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总值产生影响是通过信贷、汇率、利率、非货币资产四条途径。利率是现行的最有效的传导途径,央行通过一定的政策作用于货币供给总量,从而导致汇率和利率的浮动,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又影响进出口和投资发生变动,最终导致产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利率变动对股票价格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扬  唐建伟 《经济经纬》2007,71(4):136-139
变动利率通常是各国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而利用利率调节股票市场价格也是各国央行经常使用的政策方法。利率变动通过对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影响而传导到股票价格。对中国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利率变动与股票价格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由于二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存在问题,所以这种影响的具体效应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3.
包含货币因素的利率规则及其在我国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根据新凯恩斯模型和货币需求方程,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包含货币因素的最优利率规则。该规则表明,货币增长率稳定性权重或货币需求方程的利率响应系数越大,利率规则的货币增长率响应系数越大,货币政策也就愈积极。然后,本文利用线性回归和门限回归方法及我国统计数据,从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两方面对利率规则进行了实证研究。估计结果表明,通胀系数、产出缺口和货币增长率各自的响应系数都大于0,这意味着利率规则能够保证当我国经济运行偏离均衡状态或央行目标时采取正确的政策调整方向,从而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货币高增长状态下各个变量的系数值都要稍微大于货币低增长状态下相应的系数值。  相似文献   

4.
在2012年5月份经济数据即将公布之际,央行7日突然决定降息,这是央行从2008年12月23日以来首次降息。同时更为关注的,也是央行首次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其对于市场的意义不可低估。尽管4月公布的数据差于市场预期,随着经济政策转向稳增长,市场都希望央行尽快放松货币政策。但是从央行公布的第一季度的货币政  相似文献   

5.
双轨利率下的货币供给模型显示,货币供给不但取决于基础货币和基础利率变量,而且取决于贷款的随机扰动、准备金供求的随机扰动和货币乘数的随机扰动。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998年以来,基础货币、贷款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之差成为我国货币供给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主要因为双轨利率模式下贷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之间的双向反馈机制作用并不对称。  相似文献   

6.
施恬 《经济师》2014,(8):171-172
确立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对我国市场上现有利率的基准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完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和培育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应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中期目标,利率走廊机制应成为我国政策利率体系制度安排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纷纷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和试点工作。我国也先后在多地试行数字人民币"红包"实验,各界围绕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模式、信用基础及潜在影响展开了广泛讨论。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双层发行模式下,法定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形式的基础货币,其信用基础为主权信用。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将改变基础货币结构,并影响货币创造体系。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一是数字货币利率可成为重要的政策利率,强化对存款市场利率的影响;二是付息数字货币可能挤占存款准备金在基础货币中的份额,商业银行对准备金率的敏感性将随之上升;三是央行可借用数字货币的可编程、可追踪特性,进一步提升对专项资金用途的把控能力。应稳步推进数字货币发行体系建设,通过开展宣传工作、完善交易机制、探索跨境数字货币交易等方式完善货币发行体系。  相似文献   

8.
李宏瑾 《金融评论》2022,(6):58-73+12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量化宽松导致市场流动性全面过剩,以及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和国际监管改革引发银行流动性囤积,主要央行的利率调控模式都由利率走廊转向更加强化存款便利利率作用的地板体系。在全面梳理危机前流动性相对过剩条件下挪威、新西兰地板体系政策经验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货币市场结构性变化的基础上,本文对地板体系的运行机理、各国的具体安排及其利弊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率调控的地板体系仍属于货币操作范畴,应服从于货币决策的需要。随着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加快推进,中央银行应加强市场流动性监测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回归稀缺准备金的利率走廊模式;同时,大力改进货币操作框架的技术性安排,更好适应危机以来金融环境的新变化,这对健全中国利率操作框架并顺利实现货币价格调控模式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央行2013年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举措,基础贷款利率是央行宣布取消贷款利率管制后,市场贷款利率重要的参考指标,市场普遍预期贷款基础利率(简称LPR)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简称Shibor)将成为未来我国利率市场的定价锚,这势必对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焦继军 《经济问题》2001,(11):29-30,40
法定准备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中央银行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的关系并不确定。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成为中介目标,法定准备金存在的基础即被削弱,随着央行宏观金融调控方式的转变,中国法定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存在着一些银行以发放“储蓄手续费”、“利息回扣”等形式来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的现象,这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一、“储蓄手续费”的危害1变相提高存款利率,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扭曲。货币政策工具中的再贴现是央行以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从而实现调节货币供应的。吸储和再贴现相比,吸储因为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相当于融资成本上升,所以银行有实施再贴现的积极性,这严重影响央行再贴现政策的效果。另一方面,对公开市场业务来说,银行变相存款利率上升,使其持有像国债等这样有较固定…  相似文献   

