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中的特殊防卫又被称为无过当的防卫,其重点是针对特定的不法侵害行为而采取防卫行为与一般正当防卫相比一定是针对固定的严重伤害到或者紧迫伤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且无防卫限度条件,故也无防卫过当问题。故特殊防卫的正确认定与适用十分重要,关系着权益保护和人权保障的平衡。据此,主要从特殊防卫的学理依据、与一般正当防卫的对比以及在特殊防卫的认定中着重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达到对特殊防卫更准确地认定与把握。  相似文献   

2.
李婷婷 《北方经贸》2014,(5):117-117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而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则构成防卫过当。基于此,对防卫限度问题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王明月 《商》2014,(46):149-149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作为主要的违法阻却事由,是法律赋予公民于私力救济层面享有的特殊权利.而假想防卫是正当防卫所引发出来的一种特殊情形.近年来对于假想防卫的研究已不再仅仅停留在正当防卫的特殊之列,而逐渐引起了学界的深入研究.并且,在某些情形下,假想防卫与紧急避险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值得我们加以认识和学习.  相似文献   

4.
论无限防卫     
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现行刑法典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由此开创了我国无限防卫权刑事立法之先河。对于我国现行刑法关于无限防卫立法的做法,人们褒贬不一。以"构成要件"为切入点,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对无限防卫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5.
闵晶晶 《商》2014,(8):182-182
根据我国1979年和1997年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规定,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两部刑法典均指出对不法侵害人进行防卫,然而不法侵害人是指自然人还是包括法人在内未明确界定;第二,新旧刑法典对不法侵害的含义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没有进行阐释。我们认为,对防卫对象应进行规定,同时应对不法侵害本身含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论无限防卫     
我国在1997年修订的现行刑法典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由此开创了我国无限防卫权刑事立法之先河。对于我国现行刑法关于无限防卫立法的做法,人们褒贬不一。以“构成要件”为切入点,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对无限防卫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7.
正当防卫制度是国家赋予公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法律武器。本文试就正当防卫的修改、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和认定以及防卫过当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其内容的饱满和逻辑的严密使正当防卫理论更加充实和深刻。  相似文献   

8.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刑法学界人士较多认为是规定了无限防卫权,并且对这一规定的利弊颇有争议。然而,本文作者从防卫权的概念与本质、防卫权立法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无限防卫权问题。  相似文献   

9.
荆赛红  郑志国  尚绪芝 《商》2013,(11):167-168
成立正当防卫,是否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意图一直以来都比较有争议。一般认为,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包括防卫认识和防卫目的,本文将在简要概述防卫意图不要说和防卫目的不要说的基础上,对防卫目的不要说之合理性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杨灵芝 《商》2014,(14):117-117,111
如果要成立正当防卫,则行为人需要具备防卫意识的存在。然而,偶然防卫的成立要件不需要具有防卫意识,因此偶然防卫不能成立正当防卫。但是偶然防卫在客观上起到了正当防卫的效果,防止了危害后果的产生。虽然偶然防卫不具有结果无价值,但因为主观上具有侵害他人重大法益的恶性,所以应该具备行为无价值。因此,可以从行为无价值的二元论来看,偶然防卫仍然构成犯罪未遂。  相似文献   

11.
牛伟宏 《消费导刊》2009,(16):159-159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目的等法律问题进行评析,并结合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内容的规定,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2.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于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与"杀人、抢劫、强奸、绑架"这些在刑法中有明确定义的词语不同,"行凶"属于日常用语范畴,难以准确定义。因此,一方面从学界研究出发,梳理了学界针对"行凶"含义现以形成的几种解释并加以评析;另一方面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相关司法判决中法院对"行凶"的界定标准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阎思 《商》2014,(21):208-209
假想防卫过当由于发生少,情况复杂,刑事责任的认定问题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界一直分歧不断。对于"双重错误"的假想防卫过当由于行为人陷入双重错误,主观上和客观上都有轻缓化认定的必要,一致被认定为是过失犯。但是本文认为对于此种假想防卫过当中意外的"双重错误",应该被认定为意外事件较为妥当。对于"单一错误",由于主观上有故意,客观上确有过限性侵害,所以认定为故意犯并无不妥,本文试从客体保护角度述明"单一错误"中故意的过限侵害,从而应当认定为故意犯罪。此外,对于假想防卫过当的处罚原则和依据也做了新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原则性规定,第六十四条是关于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举证责任倒置的特殊规定,该规定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本文从一人公司释义入手,阐述该制度适用的具体情形和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5.
涂静美 《商》2014,(46):158-158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正当防卫”被提出来是作为一种法律概念而言的.各阶级立场出发不同,观点自然就不相同.“正当防卫”这一概念首先是由法国自然主义法学派的思想家和法学家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提出了.他们的观点是,“正当防卫”的权利是人类的权利之一.因而对正当防卫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的暂行规定》修正案已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第一条改为: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第二款予以删除。第八条第一款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四条、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按《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十五条第一款第(八)项和第二款的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除按前述规定处罚外,还可按《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十五条第…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关于正当防卫的热点案件层出不穷,其中,社会公众十分重视的“于欢案”引起了社会对关于不法侵害严重程度认定以及不法侵害是否必定具有防卫性质的问题的关切。针对以上问题,在学理上和司法实践中均存在不同的见解,因此,本文拟借由“于欢案”探究以上两个问题,望能给予相关问题的司法实践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艾峰 《商》2012,(11):104-104
在我国现行立法中,对挑拨防卫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对挑拨防卫界定上的缺失以及针对此缺失而提出的完善。我国未来对挑拨防卫的界定中,应规定其行为的合法性,正确划分挑拨防卫的范围并应建立对挑拨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金梦妮 《消费导刊》2014,(6):208-209
山东招远惨案发生时,现场围观群众无人上前制止。若有群众实施防卫行为,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其是否有防卫权呢?若群众实施防卫行为,致使六名施暴者或伤或亡,只为拯救一名受害人的生命,是否超过了必要限度呢?本文将从对刑法第20条第3款的性质定位出发,寻求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正>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十条与第五十三条这三条规定可说是我国有关银行保密方面规定得最直接的规定,但规定得很笼统,对违反银行保密义务的行为,是侵权还是违约,要负何种民事责任,应该怎样承担的问题,商业银行法并没有作出具体规定,仅有在第七十三条第四款对银行应该承担民事责任的笼统规定,可以说是立法的一大缺陷,因此本文将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