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瑶  王鑫 《活力》2007,(8):122
电视新闻视听兼备。声画并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兼有报刊新闻、广播电视和新闻电影的特点。电视新闻的这些特性,要求电视新闻记者要做一名多面手,要有新闻敏感和广博的知识,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要有摄影构图、摄影用光等基本功,要熟练掌握电视摄像的艺术技巧,要懂得电视画面语言等等。  相似文献   

2.
闫姝莹 《活力》2014,(6):124-124
电视现场报道是指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话筒或者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是最能发挥电视的特长以及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电视现场报道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新闻表现形式,记者可以直接在现场通过画面、语言等手段向观众呈现出来,正因为如此,电视新闻媒体有着比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电视新闻的特点,通过对电视新闻的基础语言——画面的解析,指出电视新闻中画面统一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电视新闻画面中应该统一的几个主要关键部分进行分别介绍,主要围绕画面和真实性的统一、画面和声音的统一以及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基于此,给出了如何保证电视新闻画面统一性的通用准则,统一新闻画面的主题。最后得出只有在电视新闻画面的制作中严格遵照统一性规则,才能真正而充分地发挥电视新闻的独有优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包括多个层面,除画面选择、截取、切换外,语言编辑也是电视新闻编辑基本功之一,好的语言,是彰显电视特色和增强画面表现力的主要载体和重要补充.优美、鲜明的电视语言,不但会给广大电视受众带来美的体验,同时,也会引发受众深层的思索和无尽的想象,会给受众以画面之外的无限、有特指的空间,是其他各种媒体无法取代的,也是电视新闻语言和声讯新闻语言、平面新闻语言编辑要求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贺晓琳 《活力》2011,(12):199-199
一、呈现方式和影像语言上的共通性(一)呈现方式1.电影与电视同属于视听化的艺术形式。影视中形象与空间,是由画面和声音共同组成.通过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共同感受的。画面与声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只是诉诸与人们的视觉,也诉诸与人们的听觉.使人们不仅可以看到也可以听到画面所传递的信息,给受众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共同享受。  相似文献   

6.
曲乘砾  尚莹 《活力》2011,(5):215-215
电视新闻是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声音题材来表现主题的,随着人们对电视这一传播媒体认识的不断深化,对电视新闻的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受众心理、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拍活作鲜电视新闻,最大限度地调动受众的视觉和听觉系统,造成更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收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就需要创新意识在电视新闻的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以及观念上都要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7.
李霞 《活力》2009,(18)
电视新闻往往被人们看做是视觉新闻,因此往往不在其可"读"性上下工夫,这也是很多电视新闻工作者所容易忽略的.电视新闻同样要求有可读性,它的可"读"性大致从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电视新闻画面的可"读"性,二是电视新闻语言的可"读"性,三是电视新闻整体内容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报道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电视新闻依靠直观、快捷、现场感强等独有的特点吸引广大观众并深受青睐。如果把一条电视新闻报道比作一条波形的话,文字是方向和结构,画面就是波峰和高潮。没有了波峰,波形只是一条直线。没有了画面语言的视觉效果,电视新闻也就会变得平淡且缺乏活力,它们的关系应当是相互依存并相互补充的。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报道区别于其他报道形式的重要一环,它运用方便,极富感染力,视觉冲击效果强,真实可信,是电视新闻报道的最大优势,也是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
宋绍禹 《活力》2014,(6):105-105
有声可移动的画面是电视新闻作品与传统的报纸和电台的最大区别。因此,电视新闻也有它自己的独特的表现手法:蒙太奇。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在影视的领域里它也可以理解为“画面语言”。在新闻作品中,适当地运用蒙太奇手法可以提高新闻作品的看点,增加作品的可信度,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  相似文献   

10.
马春艳 《活力》2012,(9):43-43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运用同期声渲染消息的气氛,烘托新闻的主题,是一种常用的手法,但在具体的采访过程中,同期声要运用适当得体。才能使整条新闻更具活力。电视新闻同期声运用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正确地运用电视新闻同期声,是当前实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记者在现场的解说,新闻人物的谈话,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的现场的各种声音,都应是电视新闻的同期声。如何搞好新闻人物的访谈同期声是最为常见的。  相似文献   

