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体育健身市场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凯 《商场现代化》2008,(1):227-228
本文在阐述体育健身市场的涵义及构成的前提下,对我国体育健身市场的现状、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加快体育健身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人口健康素质普遍下降的严峻现实使得高校实施终身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深刻论述了终身体育理念的内在必然性及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3.
霍舟 《中国电子商务》2009,(10):163-163
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实施对象是青少年儿童,学校体育在这个阶段所担负的角色举足轻重。学校体育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发展、增强体质为目的,其教育性、阶段性较为突出,且具法定特征,带有了强制性。本文论述了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校体育在体系、观念和教学重点等方面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全民健身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和深化.学校体育的教育内容要有机的融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学校体育要在形式、内容和方法上创新,才能促进健身运动向着良好方向发展,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也会加快学校体育进一步的改革,只有把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增强人们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高大伟 《商》2013,(18):325-325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不断实施与发展,学校体育也在不同程度的践行着,全民健身计划与学校体育的发展相辅相成。学校体育秉着全民健身纲要的精神,可以使青少年从小受到良好的体育环境熏陶,也可以有组织、有计划的对他们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加强和从事体育运动训练的态度及能力。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为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氛围,更提供了适合其发展的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二元互动”改变了过去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相孤立、隔绝的状态,把学校体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学校社会体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学校体育资源状况进行了比较真实的调查和客观的分析研究,认为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让学校体育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服务于民众,才能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学校体育资源状况进行了比较真实的调查和客观的分析研究,认为: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和转变观念。让学校体育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服务于民众,才能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体育的发展也进入更加成熟和理性的阶段,它对体育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如何在其未来的工作中,切实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与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体育意识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商》2015,(26)
当前,随着世界体育发展的不断深化,在竞技体育之上发展而来的终身体育、娱乐体育得以纵深发展,并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新潮流,这势必会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在多国的开展。我国作为体育大国,必然要紧跟世界体育新形势发展,将全民建设计划纳入体育事业的整体规划中,本文即以此为基础就全民健身计划产生的必要性,以及其进行具体规划进行相关研究,以此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逐渐热衷于健身,崇尚娱乐,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健身活动中,从中得到乐趣与健康。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体育人才缺乏,群众体育活动大部分是自发的、无组织的,指导员水平偏低,没有系统地从事过体育工作,指导只是动作的示范,缺乏理论指导,从而影响锻炼的效果,达不到真正健身的目的。因此,改革现有社会体育课程模式,培养高层次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和健身理论知识的社会体育工作者、指导员,是当今社会体育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现状与趋势1.年龄结构不甚合理,年龄偏大,从事体育工作年限都不长1993年12月,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发布,1994年10月10日开始实施。自1995年各地方体委授了第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1996年原国家体委授了首批29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至今,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发展速度和规模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根据国内关于体育指导员的有关资料的汇总,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男性高于女性。中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占比例较大,老年也占相当比例,31岁以下只占较小的比例。总体来讲,年龄结构不甚合理,年龄偏大,...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给体育健身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更多学校的学生都来参加体育活动。越来越多的学校体育上作者认为学校体育廊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但当前.学校学生中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优越.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5,(1)
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很大,这个现象也严重影响到教育的发展。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从当下小学体育课普遍存在的现状来简单分析一下体育课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这些问题因地制宜的结合蒙古族牧区小学体育课的现状来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高等学校体育课是高等教育总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体育教学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德育教育,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任务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同样需要做到教书育人。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将学生的一切行为置于规范的制约之下,使学生乐意接受并自觉服从规范,让他们在严肃、公正、平等的竞技条件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一)体育教学是以“练”为主。这种“练”有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练习,行为关系复杂而频繁,思想与身体活动十分活跃。比如在排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排球的“传”、“垫”、“发”三大基本技术,教师除了讲解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很多人在研究体育教学,往往把体育教学的目标注重于技术、技能、基本素质的提高,这就把教学的范围只局限在课程性教学活动之中,缺乏自主锻炼的培养,相当程度忽视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特别当今体育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发展,本人认为,体育教学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意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极容易因为自身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运动损伤,如何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已成为当今体育教学研究重点,是教学领域共同面临的焦点问题。本文从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入手,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有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学校德育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在家里被家长们迁就惯了,非常娇气,在教学中学生经常表现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所收到的效果也会比其他各科都要好一些.  相似文献   

17.
通过积极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学校体育为出发点,研究邯郸市初中体育中考制度改革的一些基本问题。分析体育中考制度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并针对影响提出了完善中考制度,抓好体育工作,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2015,(51):213-214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在学校体育领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专业化发展程度制约着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教学技能涵盖了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课后辅导、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现实探究,探索其发展趋向,思考问题成因,显现出诸多困厄,进而成为未来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短板。研究着重从体育教学内容、方式、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创新优化,以期实现教学技能的有效提升,在适应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教学环境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教学环境状态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着教育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学环境是开展体育教学和各项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因素,对吉林省高校冬季时期体育教学环境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各高校冬季时期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和对策,增强冬季时期体育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走在教改前沿的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它迫使我们打破传统和常规,在继承中求发展求创新.在此时代背景下,体育课程的改革既要考虑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爻要结合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体育课程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