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企业世界》2007,(2):47-47
(1)鼓励农民进镇创业,为失地农民建立基本生活保障体系,采取土地换社保的办法,由征地单位一次性缴纳社保资金,设置专户,封闭运行,用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出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社会保障基金。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政府城市规模建设用地需求大幅提升,导致农民特别是城郊农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许多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致使"失地农民"这一新的社会群体的出现。据学者推算,目前,我国失地农民人数应在5100万人~5525方人之间,按照我国现有的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预估到2030年将增至1.1亿人左右。当前,失地农民问题已由发达地区的局部社会问题扩展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社  相似文献   

3.
透视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农民问题主要是指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问题以及农民进入城市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问题形成的根源--农民的"非自愿"进城和农民的贫困,并提出了彻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问题的对策,即以市场化为导向,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上,赋予农民土地永久承包权,物化农民土地使用权,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盘活农村具有"巨额"潜在价值的土地资产.  相似文献   

4.
舞凤街道办事处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城市北郊,幅员面积18.9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居委会,4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人,其中城镇居民(基本上是失地农民)1.4万人,辖区富余劳动力近8000人。是一个典型的失地农民多、人均土地少的街道,就业矛盾十分突出。近几年来,舞凤街道劳动保障所按照“民生为本,富民优先、和谐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郊区的耕地大量被占用,南汇也有大量的耕地改变为非农业建设用地。结果.大批依法拥有承包经营土地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这就是所谓的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6.
《中国就业》2006,(5):38-39
就业是预防失地农民贫困问题的最好办法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一部分农民失地成为必然趋势。而对于世代以土地为生存依据的农民来讲,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保障。对于目前农村存在的情况,一次性给付,不能解决问题。当征地补偿金花销完后,失地农民中相当一部分处在失业状态,由于制度性障碍和农民经济承担能力,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率较低,又不能享受失业、退休、医疗保障,造成大批“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三无农民。如果处理不好,那么他们就将成为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建立以就业、养老、医疗等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确实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是当前一个新的探讨问题。目前。中央、省、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劳动保障部门正积极探索,会泽县正酝酿成立失地农民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土地不断地被征用,土地给农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很多农民逐渐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转变为城镇化农民,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城镇一体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生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养老紧迫性和必要性,最后指出对解决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尹根 《中外企业家》2012,(5):147-149
农民市民化推动城市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失地农民融入城市,不仅要在身份上融入,更关键的是在心理上的认同。应从积极引导失地农民更新观念、逐步提高社区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健全失地农民培训机制、提升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加快城市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加以完善提升。  相似文献   

9.
土地流转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一直是土地流转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土地流转中,各参与方及相关学者都积极探讨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的对策。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决策部门制定规章制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要真正保障农民权益,必须建立起能够涵盖农村保障基金、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一系列内容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医疗、教育、养老及保险等社会保障内容的设立可以参考城市社会保障的建立及管理模式。但对于保障基金的创建和管理,可供参考的经验比较少,应该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制定保障基金的经营和管理方法,维护失地农民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是农村稳定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量农民生活和保障均无着落,如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保证农民安居乐业,确保城乡统筹发展,是目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以涪陵区为例,结合外地经验,对失地农民问题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一、影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制约因素(一)失地农民的保障机制缺乏法律支撑 2004年10月21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首次明确:“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将因征地而导致无地的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征占农民土地也越来越多,由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失地农民群体,仅2002年四川征占土地而农转非达40多万人。虽然在征用土地时作了足够的经济补偿,但因农民技能、文化、观念,年龄等因素的制约,在严峻的城市就业和市场竞争形势下,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故其普遍就业率不高,生活水平低,大多属于城市贫困阶层,城市的繁华与自身的贫困形成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向城市转移,建立覆盖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根据农民的需求与目前的条件,按照分类分层保障的原则,逐步为其提供养老和医疗保障。土地是农民唯一的生产资料,世世代代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长期稳定的基本生活来源,因此,应尽快将这部分群体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范畴,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应按照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三方负担的原则,其经费来源可从财政土地…  相似文献   

14.
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失地农民不断涌现,目前一次性补偿,未能解决失地农民近忧,也未考虑失地农民生计远虑,更难以以土地换得必要的保障。儿童少年要就学、中青年农民要就业、老龄农民面临疾病等风险。失地农民期待中有焦虑,希冀中存担忧。失地对农民来说是“阵痛”,如缺乏保障机制却是“长痛”。如何破解征地难,妥善解决乡村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委实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加快,城市边缘的土地也随之被大量地征用,大量的农民被动地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入到城市中开始新的生活,而对于从农民到新市民的转变,大多数的人所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对于新生活的不适应性,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情境对于失地农民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以探讨社会情境对于失地农民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对于劳动力需求的加大,更多的农民到城市就业,土地不再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而解决失地农民养老的关键在于城市的发展,保障为城市发展出力的农民有与市民同等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7.
农民问题一直以来是当代中国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一方面,农民从土地上走出来,进城打工,形成了民工潮;另一方面,农村的城镇化占用了农民大量土地,由此形成了大批的失地农民。而实现失地农民顺利就业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界定及就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外企业》2004,(1):1-33
土地在现阶段既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又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在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日益凸现。建立失地农民的保障机制,是当前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路优先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有八亿多农民,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二。目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被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所覆盖,仍主要依靠家庭和土地保障。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后,农村老弱人群特别是失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对此提出几点看法。一、现行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评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的土地被征收为城市用地.在征地热潮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那就是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以鄂州市鄂城新区池湖社区、洪港社区以及茅草村三个村(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走访和问卷,了解并记录了三个村(社区)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对失地农民就业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