11.
金伟群 《活力》2012,(23):84-84
一提到"无冕之王"、"党的喉舌",大家立即就会想到记者,是的,记者是我们国家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产物,前期采访是新闻记者为进行新闻报道所做的了解客观情况的活动,不同媒体的记者在获取关于新闻事件信息时都要进行采访,相对于广播、报纸,电视新闻采访有着画面、声音、场景的配合特点,现场感强.这就要求,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的记者要具备一些特别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程世伟  付瑶 《活力》2012,(2):161-161
电视新闻编辑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人:二是指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而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从广义上理解是从大编辑概念出发。立足于一个完整、固定的新闻节目进行的新闻组合工作;狭义的理解则只着眼于对采访素材进行加工与合成。  相似文献   

13.
电视编辑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在进行新闻类的节目编辑时,记者或编导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新闻报道更电视化的传达给观众.编导应充分考虑特技、图像资料、动画等诸多元素参与编辑,使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4.
刘超 《活力》2012,(9):55-55
电视新闻细节,就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单位。是记者在现场摄取的那些最能引起人们深思、感悟,表现生活中的细琐小事或人物细微神态、动作等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或是在后期编辑过程中,根据新闻事实,利用电脑特技等手段,插入一些背景资料,制作出能强化对事实的证实能力,提高新闻传播信息饱满度的画面。细节在此环节中是不可缺的因素,细节使电视新闻更具个性和情感。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是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声音题材来表现主题的,随着人们对电视这一传播媒体认识的不断深化,对电视新闻的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受众心理、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拍活作鲜电视新闻,最大限度地调动受众的视觉和听觉系统,造成更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收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就需要创新意识在电视新闻的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以及观念上都要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16.
孟祥荣 《科技与企业》2014,(10):260-260
电视新闻画面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电视新闻的重要构成因素。而画面拍摄的效果对电视新闻的纪实性、严谨性和艺术性等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画面拍摄技巧进行探讨,从技术和艺术双层面提升画面拍摄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孙爽 《活力》2014,(24):42-42
一、过度娱乐化的电视新闻造成不利影响 电视新闻娱乐化是指在电视新闻中采用娱乐化的方法和表现方式,将原本客观、严肃的新闻信息转化为娱乐性强新闻形式,是将“硬”新闻采用“软”表达的方式。电视新闻娱乐扩大化是指电视媒体不区分新闻类型和内容将新闻通过娱乐化语言、画面、音乐等等方式进行娱乐化处理从而提高公众关注度的新闻处理方法。在电视新闻娱乐语境中,娱乐是形式和载体,新闻是内容和主题。  相似文献   

18.
刘亚红 《活力》2014,(16):52-52
本文主要阐述了广播电视新闻的构成元素、电视新闻文字稿与画面的构成关系、广播电视新闻文字稿与采访同期声的构成关系、广播电视新闻文字稿与现场环境声的构成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志鹏 《活力》2013,(10):111-111
采访是有既定目标的对话。电视新闻采访.就是说指电视新闻工作者为完成一篇新闻报道或人物报道,围绕采集新闻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新闻活动。它表现为新闻活动的公开性、依赖性、矛盾的冲突性和凸显性。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采访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0.
朱姗姗  沈春花 《活力》2012,(21):100-100
作为现代传播媒介之一,电视以其特有的真实、形象、生动和声画并茂的传播方式为观众提供了最快、最翔实、最具内涵的各类咨询,特别是各类新闻节目能迅速、及时、简要、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因而成为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窗口. 电视新闻节目指的是电视屏幕上传播新闻信息,分析、解释和评论新闻事实的各种新闻节目的总和,它由电视画面、文字语言、现场效果三部分组成,在电视新闻传播中,文字语言占有主体性构成地位.人们可以想象,一条没有画面语言的电视新闻可能某种程度上相应减少了报道的生动性、可视性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