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民主与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2.
陈立娥 《中国市场》2009,(13):40-41
法治与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阐述法治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在制约国家权力、化解社会矛盾、统合民众理念、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得出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郭晓果 《消费导刊》2009,(17):155-156
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制度样式,民主法治构成了现代社会宪政制度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增进人民权利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实现和完善民主法治的过程。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社会,实践证明,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借助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和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为了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战略举措。胡锦涛同志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法治以公平公正为价值标准,以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为特点,通过立法和法律实施等活动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从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所以,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是法制建设的前提基础,和谐社会应是法制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章猷才 《消费导刊》2009,(4):150-150
现代社会要实现和谐,必须以法治为前提和基础。公平正义、权利义务平衡、安定有序等和谐社会的特质都有赖于法治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商》2015,(30):231-232
政治是由各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对立又相互统一的要素所组成,这些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了类似于自然界一样的生态系统。当政治生态内部的各要素达到和谐共生与动态平衡的状态时,政治生态就是和谐的,而这种和谐的政治生态是与法治建设相适应的,具体表现为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法治的前提;民主政治是法治的基础;平衡互动的权之关系是法治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9.
金永红 《北方经贸》2014,(12):I0001-I0001
正"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地探寻着中华崛起的道路,追逐着富民强国的梦想。百年的抗争,百年的奋斗,这一道路已然踏上,这一梦想渐趋明晰,这归功于革命先驱拋头颅、洒热血的探索,成就于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努力和英明卓越的领导,得益于法洽观念的渐入人心。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的许多思想家对"和谐"概念都有阐述.如今,我们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可以说是理论的一次升华.而和谐校园建设又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和谐"、"和谐校园"的界定,和谐校园建设提出的背景,和谐校园与法治建设的关系阐述如何去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1.
社会生活的有序化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实现社会生活的有序化的路径和方法有多种,其中法律控制是一种正式形式。法律确立了秩序的权利基石、信任基础和认同前提,也拥有有效防止和化解矛盾冲突从而构建秩序的权威。权利本位是法律控制的政治基础,法律权威是法律控制的观念基础,利益调节是法律控制的社会基础。建立完善的法律控制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应当是公平社会。公平社会体现在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复杂的原因,如政策导向、制度漏洞、体制弊端等等。社会不公有很多危害,如扩大贫富差距、引发社会危机、影响政权稳固等。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的关键是深化各项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叉市场经济的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实施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首选的治国方略。然而,人们在强调法治的同时,却叉弱化了道德对社会的引导调节作用。加之,新的社会道德体系还未充分建立起来,使得道德对社会的引导调节功能弱化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因此,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阐释了德法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期在当前大力实施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强化道德对社会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加速新的社会道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乡土社会向信息社会、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转型决定了当代中国的法治结构是二元的,即乡土社会的法和现代社会的法并存与对立。现阶段的法治建设的理念和路径选择都要立足于转型社会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既不能墨守成规、裹足不前,也不能好高骛远、一蹴而就,而是要在坚持法治基本理念、价值、规律---法治之道的基础上,探索法治实现的独特策略、方法、技术---法治之术。  相似文献   

15.
曲澎 《商业研究》2006,(19):6-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宏观上看,是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而经济基础本身则依赖于各种不同经济成分之间的和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强调经济基础的和谐。按照这样的理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可以激发民众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把消费资金转变为生产资金,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并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促进社会稳定和持久的繁荣,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因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需要强大的财力作保障。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与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也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最主要、最规范的形式,筹集财政收入稳定可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依法诚信纳税,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规范、约束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行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需要征纳双方共同努力。因此,要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所崇尚的"礼治"与法家所推崇的"法治"因其倡导的"亲疏"与"平等"理念的矛盾而始终处在互相抗衡的状态,秦朝推崇"苛法"而"焚书坑儒",汉代则废除"苛法"而"独尊儒术",而从汉武帝时期,"礼"与"法"逐渐合流,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礼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中国历史上的"礼""法"合流,是以"礼"绝对控制"法",而此时的"法"与传统的法家之"法"已相去甚远。我们不愿再见秦时的"苛法",但后来的"礼法"亦非今人所欲。对儒家伦理的提倡需要慎而又慎地去粗取精,万不可盲目推崇。  相似文献   

18.
王水莲  高兵 《商业研究》2008,(4):130-132
和谐与创新是21世纪中国企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和谐创新型企业是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大平台。营造和谐创新型企业的经济学基础——边际理论和博弈论,在此基础上来构建和谐创新型企业的智慧增值"┸"形模式,从而实现营造和谐创新型企业的三重"和谐双赢"。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农民工问题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农民工促进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推进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和谐发展。政府应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工资偏低而且经常被拖欠的问题,解决农民工劳动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贯彻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保护和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益"因素历来是社会成员关注的热点,社会成员尽其所能追逐利益的时候,需要有强制性规范来约束,法律的介入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法治社会为背景,重新审视利益的本质属性、利益矛盾的表现形态、利益的调整机制,提出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要逐步实现让权利入主而让权力退场,通过法治抑制公权的膨胀,赋予社会成员以权力即通常所说的自主权,将利益纳入法治化的博弈渠道;通过社会成员相互间自由竞争、博弈,促使社会成员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