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琳 《商》2014,(33):72-72
日本曾经面临十分严重的环境公害问题,但通过日本政府、企业、国民的不懈努力,日本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环境公害治理经验,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日本环境保护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环境保护自50年代发生震惊世界的公害病(汞污染引起水侯病、二氧化硫污染引起哮喘病、镉污染引起疼痛病)后,受害公民状告法庭,由此,政府开始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日本从深受环境污染危害的污染大国发展成为高速发展的经济与高质量的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强国。 一、日本环境保护,公害(污染)治理历史演变 日本的环境保护(公害治理)演变过程和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日本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自50年代发生的公害病之后,开始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经济…  相似文献   

3.
纵观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环境诉讼制度进行了比较,就管辖问题和证明问题这两个诉讼实务中最重要的环节展开分析,尽力为我国环境诉讼实务的完善提出一些与发展现实紧密切合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环境保护法》赋予了符合条件的环保社团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更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通过完善环保社团的管理机制、加强环保社团的专业能力、建立环境公益诉讼专项基金,充分发挥环保社团在环境公益诉讼执行阶段的监督功能,实现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也导致了环境侵害案件与日俱增,在当今中国,人们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对环境保护问题更为关心。文章以汽车尾气为例探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我国法律制度的缺失,最后从原告资格的明确界定和诉讼制度的保障两方面重点提出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美丽中国"建设的推进使得环境保护成为居高不下的热门话题,环境公益诉讼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司法屏障,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我国当前有关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具体层面的问题,对环境公益诉讼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关注不够,比如环境公益诉讼的客体问题便少有研究。明确法律关系及其客体对于构建坚实的法学基础而言非常重要,尽管通说认为环境是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但环境公益诉讼的客体是否等同于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这个问题并不十分明确。探究环境公益诉讼的客体,对于正确理解和利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韦优愿 《商》2013,(10):149-151
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加深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矛盾,近些年,一系列的环境公害事件的发生为人类敲下了警钟,使人类重新审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开始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以固体废弃物处理为视角分析广西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通过立法分析与实践分析相结合,为广西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有效建议,推动“和谐广西”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8.
由于立法的缺乏和滞后,我国环境公益的现状是先有司法后有立法。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滞后造成司法救助环境公益困难重重。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相关国家有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保障公民环境权益的实现、促进环境法制良好实施以及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等方面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一条环境公益诉讼,表明这项制度已在我国施行,但是条文的单薄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困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具体,同时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增强该制度的司法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试论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促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环境问题的最主要因素是人,环境问题的解决也要靠人自己。倡导用法律手段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权利的实现,是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通例。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参与途径不多不畅,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法定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知情机制、表达机制、监督机制、诉讼机制,是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日韩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和相关政策 (一)日本:以“保护人体健康”为唯一目标修订各项法令 日本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全国性的严重公害问题,污染事故频发,抗议行动不断。日本采取了一系列防治公害行动,其中有几个重要做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邹静 《消费导刊》2010,(2):148-149
环境公益诉讼是适应现代环境保护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型诉讼制度,但相关法律还不健全,通过介绍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出只有扩宽原告起诉资格,建立有利于原告的举证责任制度和诉讼费用承担机制,才能推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环境公益诉讼是适应现代环境保护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型诉讼制度,但相关法律还不健全,通过介绍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出只有扩宽原告起诉资格,建立有利于原告的举证责任制度和诉讼费用承担机制,才能推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王佳宜 《商》2013,(7Z):136-136
环境保护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诉讼推进环境保护形成也是环境保护法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唯有加强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和公益诉讼制度建设,才能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良好成绩,同时也可以推动环境保护法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茂 《商》2014,(13):150-150
伴随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情形,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逐渐成为我国环境法学领域研究的新热点课题,而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问题是确定起诉主体。2012年通过的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将公益诉讼正式纳入到诉讼程序中,并规定了原告主体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社会团体”。2014年第四次刚审议通过的新《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限定为“在设区的市一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但是相比国外的立法支持和实践,我国现行民事公益诉讼立法本身还有诸多问题。本文拟研究民事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相关做法,分析我国在当前立法上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一、日韩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和相关政策(一)日本:以"保护人体健康"为唯一目标修订各项法令日本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全国性的严重公害问题,污染事故频发,抗议行动不断。日本采取了一系列防治公害行动,其中有几个重要做法具有借鉴意义。1、修订法律,删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条款,以"保护人体健康"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5,(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于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一方面牺牲了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使国人对于良好环境的需求日益急迫。本文以近年来我国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状为基础,分析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工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制度根源在于环境保护机制的缺陷,行政机关一支独大造成监管效率的地下。因此,完善环境诉讼机制,是解决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的环境诉讼机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法院在当事人适格问题上对法律从严解释,将众多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拒之门外;二是环境污染的复杂性、跨区域性等特点决定了环境诉讼需要由专门的审判机构审理才可以适应其特殊性。因此,本文从当事人适格之扩张和环保法庭机制的完善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垭兰 《消费导刊》2012,(12):150-150
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社会公害的扩散,这就要求完善我国环境公害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从各个方面入手降低环境公害的威胁,并对环境公害进行有效控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环境保护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应势而生的环境公益诉讼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环境公益诉讼的议论也成为法学界的热点,而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里却无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立足之地。因此,如何在我国构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也成为了我国学者密切关注的问题,并对此展开了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笔者也对构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中的关键问题一“适格原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北京某高校图书馆工程施工管理现状为例,从施工进度、现场管理文明施工、施工造成的环境公害等角度对当前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列举,如由于前期准备不足造成的进度拖延、电力负荷不足、光污染、现场管理混乱等多个问题,并相应从进度控制、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环境保护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科学地进行进度规划,做好管理中的协调工作,对于环境保护采取先进的工艺及技术或先进设备,减少环保公害,尤其对于降水中的资源浪费可以选择用于绿化。现场的管理方式可以通过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来进行,如采用合适的控制措施,如警告、罚款、停工等手段来进行,从而保证现施工过程中达到环境整洁、管理有序、制度严格、设备行动正常的安全施工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