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牟敏 《活力》2011,(5):191-191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隐性采访被广泛的运用。隐性采访能够最大限度地逼近事实真相.突破显性采访环境的封闭性和事实本身的隐蔽性.一针见血的抓住问题的实质,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使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通过隐性采访可以获取其他采访手段难于获取的新闻事实.从而更好地实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2.
陈伟  王峰 《活力》2010,(8):351-351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提高.新闻记者遭遇拒绝采访的频率有所增多.本文试图再次从分析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入手,针对官员、明星、法官、社会组织和普通百姓拒绝采访的不同情形,做出不同的处理.以帮助新闻记者找出应付拒绝采访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杨国栋  王默 《活力》2013,(1):54-54
网络采访是指是以互联网作为新闻采集的环境。用搜索、采访、下载和编辑加工等多种方式采集新闻信息及相关资源的新闻传播活动。网络新闻的采访是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从事网络新闻实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在新形势下,我国纸媒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新闻记者隐性采访新闻事件以其真实、鲜活、生动的特点,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并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这一做法常被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所应用。在不断创新发展的新闻事业中,新闻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中既得到全面的新闻素材而又不损害新闻职业道德,已经成为传媒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可以说隐性采访对于媒体公信力而言是把双刃剑,同时又作为一种新闻现象和社会现象引起了新闻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刘文颖 《活力》2012,(8):132-132
批评性报道的采访难.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共同体会。被批评对象因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对新闻媒体的批评存有抵触情绪,不仅不愿意接受和配合采访,还设置重重障碍阻挠采访进行或发稿.更有甚者对记者采取威胁恐吓的手段,加以干涉和打击。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详细的比较了传统采访工作与网络环境下采访工作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做好采访工作的策略,如转变观念、制定科学的采访原则和计划、采用多种采访方式相配合、加强特色资源和虚拟馆藏建设以及提高采访人员综合素质等。  相似文献   

7.
林梅  焦永梅 《活力》2005,(12):148-148
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为了搜集事实、解决新闻来源的。因此,采访对写作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成功的采访,就不会有成功的写作。然而,成功的采访是需要一番充足、周密的准备工作才能完成的。只有做到对要采访的人或事心中有数,主动缩短主观之间的距离,才能提高采访收益,做到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8.
贾万韬  王莹 《活力》2013,(6):99-99
所谓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具体地讲,它是通过电视摄像、记者采访、镜头设计、拍摄、剪辑、写解说词、配音这几个程序来完成。它可以系统地、形象地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电视新闻是电视各种新闻性内容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是一般电视台节目的骨干和主体。  相似文献   

9.
陈冰 《活力》2011,(9):62-62
一名记者的晶常工作,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采访”与“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前期工作,没有充分的采访是无法做出准确全面的报道的。而采访又离不开提问。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提问是采访成功的基础。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学会怎么样提问题。记者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是检验记者逻辑思维、判断事物、应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最好尺度。  相似文献   

10.
孙一波 《活力》2010,(2):179-180
本文从新闻采访的决定因素。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和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提问的风格与技巧,三方面进行论述。把一个采访过程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就是准备采访时所必须准备的相关材料,还有必要的知识准备等等。第二,在采访过程中,决定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比如,记者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记者的业务知识、道德修养知识含量等等。这些都是新闻采访中的决定问题。第三,就是采访时记者提问的技巧和风格。我认为,决定一次新闻采访是否成功。他不仅取决于一个新闻事件的选材,更重要的是一个新闻记者的本身素质。要求他在采访前作好充足的准备,采访时他的果断与机智,提问的技巧与风格,还有广博的知识。新于时世,闻于外物。要想报道一个新闻,首先当然是要有事情要报道,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有敏锐的嗅觉去机智的发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隐性采访在广播新闻采访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虽然隐性采访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新闻,然而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机。本文从广播新闻中的隐性采访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出发,对隐性采访需遵循的原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隐性采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播报离不开信息的采集,也就是相应的新闻采访工作,对于从事新闻行业的人员来说新闻采访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新闻采访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能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在采访的过程中也注意技巧的运用.采访工作可以看做是与采访对象的一次交流,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盲然的采访,必定会提出要采访对象十分反感的话题,给采访对象留下不好的印象,在采访过程中交流也会处于尴尬局面,导致采访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信息量,所以新闻采访技巧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我国目前新闻行业的实际情况,对相应的采访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对相应的新闻行业从事人员有所帮助,经验上有所交流,增加新闻采访的质量,促进我国新闻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胜堃 《活力》2011,(20):107-107
新闻采访对于整个新闻事业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从来都是先有采访,而后才有广播电视和报纸中的新闻,虚假报道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往是轻视采访。采访是一门艺术.搞新闻的业内人士都深谙此理,采访的好与坏,深入与肤浅决定着新闻稿件的质量和价值。采访要做好调查研究。正确的认识事物、正确的反映事物的规律很不容易,关键看采访者如何驾驭采访.如何在实践中使这门艺术充实和丰满起来。下面,就浅谈一下广电记者的采访艺术。  相似文献   

14.
采访手记     
六月底的温州,暑热难当。在工业园,开发区,村落里,处处可闻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相似文献   

15.
王爱军  陈俊菲 《活力》2012,(3):50-50
构思是在动笔和写作之前。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的总体设计.如确定什么主题,选取什么材料和怎样组织材料,从哪个角度、按什么顺序去写,等等。  相似文献   

16.
陈静 《活力》2011,(7):146-146
隐性采访是记者隐瞒记者身份或采访目的进行的采访,是与公开采访相对而言的,主要指新闻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或是真实采访意图。以偷拍、偷录为主要手段对人事进行的一种非常规采访活动。隐性采访是有特殊使用条件和限制。  相似文献   

17.
周娟 《活力》2012,(16):120-120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凭借其时效快、形象直观、参与感强、影响面广的传播优势.已成为大众参与了解国家重大决策和社会生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米娜  米强 《活力》2012,(2):127-127
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经说过:没有不会回答问题的采访对象。只有不会提问的记者。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就是作为记者,要学会与人交流,要学会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记者只有熟练地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够灵活应用,才能搜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素材,挖掘出好的新闻点,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9.
刘慧 《活力》2012,(6):200-200
在新闻事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无论是作为新闻理论的研究者还是新闻事业的实践者,都越来越注意到采访的重要性,不同的采访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技巧.本文则想重点介绍一下应用最普遍也是最具变化的口头采访,文章将通过分析访问的重要性、一般的操作过程,来全面认识口头采访的实际操作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张蕊 《活力》2013,(17):58-58
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新闻采访是极其重要的,它是记者深入实际、认识实际、反映实际的过程.优质的采访不仅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准确更生动的新闻.而且还能使观众聆听访问对象的声音通过他们的表情了解到更多大家想要的东西.以下是本文作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及体会.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