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杨 《致富时代》2010,(4):205-205
该文通过分析完善受贿罪的客观要件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提出完善受贿罪客观要件的权益对策和长远对策。原因是我国现行刑法典关于受贿罪客观要件的规定存在一定的漏洞。已经不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所以必须对受贿罪客观要件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2.
周伟 《消费导刊》2013,(11):197-197
受贿罪是一种社会危害性非常大的犯罪形式,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分析与总结,可以了解到国家工作人员是受贿罪的主体,而其职务的廉洁性则是进行受贿的犯罪客体,其犯罪对象不仅包括财产性利益,还包括非财产性利益,其中性贿赂所造成的影响则比一般财物贿赂更加严重。本文作者受贿罪的构成要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性贿赂是否构成受贿罪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版面费行为在学术界一直存在巨大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应将其列入单位受贿罪的规制范畴。但如果我们从单位受贿罪法益的视角来看,版面费行为只不过是一种相关单位秉公办理的正常管理活动,它并未侵害单位受贿罪的法益,也不构成单位受贿罪。版面费问题的实质不过是一个学术规范的构建与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4.
梁丽 《致富时代》2009,(9):124-124
由于我国现行刑法典关于受贿罪客观要件的规定存在一定的漏洞,已经不完全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对受贿罪客观要件进行修订。通过分析完善受贿罪的客观要件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提出完善受贿罪客观要件的权益对策和长远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永初  张莎莎 《商》2014,(21):225-226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我国《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新增设的罪名。该法条的设立主要针对我国当前社会日益凸显的权力腐败现象以及新出现的贿赂形式,旨在从严惩处贿赂犯罪,重点打击"利用影响力"的受贿行为,以更好地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出台是我国法治发展的一大进步,它在很大程度上规制了贿赂犯罪行为,但是它本身还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所规定的构成要件要素,作为受贿罪构成要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受贿罪罪刑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通过对现行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之“犯罪主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贿赂”、“主观”等构成要件要素立法运行效果的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受贿罪构成要件要素在犯罪规制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扩大中国刑法受贿罪罪刑法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有必要对受贿罪罪刑规范进行五个方面的立法完善:一是简化犯罪主体的认定标准,二是明确职务行为的内涵,三是删除“为他人谋取利益”要素,四是扩大受贿罪行为对象的范围,五是明确受贿罪犯罪主观要件的内涵,以整体提高我国刑法受贿罪罪刑规范的犯罪规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浅议受贿罪     
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干部利用手中的职权索贿、受贿的犯罪愈演愈烈。界定受贿罪与非罪需要正确分析犯罪主体与客体、确定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并对受贿罪进行合理分类。这对司法机关有效地打击受贿犯罪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商》2016,(15)
行贿罪和受贿罪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带来的社会危害性也都是相当大的。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行贿罪的主体是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实践中,我国现行的刑法对行贿罪的处罚远远不如受贿罪那么严厉。而刑法修正案(九)加大了行贿罪的处罚力度,从立法上完善了对行贿罪的处罚规范。  相似文献   

9.
《商》2015,(35)
反腐一直都是我国党和政府所重视的工作,受贿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更是关乎着我国反腐工作的打击力度和强度。在《刑法修正案九》颁布的背景下,对已经确立的"数额+情节"的二元定罪量刑标准进行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对这一标准的利弊进行分析,并对受贿罪与贪污罪定罪量刑标准分立、定罪量刑具体数额和情节如何确定等问题进行探讨,希冀对惩治受贿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从重典治吏的刑事政策和法益权衡论两个视角来看,受贿罪侵犯的法益是国家工作人员廉洁义务和国民对公职行为公正性的信赖。只要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要求、约定、收受请托人的财物或其他利益,就构成受贿罪,不需要“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关于收受型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的性质、地位,有多种观点,但无论采用哪一种观点,都会造成一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或其他利益者逃脱法律的制裁。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立法自身的缺陷,而不在于争论本身。因此,应从刑法的规定中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将其作为量刑情节。  相似文献   

11.
一、推进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诚信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针对当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  相似文献   

12.
王铮 《商场现代化》2015,(3):260-261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公平,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集合了公平性和效率性的综合性经济体制。在这个环境下,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使其能够更好的与市场经济相融合,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本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的改革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一些促进国企和市场经济相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刑法》对于受贿罪的规定过于简略,本文从尚存在争议的受贿罪犯罪客观要件中的“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与非法收受”、“财物及数额、情节”、“不正当利益”以及“为他人谋取利益”等方面加以分析,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所谓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而产生的生老病死等带给人们的困难和损失, 由社会提供部分或全部补偿的一整套制度系统。它是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它还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保民生、促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公共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对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公共财政下的相应解决对策对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在大众印象中,国家工作人员被判处受贿罪的案件貌似很多:如某官员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某官员被法院因受贿罪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等,非国家工作人员被判受贿罪的案例则较为鲜见。这是因为媒体报道的多是国家机关以及国企人员受贿案的案例。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作为独立罪名,在刑法中出现得也远比受贿罪晚,与受贿罪也有一定区别。该罪名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而设立的,在国营企业经营时代并不存在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说法。笔者在多年的刑事业务中,不止一次遇到民营  相似文献   

17.
李文峰 《商场现代化》2010,(21):183-184
市民社会理论源远流长,其意义和特征多次发生变化。但就其现代意义上来说,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是市民社会的基本建制。市场经济要求市民社会必须从政治国家中独立出来。市民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共同体。本文试图将将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紧密结合,通过对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现实进行分析,从而试图去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进而达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这一基本目标。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薛媛 《消费导刊》2009,(8):58-58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这就需要政府的干预,然而政府的干预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于春梅 《商场现代化》2007,(11):368-369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因此,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黑龙江省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我们需要从社会规范体系、信用制度体系、信用中介体系、信用教育体系、政府信用和个人信用等方面不断地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起我国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进而规范并促进社会经济活动,是一项社会、经济意义深远且关系到管理体制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法制建设规范等方面规模浩大的系统工程。本文针对我国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对如何搞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