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星 《金融博览》2013,(6):42-43
受到低利率环境及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带动,一些投资级以下的企业为改善资本结构纷纷发债融资,在全球掀起了高息债券发行热潮。由于亚洲地区经济基本面较好以及债券违约率处于低位,其高息债券市场近期的交易活动热度升温。亚洲高息债券的特点亚洲高息债券发行规模创历史纪录。高息债券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发行者都以欧美市场为主导,亚洲(除日本)的高息债券市场规模仍较小,但  相似文献   

2.
《理财》1994,(6)
什么是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即债券交易市场。按职能作用不同可分为债券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债券转让(交易)市场。发行债券是各国筹集中长期资本的传统方式。债券发行人主要有政府及其机构、股份公司组织的企业,铁路、电信电话等公用事业,金融业、国际金融机构等。通过...  相似文献   

3.
银行间债券市场介绍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指依托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买卖和回购的市场,成立于1997年6月6日。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部分。记账式国债的大部分、政策性金融债券都在该市场发行并上市交易。银行问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包括债券回购和现券买卖两种。债券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短期资金融通业务,  相似文献   

4.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区域债券市场问题逐渐受到亚洲金融当局的普遍关注。亚洲区域债券市场是指由亚洲债券发行者、亚洲债券购买者和亚洲货币共同构成的集合体,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强区域内的债券信用等级和创造亚洲共同货币等方面。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区域债券市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建立亚洲债券基金和亚洲一揽子货币债券等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改革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敏 《中国金融》2007,(6):18-20
企业债券如果发行主体为公司制企业,即为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市场对一国的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与贷款相比,债券融资在体现借款人意愿方面,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即债券发行人可以更直接和充分地在融资时利用自身的信用状况。其次,相对于不能交易的贷款而言,债券能够在场内或场外市场流通,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再次,从宏观角度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有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可以分散融资风险,提高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这也是亚洲金融危机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正因如此,在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债券市场上,公司债券一般占20%左右。不仅信誉良好的大企业发债,而且中小企业也通过一些信用增级方式发债。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05年全球债券发行量甚至超过了新增贷款。  相似文献   

6.
魏星 《金融博览》2013,(11):42-43
受到低利率环境及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带动.一些投资级以下的企业为改善资本结构纷纷发债融资.在全球掀起了高息债券发行热潮。由于亚洲地区经济基本面较好以及债券违约率处于低位.其高息债券市场近期的交易活动热度升温。  相似文献   

7.
高收益债券是信用等级低于投资级别的债券,相比于投资级别债券,具有更大的信用风险,但相对应地也具有更高的收益。美国是高收益债券的起源地,并且也成为高收益债券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近些年来,欧洲、亚洲等地区的高收益债券市场也开始起步并发展起来。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高收益债券市场应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在场外市场发行和交易,其发展一方面有赖于市场的活跃创新和深厚的投资者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效监  相似文献   

8.
2004年,银行间市场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债券一级市场发行主体有所扩大,商业银行开始通过发行次级债券补充附属资本,农业发展银行也通过市场发债方式筹集资金。集合型投资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主体增加较快,2004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主体近4000家,比2003年增加了1000多家。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村金融》2005,(7):61-61
1、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6月3日印发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主协议》(银发[2005]140号)。该协议是为了维护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参与(以下简称参与)的合法权益,明确债券远期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而制定。该协议对债券远期交易的一些专业术语予以了明确界定,详细列举了远期交易违约的情形,并对发生违约如何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10.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4):F002-F002
为推进国内债券市场开放,引进国际债券发行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技术,促进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月18日以四部委联合公告([2005]5号)形式发布了《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开发机构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办法》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全球环境和气候变暖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绿色经济越来越成为全球共识。为满足绿色经济大量的融资需求,绿色债券应运而生。近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不遗余力地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从数据来看,自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EIB)成功发行第一只绿色债券以来,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先后经历了前期的温和发展阶段及2013年以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就已成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了缓解日元升值压力以及推动日元国际化,日本政府一方面放宽非居民在日本国内市场上发行以日元计价的债券即武士债券的发行限制,加快国内日元资金的国际输出;另一方面,放宽了在欧洲债券市场发行以日元计价的债券,即欧洲日元债券的限制,鼓励发展日元离岸债券市场。然而,由于日本国内债券市场改革滞后,欧洲日元债券"反客为主",不仅非  相似文献   

13.
该文首先从债券发行规模、债券余额、回购交易、现券成交量、债券远期、债券远期利率协议和债券借贷等八个方面介绍总结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运行情况,并简单介绍了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运行情况;进而在总结了2007年债券市场运行特点的基础上,对2007年债券市场的运行情况做出基本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2011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波动幅度加大,市场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其主要特点是:全年债券指数呈先抑后扬走势,年末较年初略有上升,债券收益率波动幅度加大;债券发行规模同比下降,但债券品种更加丰富,发行方式不断优化;市场交易总体活跃,信用债券市场保持陕速增长,债券市场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5.
《南方金融》2005,(3):67
为推进国内债券市场开放,引进国际债券发行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技术,促进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月18日以四部委联合公告形式发布了《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开发机构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办法》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在一定范围内对外开放。如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机构(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等)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熊猫债券,允许亚洲债券基金投资中国债券,去年我国又允许三类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在基础设施建设、债券品种、债券发行和交易主体、交易规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债券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设明显滞后。本文对我国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证券业的发展与建行的战略措施郑侠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一)债券市场。我国的债券市场是以国库券为主体的。伴随着国库券由单一品种发展到后来的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国家建设债券、特种国债、保值公债、转换债以及国库券收款凭证等,国债的发行市场和交易...  相似文献   

19.
自1997年建立银行问债券市场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场外交易(银行间市场)为主、场内交易(交易所市场)为辅的债券市场体系.但从总量看,我国债券规模还比较小,同时,受观念和体制等方面的束缚,我国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发展滞后,并在发行、交易、托管等环节上存在分割.在诸多制约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因素中,债券市场的多重监管和托管结算系统的分割是本质性的阻碍因素.本文旨在介绍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国债券市场的监管、托管结算体制及其发展经验,并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建设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亚洲主要国家跨国流动性的相互影响关系。将跨国流动性分为官方流动性和私人流动性。从官方流动性来看,亚洲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在基准利率设定方面的相关性较强,但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与美国和中国香港的相关性方面;中国基准利率仅仅对亚洲主要经济体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和沙特阿拉伯产生显著性影响。在私人流动性方面,亚洲各主要国家欧元、日元和美元国际信贷的相关性强,说明跨国信贷的流入流出不会造成区域性国家的金融风险传染;在海外债券发行方面,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主要经济体不受其他亚洲国家的影响,但日本和韩国对亚洲其他国家海外发行债券的影响显著性好于中国。总体来讲,亚洲各主要国家的官方流动性的相关性高于私人流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