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曲含秋 《活力》2011,(5):193-193
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的过程,影响新闻采访的因素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笔者根据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广泛参考相关书籍及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同时,又从五个方面,进·步论述了记章在采访中如何正确运用情感因素,达到最佳的采访效果,以期与同业者互学、互勉。  相似文献   

2.
孙一波 《活力》2010,(2):179-180
本文从新闻采访的决定因素。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和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提问的风格与技巧,三方面进行论述。把一个采访过程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就是准备采访时所必须准备的相关材料,还有必要的知识准备等等。第二,在采访过程中,决定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比如,记者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记者的业务知识、道德修养知识含量等等。这些都是新闻采访中的决定问题。第三,就是采访时记者提问的技巧和风格。我认为,决定一次新闻采访是否成功。他不仅取决于一个新闻事件的选材,更重要的是一个新闻记者的本身素质。要求他在采访前作好充足的准备,采访时他的果断与机智,提问的技巧与风格,还有广博的知识。新于时世,闻于外物。要想报道一个新闻,首先当然是要有事情要报道,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有敏锐的嗅觉去机智的发掘。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新闻佳作,在卒读之后,心绪沸腾,热潮涌动,回味无穷,其实这正是新闻中的情感因素使然。近年来的新闻报道愈来愈重视情感的运用,注重发掘先进人物的人性美、人情美。本文着重探讨了情感在新闻中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情感在记者采写报道,撰写评论中的表现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任鸿 《活力》2012,(13):49-49
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记者,特别是初搞新闻工作的记者中曾流传一种观点:新闻采访没有什么学问,只要在采访提问时间得有技巧一点就行。甚至有人提出了所谓的“新闻采访无学”论。新闻采访真的没有什么学问?新闻采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存这里,笔者想结合自己八年工作中的一些感受,谈谈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必须具备也是新闻采访中起决定因素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一个一线电视新闻采编记者的角度,通过与不同人群面对面的采访,客观生动地挖掘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幸福生活。文章从电视新闻记者要坚守新闻阵地客观记录新闻事实、坚守职业操守无愧于记者职业、不断学习提高新闻业务水平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得出记者要勤于思索乐于坚守,做时代忠实的记录者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徐晓红 《活力》2012,(16):124-124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决定新闻写作的成败、新闻写作是第二次新闻采访。记者从事实搜集线索,确定采访路线,实施采访活动,到进行新闻写作的全过程,因此,形成事实-采访-写作-编辑制作-发布传播完整新闻传播的流水线,在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上,先采访,后写作,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7.
韩国廷 《价值工程》2011,30(36):206-206
情感在文学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本文仅就本人多年在教学中的点滴做法进行归纳总结,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情感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苏海丽  薛飞 《活力》2005,(7):228-228
现场采访是指记者置身事件性新闻的现场环境中,伴随事态的发展进程同步进行边观察、边叙述、边提问、边倾听的采访方式。在现场采访中,记者的表情与观众的感受是同步的,情绪随着事件现场的时空变化而起伏跌宕。记者的言行举止影响着观众,调动着观众的情绪。那么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把新闻事件圆满地报道给观众呢?这就需要记者的心、眼、情的全方位投入,即记者进行现场采访时要做到对新闻事件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石.因此,没有成功的采访也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写作.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记者在采访中如果能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关系,就可能较快地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论述了如何将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创新。  相似文献   

11.
李丽 《活力》2013,(9):41-41
采访是记者获得新闻的重要途径。而前期策划和现场交流又是新闻采访成功的关键。 笔者从新闻工作实践中体验到在处理策划与采访的关系上,有三点应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第一环节,是新闻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活动也全方位地介入了人们的生活。然而近几年来,新闻采访频频遭到拒绝,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矛盾冲突屡见不鲜。现在的媒体如何去看待这一现象,又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采访对象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又是何种心态?时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人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随之转变,在种种复杂的社会因素面前,记者要正视受访者拒绝采访这一现象,在分析各种遭拒的原因及总结经验思索对策的同时,也要躬身自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力争做一名时刻站在时代前沿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王丽敏 《活力》2011,(3):198-198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石。因此,没有成功的采访也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写作。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认为,记者在采访中如果能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关系.就可能较快地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  相似文献   

14.
谷辰丰 《活力》2010,(8):347-347
一、隐性采访的含义 通常状态下,新闻记者采访都会公开记者身份.表明采访意图.这种采访方式就是显性采访,或者叫公开采访。隐性采访是相对于显性采访而言的。《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对隐性采访的定义是:“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从新闻采访的整体来看,隐性采访是显性采访的重要补充形式,是采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刘菲  范忠孝 《活力》2014,(16):54-54
作为记者,首先要学会采访。新闻采访作为新闻活动全过程第一阶段.是记者通过交流沟通获取受访者提供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并进行翻译加工保存的一个过程。在实际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通常会贯穿整个新闻采访活动,也影响着采访的成败。可以说,记者的业务素质包含两大基本功:过硬的文字功底和高超的采访技巧。人们常说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需要“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许多优秀的新闻节目无一不体现着采访的重要性。因为采访对象的千差万别,也因为采访事件的复杂多样,要想挖掘出好的新闻来。关键在记者的采访技巧。那么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做到哪些才能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呢?笔者认为下面几点比较关键。  相似文献   

16.
米娜  米强 《活力》2012,(2):127-127
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经说过:没有不会回答问题的采访对象。只有不会提问的记者。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就是作为记者,要学会与人交流,要学会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记者只有熟练地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够灵活应用,才能搜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素材,挖掘出好的新闻点,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7.
段桂娟 《活力》2013,(12):109-109
新闻采访中的语言表达是采访中较为关键的环节。记者如果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如实、清楚、无误地表达出去,就不能取得预期的采访效果.也就无法创作出好的新闻作品。结合记者多年采访实践.作者谈谈关于这方面的一点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公强  张彤 《活力》2014,(7):100-100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了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提问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一个新闻采访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而所有的新闻采访都是靠沟通交流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提问的技巧和风格成为了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一个成功的记者在提问的时候,要尽量真实、准确地还原事件的真相,将能够挖掘的新闻事实彻底的揪出,并且与受访者建立后续联系以便进行后续采访。  相似文献   

19.
孟凡龙 《活力》2013,(15):104-104
对于新闻采访,曾有这样一句十分流行的话“采访无禁区,发稿有纪律”。形象生动地表明了作为记者在采访新闻过程中所享有的充分自由,同时,从另—方面表明作为记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所遵循的职业操守。  相似文献   

20.
4月14日,郴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吴兴国接受了质量兴湘万里行新闻采访团记者的采访。对于近年来质量兴市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经验成果,吴兴国从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等几个方面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