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6.
目前每每谈论绿色消费,人们想到的就是绿色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认证、营销与消费、其实,这样理解绿色消费很不全面,生产、技术、标准、认证与营销属于生产、流通的范略,绿色消费固然不能缺少绿色生产与绿色流通的条件,却并不以它们为内容构成,否则,就会造成理论混乱,影响我们从绿色消费本身去研究绿色消费的发展问题,消费绿勾通产品当然属于绿色消费,但如果说它就是绿色消费,那我们的祖先早已有绿色消费,偏远落后地区的人们正在进行绿色消费,如此绿色消费,还有什么内涵与价值呢?笔者以为,所谓绿色消费,是我们对于自身长期以来无视生态环境而片面追求高额消费行为的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坚持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中实现需要全面,持续与最大化满足的全新的消费方式,这样认识问题,我们对绿色消费的理论研究才能系统,深入,也才能引导消费在新世纪真正走向文明、健康与科学。  相似文献   

7.
绿色营销将成为21世纪主流营销模式。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绿色营销的内容包括: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搜集绿色信息、制定绿色计划、研发绿色产品,进行清洁生产,包装绿色化,开发绿色促销、开辟绿色渠道,引导绿色消费等。  相似文献   

8.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反思过度开发、浪费资源的生活生产方式。在此背景下,进行绿色消费成为人们广泛参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主要途径。郑州市作为中原大省的省会城市,在校大学生人数众多,他们的消费行为对郑州市居民的消费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消费的主力军,也是绿色消费的主要群体,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愿对推动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绿色消费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本文对郑州市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愿和绿色消费行为现状进行实证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法,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200名学生为样本,研究了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态度、认知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为改善郑州市大学生的绿色消费现状提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民绿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光林  万晨阳 《消费经济》2012,(2):92-94,57
绿色消费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理念,由绿色消费认知、绿色消费态度和绿色消费行为三部分构成。本文以364名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城市居民对绿色消费了解程度一般,不过大多数市民还是支持绿色消费的,在绿色消费行为上,一般来说在涉及到健康、经济利益的时候,城市居民更加倾向做出绿色消费行为。性别、年龄、学历层次、在家庭中的身份、婚姻状况会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绿色消费认知、绿色消费态度与绿色消费行为三者互相影响,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0.
关于绿色消费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为什么要研究绿色消费 绿就是金,绿色象征着希望和活力,象征和谐和健美.绿色消费反映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消费是当代消费发展的大趋势.发展绿色消费,研究绿色消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呢?这就要从"四个高度"来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销售与管理》2009,(8):16-17
7月9日在青岛举行的2009年国际消费电子产业论坛主题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提出了做好六方面工作,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推进消费电子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崔伟  俞晔 《中国商办工业》2007,19(12):172-17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绿色浪潮声势日高,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等风起云涌,席卷全球。在这种大趋势下,如何接受绿色挑战、求得生存与发展已成为国内众多企业面对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商业评论》2009,(8):108-109
伴随着全球油价的高涨和“绿色消费观”的兴起,全球汽车厂商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如何采用更“低碳”的方式制造性能同样优异的汽车,以吸引越来越多的绿色消费者。对于专业生产豪华SUV的路虎来说,则更需面对双重目标:既不能偏离公司的市场定位和核心优势,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性能强悍、多功能的SUV汽车,保护长久积累的品牌内涵,又符合全球未来绿色环保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旅游——绿色休闲时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立新 《商业研究》2005,(13):205-207
全球人类面临着生存环境的危机,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世界各国现在都大力倡导发展生态旅游,我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属于绿色消费,但绝不能理解为消费绿色。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休闲时尚与传统山水旅游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绿色消费是以健康和环保为目标的消费行为。当今政府非常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明确提出要提倡绿色消费。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购买能力,对绿色消费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将研究杭州市大学生绿色消费的情况,对绿色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为促进大学生绿色消费,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国现阶段绿色消费行为的引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注重生命、健康、环保的新型消费模式,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但目前我国大多数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比较淡薄,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分析,提出促进我国绿色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与浦费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排斤,又相互联系,技术创新的成功意味着消费和消费创新的实现,消费创新又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因此,既要重视技术创新,又要重视消费创新,以绿色消费创新促进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  相似文献   

18.
论绿色消费对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汉嵩 《消费经济》2005,21(1):63-64,6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绿色消费。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绿色消费也改变了各国的贸易政策,逐渐演变为新的贸易壁垒,即绿色壁垒。目前,绿色壁垒已成为各国限制外国产品的主要措施。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绿色消费,我国企业应该实施绿色战略,不断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生产,开展绿色管理。  相似文献   

19.
许树辉 《商场现代化》2006,(12):151-152
可持续旅游是以旅游活动不破坏资源环境为核心目标,以传播、培养旅游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伦理观为目的的旅游方式。可持续旅游强调旅游者的教化意义与生态责任,倡导旅游者环保型的绿色消费。目前,制约旅游者绿色消费的主要障碍因素主要来自于旅游者绿色消费观念淡漠、旅游经营与服务偏差,旅游管理疏于引导等。可持续旅游中引导和管理旅游者绿色消费主要依赖于旅游者自我教育与约束、绿色旅游教育与技术培训、旅游政策与地方法规、旅游企业和导游人员的引导和监管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绿色消费是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与消费方式,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来看,我国已具备实施绿色消费的客观条件,从环境保护、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社会福利支出减轻及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来看,我国有必要全面实施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