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国2001-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差异。并基于产出约束和资本约束模型中对外贸易对就业的不同影响路径,采用了固定效应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及差分GMM和系统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进口的就业效应具有区域差异性。进口对东部的就业产生显著负效应,但这种显著负效应在考虑资本变量后变为不显著,进口对中部就业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西部的进口就业效应不显著。(2)出口对各地区的就业均为显著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我国各地区IT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本对产出的影响程度差异,发现IT制造业科技人力资源对产出的影响程度在地区间没有差异,而且相比于科技人力资源,物质资本的投入对产出的影响更大,而科技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本对IT制造业产出的贡献率在地区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詹正华  武展  李晓钟 《技术经济》2015,34(2):113-118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就汇率对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剖析。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6—201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汇率改革以来中国汇率变动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对企业劳动生产率有很大影响,汇率与企业生产率负相关;企业资产、营业利润、FDI、出口依存度、资本密集度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汇率对企业生产率的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6—2007年全国31个省份医药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构建医药制造业生产函数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广义矩估计法(GMM)对函数进行参数估计,考察科技进步、劳动、资本对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对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仅为8.00%,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之和仅为0.325,这说明医药制造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且远未达到规模经济。最后结合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实际,分析了医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作为制造业中间投入的生产者服务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首先,基于2000-2007年投入产出数据,我们计算了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国内生产者服务增值份额,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单位产品出口中直接和间接的生产者服务投入处于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其次,利用2004-2007年25个行业的数据,我们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生产服务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者服务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增长起促进作用;与金融、保险等高端生产者服务相比较,制造业出口对批发零售、运输仓储等低端生产者服务依赖度较大.最后,论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资本投入、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一个同时包含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健康资本和R&D资本的拓展的MRW模型,根据我国31个省份1998—2007年的数据,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资本投入对我国不同地区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投入对我国人均实际产出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在西部地区,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认为,各地区资本投入力度以及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刘秀玲 《技术经济》2012,31(7):40-46
利用2005—2010年我国7个行业405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的专利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和收敛性。研究结果显示:R&D资本投入和R&D劳动投入对专利产出具有正效应,其中R&D劳动投入的正效应更大;上市公司的专利生产技术效率总体上较小,具有增长趋势和收敛性;上市公司的技术装备利用率、资本密集度、国际化水平、国有股比例和公司规模对其专利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鹏  陆浩然 《经济前沿》2013,4(5):46-54
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技能偏态型技术进步对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选取2001—2010年间我国制造业29个细分行业的经济发展数据,分别考察了市场主导型FDI技术溢出、出口主导型FDI技术溢出、企业研发等因素对我国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主导型FDI技术溢出仅对中低技术行业的就业技能结构具有负的影响,而出口主导型FDI带来的技术溢出对高技术行业和中低技术行业就业技能结构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资本深化程度的增加将降低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的占比,而企业自身研发投入的加强将明显提升制造业的就业技能结构。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产函数理论模型,理论构建了含出口变量及其滞后项的随机效应面板分布滞后模型,以探讨湖南制造业出口竞争力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湖南制造业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出口的贡献率仅约为10.59%。出口及其滞后项变量、总资产、劳动力增加将推动制造业总产出水平扩张,出口变量的边际影响值之和为0.13;出口变动对制造业总产出水平波动的长期乘数效应值为1.15。出口对制造业产出水平的影响存在时滞效应,滞后阶数为2。为此,提出的对策: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为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增加资本、出口份额对湖南制造业经济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出口收入指数方法为基础构建出口收入份额指标,计算和分析了2001-2009年期间中国出口的相对贸易利益及其分行业状况。中国在世界平均出口收入指数中的相对份额虽然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但主要是在低技术行业依靠出口规模而获取贸易利益,在高技术行业中国获得的市场份额和贸易利益都很少。面板数据计量检验显示,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出口收入份额与技术投入、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比例呈现较弱的正相关关系,与外资进入以及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呈现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国欲摆脱以代工方式加入全球价值链而赚取低廉代工费的现实处境,须致力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形成以技术为主导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8—2009年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本文发现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就业"极化"现象,即相对于中等技术行业,高技术行业和低技术行业的就业有更大幅度的增加。