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以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贯彻。在国有企业,如何贯彻条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认识第一,加强内部监督更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国有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过程中,领导干部和一些关键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手中掌握着一定权力,如果监督不力或者失去监督,有些人就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谋取私利。外部监督固然重要,但是外部监督一般比  相似文献   

2.
沈永江 《理论观察》2005,(6):179-180
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中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目前,从总体看,我们党的整体是好,充分发挥了先进性,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但党内也存在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和领导者治党不严,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领导班子软弱涣散,思想政治上不强,不能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党的建议的关系。要真正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使我们党真正担负起新时期赋予的伟大任务,必须坚持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3.
<正> 从近年来反腐败的实践看,不少腐败分子都是在领导干部的岗位上腐化堕落的。此前,新闻界披露的慕马大案,沈阳市"一府两院"几乎所有要害部门的领导干部都网络其中。严酷的事实一再警示我们,加强对领导于部的监督,是一个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和亟待解决的课题。对领导干部实施监督难在哪里对领导干部实施监督并不是一个新问题,现在有,过去也有。现在,所以存在监督难,有着许多深层次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党内监督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不断加强党内监督,推进从严治党.在党内监督中存在着监督意识不强和党内监督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加强党内监督要提高从严治党的认识,同时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制定并且大力推行党员领导干部权力清单制度、 针对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监督制度、 强化监督制度的实施和监督效能的发挥,保障普通党员履行监督的正当权利等一系列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近年来查处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来看,一些领导干部的蜕变和堕落是与"八小时以外"的放任自流和缺乏监督约束离不开的。"八小时以外"的腐败严重败坏了党的声誉,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预防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腐败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三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秦忙龙 《发展》2007,(9):33-33
反腐倡廉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更是改进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内容。推进反腐倡廉关键在人,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需要人去遵守和执行,各种腐败现象需要人去监督和抵制。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就必须以人为本、努力改进各级领导干部作风,构建反腐倡廉的人文环境,使人格防线进一步夯实,人际关系进一步理顺,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3月31日举行的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新任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与大家郑重相约,与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约法三章",表示:"真诚希望同志们对我进行批评和监督,这是  相似文献   

8.
黄琛钰 《中国经贸》2013,(4):244-245
随着各项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审计监督的作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为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在干部管理机制中引入审计监督制度,促进其勤政廉政、全面履行职责,成为对领导干部权力实施有效监督和制约的新方法及新途径,经济责任审计也随之而产生。  相似文献   

9.
编读往来     
读者评刊2012年第1期卷首语《领导干部为何"被调研"》写得好,切中了问题的关键。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了解基层的重要手段,调研成果是党委政府决策的依据。现在一些政策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很大程度是因为调研不到位。这篇文章指出了调研问题的症结所在,希望各级领导真正深  相似文献   

10.
浅谈如何提高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雪梅 《中国经贸》2009,(12):91-91
经济责任审计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把组织监督与审计监管结合起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行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从机制上治理腐败,加强主动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促进领导干部提高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是新时期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与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报告制度为各级领导干部筑起了一条廉洁自律的防线,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组织纪律观念,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有利于树立优良的党风政风。本文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执行中面临的实际障碍,通过对制度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提出了完善、落实该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帆 《当代陕西》2007,(10):42-43
近年来,眉县坚持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积极创新监督方式,整合监督力量,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努力实现干部监督工作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转变、由工作结果监督向工作全程监督转变、由专门机构监督向社会化监督转变,发挥干部监督工作"引领发展、增添动力、弘扬正气、保护干部"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人大监督不力的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些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依法积极开展对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以及"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监督工作不断完善,监督效果不断增强,人大监督工作伴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不断向前发展。但值得重视的是,监督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监督不力仍是地方各级人大工作中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从人大监督不力的根源、人民监督人大的必要性及监督的方式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浅析,以抛砖引玉,博专家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最近,中央组织部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考察考核工作,加大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5.
张成伟 《魅力中国》2014,(5):388-388
一些企业领导干部存在一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没有对制度存敬畏之感,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与干部员工的关系,工作方式方法较为粗糙,班子和谐氛围不浓,干群关系较为紧张。表象千万种,核心还是作风问题。作风问题就存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身上,抓好作风建设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保障则在于监督。  相似文献   

16.
《当代陕西》2010,(2):12-14
中共中央前不久下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的重要性。依据《廉政准则》认真分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问墨和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严格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切实做到预防为先、关口前移;加强对贯彻执行《廉政准则》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违反《廉政准则》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庄文生 《中国经贸》2013,(22):275-275
对领导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任用、管理和监督,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治理和防范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深化和法制建设的进步,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从源头上防范腐败的一项措施,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履行职责的一项有效机制,是为了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和任用的依据,是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有效监督措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能完善和改进领导干部管理、任免、考核和监督机制,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协调、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是新时期事关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心、爱护干部的有效措施,是深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的重要内容。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确保权力的正确运行,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好但又必须认真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前段时间,  相似文献   

20.
腐败现象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反动,它的产生和发展是极其复杂的。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根源作怪;有新旧体制交替造成的空隙和法规政策留下的漏洞为其提供条件;还有党的自身建设被削弱的内部原因。特别是现阶段的监督体制不健全,监督工作机制动作不力,适应不了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在建立市场经济以后。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督。例如企业实行场(厂)长负责制后,领导干部在企业中所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