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道斌 《中国就业》2011,(10):26-27
在福建省浦城县劳动服务中心的公布栏上,有这样一组令人惊叹的数字:截至2011年6月,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8万人,占全县剩余劳动力转移的50%。而在5年前的2006年,能在本县就业的只有1.5万人,仅占所有劳动力转移人数的13.5%。  相似文献   

2.
高唐县把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放在保障民生的重要位置,改善工作条件搞服务,广开就业渠道增岗位,加快经济发展筑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十一五”期间,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5.1万人,新增就业人员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以内。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丰城市积极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转移就业,尤其是向本地企业、工业园区、新兴产业转移就业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劳动力就业达5.7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9789人,实现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跨越。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很多新的特点,值得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移的过渡时期出现的一种必然结果。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实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本文主要对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进行砑究,其选题具有时代性和重要应用价值。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开发,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还有利于河北省主导产业的长远发展,对于河北省的城市建设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统筹城乡就业机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教育程度低、分布不均衡,面临的就业问题异常严峻;要突破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必须通过加快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建立统筹城乡就业机制,才能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7.
《中国就业》2013,(1):38-39
受东部挤出效应和西部拉动效应的双重影响,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形式。作为传统劳务输出大省的四川省,近年来在紧密结合新的发展形势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方面进行的成功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工作思路上,及时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调整为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和扩大省内转移就业;在岗位拓展上,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注重利用新产业开辟新的就业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强化服务上,顺应产业发展新形势,突出抓好技能培训、岗位维权和基础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1.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关注的重点问题。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  相似文献   

9.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当前比较现实有效的途径是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逐步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山东省委、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就业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向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文彦 《河北企业》2009,(11):49-5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它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如何继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就成为当前平山县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焦点问题与制约因素 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措施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间不平衡的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尽管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取得了很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纯收入的逐步提高,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并未得到根本缓解,劳动力转移还面临着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化已进人加速阶段,未来5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逾75%,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目前,有一部分人对加速城市化有疑虑,他们认为,通过城市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会恶化城市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形势。其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与城市下岗工人就业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城市化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13.
周蕾 《中国就业》2012,(8):46-47
立足科学发展和深化城乡统筹就业,秦皇岛市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构建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有力促进了城乡就业协调发展,城乡就业总量平稳增长。“十一五”以来,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农村新增转移就业5.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总量突破80万人,带动一产就业比重持续下降4个百分点,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目前有超过1.5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十分沉重;然而,局部上又存在农民工短缺的事实。这迫切需要以新的理念作指导,创新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农业分工水平的提高,在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农村会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有助于解决其就业问题,从而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和途径,以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传统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大缩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推拉效应愈加明显,因此形成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本文通过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就业矛盾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措施,缓解这个问题对社会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解决城市就业矛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正>山东省新泰市地处鲁中腹地,泰山东麓,面积1946平方公里,人口145.2万人。该市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通过城镇化带动、融合化吸纳、项目化支撑、政策化扶持,四化联动,内挖外拓,千方百计吸纳农民工就近就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实现了村头能生产、田里能打工、城镇能就业、园区能创业。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达30.59万人,其中就近就地转移就业17.76万人,含创业7.3万人,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云南省会泽县遭遇严重旱情,会泽县把转移就业作为抗旱自救的有效手段,切实强化服务,积极采取技能培训、就近就地就业、劳务输出、创业促进就业等有力措施,帮助受灾群众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脱旱,通过转移就业拓展致富新渠道、广寻增收新出路。  相似文献   

19.
梁山县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扩大就业、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通过健全工作机构,强化指导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后获得山东省就业工作先进集  相似文献   

20.
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我国面临着城市失业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现象并存的局面,如何转移农村劳动力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最迫切问题.基于发展中国家情况出发的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不一定完全适合我国,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我国应城乡统筹,多途径、多层次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统筹城乡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