12.
由于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引起人们对银行的关注,进而“钱荒”种种说法议论纷纷。面对这次利率引起的风波,虽已过去但应引起思考:利率的波动是利率市场化的正常现象;从有关货币数据资料表示,银行没有出现“钱荒”;半年来由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又停止,央行被动放出又收回外汇占款的过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经历了过剩与短缺。在银行资金习惯性运用搓配管理方式、利率波动是自然的;在经济发展流动性过剩是必然现象的新形势下,面对游离在实体经济之外的大量资金,央行的调控理论与手段应创新和有预案。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合理调拨与管理及科学的利率定价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冲  庞元晨  刘莉亚 《经济研究》2022,57(1):122-136
强化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统筹考虑各类政策的溢出效应,是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内在要求。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向债券利率的传导是央行利率调控体系的重要一环,然而鲜有研究探讨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对前述传导路径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本文利用债券市场交易数据,基于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扩容、资管新规政策,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对该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出台后,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向债券利率的传导效率显著下降,MLF担保品扩容则对目标债券起到反向调节作用,助力其传导效率恢复。本文结论表明,结构性工具有助于疏通利率传导,缓和金融监管冲击,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盛理峰 《经济论坛》2009,(19):55-57
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以及资本项和经常项“双顺差”的背景下,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将对货币供应量产生一定的传导作用,同时,存贷款利差和贷款利率水平,也会从货币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影响货币供应量。本文选取经常项和资本项顺差、存贷款利差水平和贷款利率等指标作为影响货币供应量因素,做简单的实证分析,得出可靠结论,从而提出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化政策建议,这对经济稳定、健康的运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记者 《商周刊》2013,(16):52-53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也在加强定价能力。银行贷款利率在很少情况下有下浮,有些银行甚至声称其贷款没有一笔利率是下浮的。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不过是央行对商业银行"温柔的一刀",象征意义重于实际。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进一步。7月20日,央行宣布"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包括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对农信社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同时维持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变。央行称,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银行服务水平,更好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易宪容 《资本市场》2014,(6):120-121
<正>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存款利率最终要放开,这也是利率市场化中的最后一步。存款利率放开在计划之中,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实现。也就是说,存款利率市场化已经纳入了央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规划,估计存款利率放开比市场预期的要快。而国内存款利率的放开也  相似文献   

17.
陈晓光 《商周刊》2013,(13):64-65
存款保险制度是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我国利率市场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行多年,其中,债券、票据和货币市场的利率都已实现市场化,目前需要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是指银行利率的市场化。去年此时,央行宣布允许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分别上下扩大1 0个基点,从而掀开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改革的大幕。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正在推进过程中,在存贷利率管制完全放开之前,货币市场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1)作为准市场利率的货币市场利率对部分实体经济变量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甚至优于M2的解释能力,但对另外一部分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不显著;(2)货币市场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短期调控能力较弱,货币市场利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通胀预期的引导;(3)利率管制是利率传导机制部分失效的重要原因,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利率传导机制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2010年5月底以来,我国银行的流动性出现紧张状况。持续地回笼货币和外汇流入减弱,央行的数量型工具已具有实质性的政策的作用。市场出现通胀和通缩的争论,核心是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和宏观意义;在工资上涨和收入分配改革的环境下须要密切关注。当前并没有必要提高贷款利率,但如果物价保持在高位,有必要推动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当前是推动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20.
《经济研究》2017,(12):105-118
负利率政策自从在欧元区和日本实施以来一直备受争议。许多学者认为由于存款作为银行体系资金来源的特性,存款利率难以突破零下限,因此负利率环境将导致银行净息差收入减少,对银行盈利和信贷供给带来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中银行并不依赖存款发放贷款,因此负的存款利率不会损害银行业的存款和信贷供给。本文基于信用货币理论和贷款创造存款机制(LCD)建立了一个微观基础的DSGE模型,对存款利率零下限在负利率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进行量化分析。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存款利率零下限严重阻碍了负利率的传导,这可能是欧洲和日本的负利率政策效果不够显著的重要原因。在存款利率可以顺畅通过零下限的条件下,中央银行可以采用大幅度的负利率政策来应对通缩型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