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隔震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发展.是一种通过设置隔震层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的技术.在我国,隔震减震技术的应用,不仅打破了常规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的被动理念,而且极大提高了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能力,通过大量实例表明,隔震技术在建筑物中的应用,在震害过后很大程度避免了地震所带来的灾害.  相似文献   

2.
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将隔震结构列入其中,本文探讨分析了结构基础隔震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模型并编制了程序。借助该程序,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地震反应并与相同结构未隔震的建筑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地震所造成的地震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桥梁结构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社会人士的注意。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桥梁事业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加强和改善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的减隔震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的应用。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在减隔震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主要表现为对大跨度桥梁粘滞阻尼器、钟摆式摩擦隔震支座、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目的,减隔震装置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在应用程序中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工程结构防震减震技术的演变与发展过程,建筑结构的防震包括抗震设计和减隔震技术,介绍了建筑结构隔震体系和常用的隔震元件--橡胶支座,以及消能减震设计原理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物越来越注重建筑物的隔震设计,建筑隔震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基底部或某个位置设置隔震装置形成隔震层,把上部结构和下部基础隔离开来,以此来消耗地震能量,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传输,能够更有效地保障上部结构与内部人员、设备的安全。但是我国建筑物的隔震设计起步比较晚、水平低、技术落后,因此在建筑物的基础隔震结构设计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针对建筑物的隔震结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总结出一些相应的措施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吴学红 《城市建设》2011,(3):308-309
地震是一种对人类破坏极大的自然灾害,为了更好的保征人类的生命财产,我们对现代的房屋建筑结构的性能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房屋建筑的结构体系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房屋建筑基础隔震的原理及特点,提出了房屋基础隔震结构设计的注意要点,最终确立了现代房屋建筑基础工程隔震结构设计的方案,对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一种补充和完善,为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起到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本人参与的工程监理项目中所采用隔震设计技术,把握建筑结构安全性及工程造价不超概两大原则,通过隔震结构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结构安全性,最大极限位移,隔震装置耐久性等结构安全性能分析和经济性分析后,得出结论是采用隔震设计技术是适宜的,增加的工程造价不多,但大大提高了结构安全度,采用新技术,为日后工程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高架知现有地震保护对策和方法。对比了传统抗震设计高架桥与隔震设计高架桥的优缺点,介绍了隔震体系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及流程。最后归纳了常用的隔震高架桥地震响应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隔震结构的各种反应分析模型,对隔震结构设计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结合我国的隔震技术应用现状,引入了两阶段设计法的概念.此方法将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一大堆高屋建瓴的拔地而起,很多人已经从以前的茅草房开始住进了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群众在庆幸自己生活改善的同时也担心着随时发生的自然灾害,因为在灾难面前人类的建筑物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但是防震效果好的房屋能够保证给予足够的时间挽救生命财产。随着汶川地震的发生,人民意识到房屋的防震性直接影响着人民的财产安全。而基础的隔震技术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技术最成熟的,造价成本最低的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隔震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隔震结构的概念、原理,解释了复合隔震结构的原理,阐述了复合隔震结构的优点,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对于复合隔震结构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及建设用地趋紧张和城市规划的需要,促使高层建筑得以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轻质高强材料的开发及新的设计计算理论的发展,抗风和抗震理论的不断完善,加之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涌现,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以及结构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为迅速发展高层建筑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聚居区,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4月14号青海玉树地震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建筑结构抗震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本文通过笔者多年从业经验对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组合隔震支座的力学模型一般可以简化为双线性模型.通过对组合隔震支座低周反复加栽试验的所得到的试验结果,分析组合隔震体系的力学模型和刚度特性.,其恢复力模型为双线性模型.骨架曲线均表现了双线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轻钢结构住宅的优点及其主要结构体系,分析了轻钢住宅围护结构体系,轻钢结构住宅发展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等,并对目前的应用情况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挂篮技术的应用.在西方国家,连续梁挂篮施工技能已被充分应用于施工.很多实际案例证明,桥梁工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挂篮施工.此项技术若能更好的应用,在桥梁工程中的使用技艺可以降低工程运行的危险性,降低工程难度.连续梁作为一个静态的支撑结构,拥有大跨度,和曲率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轻铜结构住宅的优点及其主要结构体系,分析了轻钢住宅围护结构体系,轻钢结构住宅发展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等,并对目前的应用情况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7.
大跨度空间结构动力特性复杂,在基于性能的空间结构抗震设计背景下,发展和完善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至关重要.在阐述大跨度空间结构动力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动力时程分析法、增量动力分析法和随机振动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并指出了每种方法在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指出了大跨度空间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钢结构建筑结构体系较多,不同的钢结构建筑的结构体系应采用不同相应技术,本文主要讨论了钢结构建筑的结构体系,即底层结构体系、多、高层结构体系和中、大跨度结构体系,为今后建筑设计工作奠定相关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社会经济的生产力体系、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生产关系,对国民经济结构体系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改变了国民经济有机体原有的技术基础,形成了新的信息产业部门,使国民经济发展步入了新时代。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国民经济实际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国民经济有机体新的技术基础尚未形成,正处于从原有技术基础向新技术基础的转型过渡阶段。有机体在国民经济发展规律作用下发生中断,在现实运行中出现诸多矛盾,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使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因此,应该培育新的技术基础,使国民经济有机体内部各个环节之间、各个部门以及部类之间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这就需要在经济“新常态”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需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结构体系的平衡、充分、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栗子 《经济》2012,(4):173
项目管理技术是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最多的实务管理技术,也是发展最晚、知名度最小、最不成熟、需求量却最大的通用型管理技术.项目管理技术是一切工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在西方发达国家被全面贯彻和应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运营模式.在我国,项目管理技术也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项目管理专业岗位不少于2000万个,关联和混合岗位则超过1亿个. 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将项目管理体系的开发定位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基本每个国家都开发了自己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技术体系和相关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