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继 《上海国资》2007,(5):64-65
如果说企业改制行为失控、改制企业财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是国企改制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那么,国有企业内在的改制冲动和利益冲突引发的道德风险、中介机构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诚信缺失引发的诚信风险、国有企业所有者在改制中监管缺失引发的监管风险,则是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静 《北方经济》2007,(1):61-62
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占主导地位,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但目前,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1000亿元。国有资产的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如何有效防止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下面就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刘建群 《中国经贸》2015,(11):107-108
加强国有企业辅业改制单位监管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大量的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本文首先分析了强化国有企业辅业改制单位监管的必要性;其次提出了国有企业辅业改制过程存在的不足;再次提出了关于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辅业改制单位监管的几点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加强业务之间的交流,不断强化监管成效,夯实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4.
《上海集体经济》2005,(4):42-42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最近在报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情况时说,总体上讲,在国有企业改革调整过程中,国有资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在改革改制过程中也确实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为规范国有企业改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003年底以来,国家先后印发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96号)、《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第3号令)、《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国资发产权[2005]78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5]60号)等文件.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指导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产权转让的全国统一的规范性意见已经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国资动向     
《上海国资》2004,(12):63-63
辅业改制要确保国资不流失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日表示,国有企业辅业改制涉及产权关系和劳动关系,是国企最深层次的改革,关系到改制员工的切身利益,而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国企辅业改制成功的基本要求。 --来源:中国纺织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产权交易出现暗箱操作、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行为,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官员近日说,中国需要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从制度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8.
媒体最近披露的几桩国企改制腐败案件,再次引起公众对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广泛关注。通过解剖“麻雀”可以发现,代表国有资产管理方的改制领导小组成员职务犯罪问题,是造成国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最大的闸门。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有企业资产评估结果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企业改制的公平、合理与否.近些年由于国有资产评估价值失实,导致国有资产问题流失问题十分突出,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让我们首先看一下国有资产评估失实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产权导刊》2006,(3):62-65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96号)印发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改制方案不完善、审批不严格,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和产权转让不规范,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重视不够等问题。为确保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健康发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现就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人们对国企改制报以极大热情的同时,对刹住国有资产流失风的呼声也十分高涨。这充分说明国企改制不仅涉及到经济效率,更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正与稳定。应该说,改制是一把双刃剑,搞好了,企业出资人到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搞活了企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搞不好,国有资产大部分流入极少数人手里,严重两极分化,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本文就我市国企改制的迫切性,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各环节,如何认识改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以及加强监管减少流失等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对企业改制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一直是理论界和社会上反映强烈的问题.应该说,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是不可避免的.但从工作指导的角度,出现了问题就需要及时解决.因此,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总结改革的成功经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规范改制,促进国有产权有序流转.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改制的过程不够规范.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各地区、各部门和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但由于各种方式低估或低价转让国有资产,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已形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当前,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仍是我国重要经济工作,因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占主导地位,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但目前,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1000亿元.国有资产的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如何有效防止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下面就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各地国有企业积极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改制工作,通过兼并,拍卖、租赁、股份制等形式,促进了资产存量的盘活和重组,吸纳了大量的资产增量,使不少国有企业焕发了生机。但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在企业改制过程中,造成了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现象,其范围之广,数...  相似文献   

16.
正只有在准确的资产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才能体现公平、公正,才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已经成了当前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更好地监管企业国有产权,在国有企业改制产权转让过程中运用好价值评估的方法,分析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土地问题、无形资产评估问题、评估委托人问题以及评估环节中缺乏监审的问题等评估难点,保证国有资产转让的公允性,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山东建设》2005,(12):36-37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4月26日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报告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时表示,“总体上看,国有企业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国有资产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了保值增值。但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也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国企改制中的财务会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财务问题,为了推进国企改制的顺利进行,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必须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正确处理好股权设置以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多年国企改制的实践证明,国企改制过程当中所需要支付的成本是无法回避的,决不能认为这种必要的成本支付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果因成本问题而延缓了国企改制进程,就可能导致更大的国有资产损失。  相似文献   

20.
赵璇  马明 《产权导刊》2009,(5):70-7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2009年3月,天津市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委托监管企业重大事项管理的若干意见》、《天津市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损失和不良资产的认定、核销及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三个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