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博会后续开发利用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总结历届世博会在场馆及建筑的后续开发利用、园区的后续开发利用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后续开发利用进行探讨,为如何更好地对世博园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刘月明 《城市建设》2010,(6):439-439
我们不仅要把眼光放在眼前的六年,而应看得更深、更远。世博会是记载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史诗,也往往成为推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和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助推器。而同样也不乏失败的例子,会后的世博园成为城市一个沉重的包袱,经受着没落和萧条的困扰。本文着手于此,研究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价值和方案。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南京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规划为例,把建设循环型社会系统作为目标,从现状分析入手,确立了南京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规划的阶段目标,提出了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点任务和对策,并给出了规划实施的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旅游业效应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浩  陆林 《经济地理》2003,23(6):844-848,853
分析了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将给旅游业带来的期间效应、长期效应以及空间效应,并对其影响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北京和上海应该借鉴2000年悉尼奥运会等活动的成功经验,延长事前效应和后续效应,以增强奥运会和世博会对旅游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国家规划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它的演变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后续规划提供支撑与推动。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十四个五年计划和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通过三条机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一是以持续动态调整的具体任务明确现代化发展目标,二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引导地区现代化发展,三是厘清发展思路确保现代化发展道路行稳致远。国家规划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作用很明显,而且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国家规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在于坚持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划制定的领导,以充分调研预防潜在风险,以现实导向确定有效目标,以两阶段评价提供纠错机制。总结国家规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基础上,“十四五”规划及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国家规划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地位,协调宏观调控与市场发展的关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以政府定位和职能转变促进服务型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6.
《经济改革》2011,(5):7-7
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并要求妥善处理三峡工程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移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达到湖北省、重庆市同期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基本建立等。  相似文献   

7.
运迪 《时代经贸》2007,(8Z):101-1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建设突飞猛进,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而体现一个城市发展水平高低的评判标准则是城市形象,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口号,更是将城市形象的重要性展露无遗。本文将从城市形象的内涵出发,深入分析上海世博会与城市形象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提升上海市城市形象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海世博会帷幕拉开已一个多月,不断递增的参观者人数印证了其无法抵挡的魅力。回首自申办世博会以来度过的2000多个日日夜夜,作为一个记者,能够全程参与报道,倾心记录下上海世博会从规划蓝图,到把蓝图变成最美的现实,何其幸运。  相似文献   

9.
《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其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以及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初步形成意义重大,因此,本文认为应当以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优秀的职业道德为目标,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平行,多种教学方式并举,开展《会计学原理》教学。  相似文献   

10.
由于高速公路发展中存在规划上的滞后,造成前期已建工程在后期项目中无法利用,不仅影响到运营中道路的正常使用,还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所以,在选择互通式立交形式时,既要考虑实施的可行性,符合经济适用的原则,又要考虑后续项目的可利用性,做出适当的预留设计。本文以某高速公路为例,提出应该在适用的基础上,对后(远)期做预留设计,并针对互通式立交改造设计中一些认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不仅要把眼光放在眼前的六年,而应看得更深、更远.世博会是记载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史诗.也往往成为推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和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助推器.而同样也不乏失败的例子,会后的世博固成为城市一个沉重的包袱,经受着没落和萧条的困扰.本文着手于此,研究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价值和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以最佳经济效益为原则,推进云南局地质经济结构调整为目的。在全面分析该局地质经济结构调整现状的基础上规划出六个调整目标,为园满实现预期结构调整目标,联系云南实际相应制定了六条较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是现行的重要空间性规划,并且各自具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目标也是对国土空间进行科学的分类划分。本文着重研究三类规划在目标、任务、重点、实施、管理等方面的分工互补关系,提出了三类规划间协调衔接机制的基本框架,进而为理顺各类规划关系、建立科学规划体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目标规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梅 《时代经贸》2006,4(9):70-71,74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追求的是银行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本文根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利用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作为衡量银行的盈利性指标,建立了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15.
牛弘欢 《时代经贸》2007,(4Z):74-75
会展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系对会展行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预测、评估并做出战略决策。会展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应当由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理念、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等组成。本文以上海世博会为例,分析了我国会展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在对上海世博会人力资源需求做出预测的同时,提出了会展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例定量分析了重大国际展会的经济社会影响力。首先,将上海世博会与北京奥运会进行横向比较,提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较全面和系统的评价模型,评估?其经济社会影响力。然后,将上海世博会与历届世博会进行纵向比较,构建模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其影响力。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可推广应用于重大国际展会的经济社会影响力评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研究重大国际展会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力。论文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例,考察了其对旅游业影响力扩散的主要因素,并利用数学工具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和分布进行了理论建模与实证研究。文章认为,上海世博会作为全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源,它在时间t内通过一定的空间距离时释放的影响量是距离x和时间t的负指数函数。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全世界赴上海参观世博会的人数总量在一日内或逐月的分布均是递增的;在空间维度,全世界各国家或地区离上海越近,人均收入越高,偏好程度越强,赴上海观看世博会的人数总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以城市上海为起点,世博会的影响力不仅会使举办城市达到空前繁荣,同时会波及周边地区。嘉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作为上海的比邻城市,世博会对嘉善文化、会展、旅游、服务业的影响深远,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拉动作用,同时,经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又会增强周边城市的吸引力,继而为嘉善传统文化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为解决新区建设发展所带来的新区苗圃生态、林木、土地空间等丧失问题,提出“城市新区苗圃地资源化”的概念,明确新区苗圃作为资源的规划建设理念,并进一步论证其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厘清资源化开发建设阶段中各环节逻辑关系与运行机制,对苗圃中各资源因子采取不同程度的取舍,建立起新区苗圃资源化开发建设3种模式。继而以义乌科创新区为例进行实践论证,阐述不同规划背景下苗圃资源利用的针对性和差异性,使得新区开发建设具有方向性与科学性,以期为后续城市新区苗圃地资源化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