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商是把儒家的价值理念与市场运行本身的法则相结合,并能遵循指导市场活动行为法则的商人;儒商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儒商和一般商人本质的区别在于非常重视商业道德,不义之财不取.事实上,以儒家思想作为经营理念来进行经商或其他经济活动,是没有可能的.从管理学的专业视角来看,"儒商"这一概念是虚无的.  相似文献   

2.
儒商精神与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煜 《商业时代》2006,(7):86-87
儒商是指具有儒家思想并把其运用到商业经营活动中的商人,儒商精神即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独特商业文化精神。企业文化是企业这个群体所形成的共同理念、目标和价值观,是企业员工所特有的集体精神风貌。在当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儒商思想的精华可以被吸收为当代企业的文化,使之成为企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商业领域各种有违社会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的现状,提出应培育新儒商。从理念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构建了新儒商的价值体系,建立以"仁"、"智"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相结合的理念层面的价值体系,以"义"、"礼"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相结合的行为层面的价值体系,以"信"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相结合的制度层面的价值体系。将新儒商的培育路径分为三个层面,即素质修养层面、经管经营素质层面和创新素质综合训练层面。  相似文献   

4.
儒商虽然是一个后来才有的概念,但中国历史上一直有儒商存在,而且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古代最优秀的商人几乎全是儒商。儒商最重要的理念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立人中立己,在达人中自达。在工商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和主体的今天,大批新一代儒商的出现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儒商和新儒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商”和“新儒商”是推崇儒家文化思想,追求儒文化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亦儒亦商的华人企业家群体。新时期,研究儒商现象,宣扬儒商理念,挖掘其文化价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儒商积极倡导以儒家思想作为商业经营的基本指导理念,形成了具有浓厚儒家文化特色的儒商精神,主要包括职业精神、商业价值观、商业道德、管理理念、人格理想等几个方面。儒商精神凸显了儒商的基本特色和本质规定,保障了商业经营的成功。深入探讨和分析儒商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儒商的认识,并为当代商业经营者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儒商的商业伦理观及其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学者认识到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受到了当今社会环境的制约,企业管理应建立以新儒商文化为基础的商业伦理观与经营观之上。本文从管理理念与模式的角度分析了新儒商的伦理价值及其经营观,提出了"新儒商管理模式",旨在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儒商"这一群体经过千百年的历练逐渐兴盛起来,并形成了独特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表现为"诚信不欺"、"经世济民"等进步的商业文化精神。本文在分析儒商精神的基础上,探讨其对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借鉴价值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商的商业伦理精神与商业伦理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儒商是儒家伦理文化与商业经营实践契合的产物。建构儒家化的商业伦理价值体系是儒商的精神特质。扬弃儒商的商业伦理精神 ,实现由儒商商业伦理到现代商业伦理的转型 ,使之融汇于当今商业经营活动过程之中 ,是当前商业伦理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儒学文化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儒商。当今,国家要发展、要富强,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培养和造就大批新一代儒商。儒商的经营理念可以简单概括为“仁、义、礼、智、信”五方面,它对我们今天塑造现代儒商仍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并非与商业精神天然对立,因为儒家本身也在追求民众的富裕。进而,儒家思想还可以形成对商业活动中人的贪欲的制约。儒商精神形成于明清,其核心内涵是:经世济民、强国富民,以义取利、诚信不欺,进取求新、为天下先。高校在培养学生儒商精神方面,要通过优化课程与考核体系,构造一种崇尚儒商精神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代的儒商有不同的标准,但都与"儒"密不可分。儒学决定着儒商的本质特征。通过剖析儒学"三纲五常"的理论框架,能够有助于理解儒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有助于理解中国宗法等级制度所形成的"人治"特征,有助于理解法治和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徘徊不前,从而有助于理解儒商在历史和现实中的苦涩,也才能够对症下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打造新的儒商。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儒商就是一个有着特殊意蕴的名词。从春秋时代的子贡,到后来的晋商,儒商风范为后世景仰。现代经济社会,人们更加推崇诚信、人本等理念,而这些都属于“智、信、仁”的现代儒商精神范畴。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文化自信。我国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国人民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在新时代,我国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全球政治格局的重组以及国内产业经济转型,必然对企业产生重大而深远地影响。我国要在世界舞台上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伦理秩序,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好。在新时代,我国企业管理的灵魂是儒商精神,儒商思想及其智慧将全面融入企业管理中,成为企业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儒"是新儒商的灵魂,"商"是新儒商的载体,儒与商融为一体才是活生生的儒商,才能造就新时代的企业。这需要将儒家的仁者爱人、义以生利、尚中贵和等思想融合在企业管理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促进我国的企业迈向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遵照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我们应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指示,现仅就弘扬中华儒商精神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略作一些浅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当前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现状和问题,特别是竞技类学校或者是专业院系的文化育人现状,认为高职院校需要审视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多途径、多形式重新设计传承儒家优秀文化,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儒家价值,促进学生道义兼修、提升素养,实现学生全面、个性和可持续发展,增强民族担当意识,倡导明德从善、诚信公正、义利兼顾、博施众济,实践儒家思想中的经济文化价值,传承儒商文化基因,塑造新时代儒商文化,培育新时代儒商精神,造就新时代具有儒商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士魂”与“商才”:儒商文化内涵界定问题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疏解儒商文化的现代转型意义,必须对"儒商"及其品格进行理论辨析。一要从儒学流变角度来分析儒商之可能,做到"儒商"的名至实归、名副其实;二是对"儒商"品格作一内在分梳,疏释"士魂"与"商才"的应该具有的理论内涵,从而纠正有关儒商文化方面的一些习以为常的错误看法。  相似文献   