结合其他的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就业"极化"是一个全球现象。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除了工资和产业规模的影响外,外包、研发投入和高技术资本设备的广泛使用对就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外向型经济和制造业大省浙江为例,运用投入产出法测度2001—2017年浙江制造29个细分行业出口增加值隐含碳,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嵌入全球价值链、出口技术升级对出口增加值隐含碳的影响。研究表明,浙江省制造业出口产品单位贸易利益的二氧化碳排放成本即出口增加值隐含碳大幅度下降。出口技术升级、贸易开放显著地降低了浙江省制造业出口增加值隐含碳,能源强度、人力资本、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等因素导致了出口增加值隐含碳的增长。交叉项检验表明,研发强度较高的行业出口技术升级会显著降低出口增加值隐含碳,外商直接投资、煤炭消耗占比、资本劳动占比较高的行业出口技术升级会导致出口增加值隐含碳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力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影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因素与产业创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资金投入对产业创新始终存在积极影响;而企业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新增资本投入对产业创新的影响长短期不同,综合看企业的科技投入效果并不确定;国内市场竞争对产业创新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而抑制了产业创新;国外竞争短期内刺激了产业创新,但长期中仍对国内创新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中观视角研究要素价格扭曲对制造业R&D投入的影响及行业差异,厘清行业异质性背景下要素价格扭曲影响R&D投入的理论机制,运用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结合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要素价格扭曲对制造业R&D资本投入和R&D人力投入均均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行业异质性因素在二者间发挥重要调节作用。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行业异质性因素的作用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行业特征因素如市场竞争、资本密集度、企业平均规模以及对外开放度在不同门槛值区间,要素价格扭曲对R&D投入的影响效应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制造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进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创新环境和创新理论为基础,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和对外开放对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表明,科技活动人员数和环境规制水平对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技术创新产生正面作用;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效果则不确定,其中外资依存度对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外贸依存度虽然具有正面影响,但存在一定的不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重庆市1987-2009年的统计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重庆市对外贸易、资本投资与就业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重庆市进出口与就业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出口对就业具有拉动作用,而进口对就业有阻碍作用,并且出口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小于进口对就业的抑制作用;而资本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力产生了替代性.重庆市应通过协调产业发展、打造对外贸易新平台、均衡资本在区域、行业间的投入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7.
阚大学 《技术经济》2012,31(4):38-44,125
利用2000—2010年我国省级制造业行业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中和西部地区的出口和进口对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出口与资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行业产值与制造业总产值的比值"存在负相关关系,与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行业产值与制造业总产值的比值"存在正相关关系;东部地区的出口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西部地区的情况与之相反;三大区域的进口均促进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三大区域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因素是国内投资和技术进步;东部地区的FDI、居民收入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了其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中、西部地区的FDI没有促进其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然后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FDI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论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从溢出渠道看,技术效率效应大于技术进步效应。与制造业FDI相比,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较大,且制造业FDI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渠道来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二者溢出渠道不同。提升制造业生产率的动力因素呈现地区分化特征,中东部地区主要有生产性服务业FDI、RD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而西部地区主要依靠人均资本存量、制造业FDI和贸易开放等,这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通过估计企业的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集聚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发现:在控制企业资本密集度、研发、管理水平、所有制类型以及出口等因素后,就业规模更大的城市中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在控制前一期生产率水平后,就业规模更大的城市中的企业当期的生产率水平更高,说明在集聚地区存在能够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学习效应",在中国城市中存在显著的集聚经济效应;此外,城市非农就业规模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人均出口总额、人均实际利用外资、出口依存度、资本依存度等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35个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将城市划分为4种类型:外向型经济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较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不发达城市、外向型经济最不发达城市。从地域差异来看,中国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很不均衡,东部中心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中部和西部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