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散长剑 《特区经济》2008,(2):173-174
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为区域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江西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途径。江西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使其能够尝试不同类型的区域合作,但江西目前在参与区域合作中存在不少战略性的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2.
项园 《特区经济》2013,(9):14-15
本文通过对竞争式、垂直分工式、融合式、互补式等合作模式的比较分析,引入了共生理论概念。阐述了深港合作的发展阶段和合作模式,指出了深港区域合作是"共生"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欧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经验及其对厦门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的区域合作是世界上最典型也最成功的案例。欧盟的区域合作和厦门区域经济合作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本文在学习总结欧盟区域合作实践经验基础上,得出对厦门与周边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在东亚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的组织方式和发展途径具有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一个国家与周边不同地区、国家之间,都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应运而生。作为东亚合作体系内的最有经济活力一个次区域合作系统,“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构建对于加速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影响。“泛珠三角”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的一个动力源,其合作模式有助于东亚合作框架的形成,有助于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平衡,并大大促进了东亚的产业调整。此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还实现了多种社会制度之间经济的深度融合,启示亚洲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作为介于市场与科层之间的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现在已发展为当前世界上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由于存在地理上等多种联系,决定了竞争与合作是这些企业间的必然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竞争和合作的动机,讨论了集群内企业之间竞合共生的关系和长期发展中的动态竞合博弈。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旅游业的竞争已经由单个城市的竞争演变为多个城市集群的区域竞争。北京、天津、承德地域相连,文脉相通,资源互补,开展旅游区域合作,推进旅游一体化运营潜力巨大。近年来,三地旅游部门积极推动区域合作收到了很好的成果。下面,笔者就京津承旅游区域合作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和下一步设想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褚思真 《中国经贸》2011,(24):98-99
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地位的增加,京津冀区域合作也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与长三角、珠三角的比较分析,本文试图找出京津冀区域合作的优劣势及存在的问题,实现京津冀区域合作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合作形势下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界定与合作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推进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区域、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合作形势下,广西面临着多重区域合作发展机遇,也面临建设交通枢纽区、经济中心区竞争压力。这些竞争,主要来自同属环北部湾地区的各省区段以港口、产业为主题的城市发展竞争。事实上,在环北部湾地区中,以地缘与深水良港条件而论,广西段中心位置和港口开发优势相对突出,通过强化建设,一方面作为三大区域合作交通枢纽区最合理,服务区域合作功能最高,能更好推进国际国内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永 《改革与战略》2006,(2):106-108
区域经济合作本质上是一系列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的统一。我国区域经济合作要重视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专门性法律的建设,并加强区域合作实施机制的建设,建立有序的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秩序。同时,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巩固区域合作的微观基础,降低区域间政府参与区域合作的经营成本和阻滞成本,从而不断拓展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广度和范围,实现国内统一市场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董贺  袁正清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7):77-103+158-159
东盟中心地位的存续是近年来政策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既有研究多认为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正经受严峻挑战,面临被削弱甚至消解的风险。作者采用组织生态学的系统化视角,借助SWOT分析模型,在组织形态与组织环境复合维度下阐释东盟中心地位的存续机制,结合生态位概念对东盟中心地位的基础进行再考察,为该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路径。根据组织环境演化与生态位竞争的逻辑,东盟自身组织形态以及东亚区域合作环境赋予的有利因素建构着东盟的生态位宽度,组织形态中的劣势与环境中的威胁制约着东盟在区域合作环境中的适应度,两类因素共同决定东盟中心地位的存续机制。通过描绘东亚区域合作环境,提炼东盟的结构特征,对东盟在制度和互动层面的中心地位展开多维分析得出,东盟作为通才组织在“粗粒度”的东亚区域合作环境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在同其他主体之间的生态位竞争中也更具优势,东盟中心地位的基础依然稳固。尽管面临复杂的内外压力,但通过巩固并强化其生态位优势,推动东亚区域合作环境向更加协同共生的方向演进,东盟将继续保持其中心性并在区域合作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业是一项开放、关联度极高的产业,当前,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2005年底,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达成书面协议,自此,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正式形成。本文根据上述背景,分析了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与劣势,这将有助于探索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朱斌 《乡镇经济》2008,24(2):81-83
文章以共生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为支持,以辽宁西部的旅游资源为物质基础,对区域旅游的条件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就辽宁西部的具体情况,对跨行政区域的旅游联合阐述了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3.
杨佩群  李莉 《特区经济》2012,(2):159-161
2011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首次官方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粤东地区,这似乎说明不用研究粤东地区"融入"海西发展的问题,但是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域的差异,经济区建设主体与非主体地位也存在不同,因此,"融入"研究十分必要。本文突破以往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的局限性,在建设共同经济区域背景下,从系统学角度研究跨行政区的旅游合作,尝试提出"粤东--海西"区域旅游合作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东亚区域合作是我国所在的亚太和东亚地区的两大机制(以APEC为代表的亚太合作机制和以东盟+3、东亚峰会为代表的东亚合作机制)之一。重视东亚区域合作是我国大周边战略的关键,但是,相对于亚太合作或亚太合作机制,东亚合作机制的建设难度更大,东亚一体化的目标更加遥不可及,主要难题是如何处理美国因素和解决主导权问题。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与多层次管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合作不仅带来了区域空间的整合,而且也引发了区域管治的重构。经历30年的利益博弈和沟通磨合,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己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区域管治的困境。文章基于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脉络的梳理与分析,揭示区域旅游合作与管治的内在关系,认为多层次管治是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许辉春 《特区经济》2012,(10):23-25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区域旅游合作这个新概念也逐渐出现在中国的旅游发展史上。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提高旅游竞争力、改善区域旅游总体形象,实现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泛珠三角区域的旅游合作是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区域的旅游合作。在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的旅游合作态势,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机制的主体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解决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机制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以及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给处在两大区域交集的湖南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文章在分析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两大区域交集的特殊背景,提出了湖南中小企业应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提高集群程度、发展现代物流、走节约型道路、进行环境营销和推动对外交流合作等具体策略,来抓住发展的良好契机获得区域优势并规避威胁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以及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给处在两大区域交集的湖南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文章在分析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两大区域交集的特殊背景,提出了湖南中小企业应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提高集群程度、发展现代物流、走节约型道路、进行环境营销和推动对外交流合作等具体策略,来抓住发展的良好契机获得区域优势并规避威胁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彭森森  彭学明 《科技和产业》2010,10(4):44-47,77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湘西地区旅游业呈现地理空间高度集聚现象。旅游产业集群现象日趋明显。但是,简单现象分析只能说明区域旅游产业有着高度的集聚趋势,却不能解释大湘西旅游产业集群机理进行直观的显现。本文对大湘西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机理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旅游集群现象,从而为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科学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潘孝军  杨筠 《改革与战略》2011,27(3):121-124
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国际区域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文章认为,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伴随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区的建成而更加紧密。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之间在区域差异的基础上,基于外部竞争压力与内部发展诉求,会在现有有利合作条件下,形成有利于双方的区域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