18.
商圣范蠡     
杨梓润 《光彩》2014,(2):66-68
正范蠡是中国儒商之鼻祖,后人尊称"商圣",而这种称谓对范蠡来说可谓实至名归范蠡(公元前536年至前448年),字少伯,自号陶朱公,春秋末期楚宛三户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范蠡与文种俱为勾践的股肱之臣,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史上关于他的记载有很多,其中他激流勇退,弃官从商,期间三次成为巨富,又三散家财的典故流传颇广,许多生意人都供奉他的塑像,以他的经商理念为发展思路。范蠡是中国儒商之鼻祖,后人尊称"商圣",而这种称谓对范蠡来说可谓实至名归。善学习、精运用范蠡有远见、善于学习,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9.
儒商文化是儒商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文化表现。本文通过对古代儒商文化中诚信思想的分析,认为其对新时期商业活动的价值重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儒商精神在现代管理境遇中能否内生,从其历史溯源、存在特质和实践内生等几个维度进行递进式分析。儒商(精神)的存在特质就是基于中国本土文化场,以商业文化的探讨为指向,探讨管理哲学视野下的组织文化的儒商(精神)向度。这种定位在儒家强文化势能塑造的惯习下,在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导向管理精致化的管理文化时代体现的管理模式中,其存在有实践需求。它的根基是具有中国本土传统文化支撑的商业意识形态。中国古代的儒商精神内生是从广域单一儒家文化场内生出儒商精神,而面向未来的儒商精神内生是从多元商业文化备选境遇中选择儒商精神,两种内生状态、程度迥异。面向未来对儒商(精神)在商业实践中内生应保持谨慎的乐观,因为在强国家主义主导下的传统儒家的强政治文化资源若仍主导儒商精神的塑造与重构,其既可以导向积极的儒商(精神),也可以因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消极内容使儒商(精神)在面向未来中导向一种颓废的商业意识形态。儒商(精神)面向未来实践需要重构,面向儒家原生资源挖掘其创造性、生生不息、有情有义的精气神,这可以优化并更新儒商精神内涵,为新时代全球化中的工商业文明的塑造提供更多的希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