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玉花 《发展》2009,(8):150-151
去年的“5·12”地震对我们民族来说是一次百年未遇的大灾难,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在考验面前,甘肃省徽县人民医院的白衣战士们怀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敬业,救死扶伤、不怕疲劳、不怕困难、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交出了一份让全社会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2.
《发展》2009,(8)
一年前的"5·12"地震对我们民族来说是一次百年未遇的大灾难,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在考验面前,徽县人民医院的白衣战士们怀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敬业,救死扶伤、不怕疲劳、不怕困难、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交出了一份让全社会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打破了徽县人民平静安逸的生活。顷刻间,多处山体崩塌、河道堵塞、交通中断,无数民房倒塌、高楼大厦倾斜裂缝,无数群众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更有不少群众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新财经》2010,(2):60-60
2008年5月14日早晨7时.我本应该坐飞机去香港.赶赴公司事先安排的一趟商务行程。我放弃了,前一天晚上的电视画面,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我想去救灾。  相似文献   

5.
当地动山摇扼住大地的呼吸,撕碎了山川的瑰丽,那个受伤的春天定格为一份永恒的记忆,也刻写成一曲人本大爱的生命绝响。一首震撼精神、情感、思想的生命嬗变曲,托举了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又催生了创造奇迹的力量——人民教师挺起一个新生的你。  相似文献   

6.
《今日重庆》2008,(6):138-143
地震发生时,四川汶川县映秀镇的杨阳正乘坐大巴车驶过映秀镇。他看见山上村庄在泥石流及塌方中瞬间消失,紫坪铺水库的水位猛涨,山路上的许多车辆被泥石流冲走,被山体塌方的巨石击中…… 由于沿山公路四周泥石流不断,杨阳乘坐的车辆受困,慌乱中他选择与另8名乘客迅速步行逃命。“太可怕了”,当他逃至都江堰时,惊恐万状地说。  相似文献   

7.
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时强调,要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而“5·12”大地震发生以来.一份“特急”文件在四川省各级市(州)政府机关火速传递。这是一份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编制“5·12”特大地震重建规划的紧急通知》,事关四川地震重建的整体规划。四川省政府表示.在统计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后.将在5月底公布一份正式重建计划。同时,国务院以及相关中央部委开始启动重建工作,一系列举措陆续出台。  相似文献   

8.
粟道中 《中国西部》2013,(15):10-15
芦山记忆之——孩子关键词:茫然与笑容地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是恐惧!是无助!那一双双茫然的眼睛期待着爱的雨露。可贵的是,我们也能从中发现一张张珍贵的笑脸。正是这些笑脸,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我国媒体对汶川灾情的报道得到了公众的一直好评.但不容忽视的是,甘肃媒体对同是重灾区的甘肃陇南灾区的报道却差强人意,网上关于甘肃媒体的责骂声不绝于耳.本文试从议程设置的角度出发,对<甘肃日报>关于陇南地震的报道进行分析,来分析<甘肃日报>在此次事件中在报道什么?怎样报道?在议程设置方面有哪些欠缺的地方?其传播效果如何?影响其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又有哪些?  相似文献   

10.
“那个清晨,我们没有亲人,没有牛羊,流着眼泪看着倒塌的房屋时,来了金珠玛米;藏汉一家亲,同是中国人,有比奶茶还香浓的民族情,玉树肯定不会倒,青海一定会常青。”这是在玉树广为传唱一支歌曲,是对玉树抗震救灾的生动传唱,是新时期中华各民族面对天灾临危不惧,团结奋战,夺取胜利的凯歌!它的作者是65岁的仁措达丁。  相似文献   

11.
贾元  曹振华 《魅力中国》2010,(34):113-114
“5.12汶川大地震”是现代社会中一个突发性危机事件,对于我们整个民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对新闻媒体而言则是一次巨大的考验。这类事件由于其发生的突然性,巨大的破坏性和涉及的范围之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危机事件的角度审视在这一巨大灾难中媒体的表现,我们能够发现媒体在突发性重大事件报道中的社会责任感。本文就是以媒体对汶川大地震报道为例,来揭示媒体在危机事件的传播中应担负的责任和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网络媒介的飞速发展及其给社会带来的冲击成了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的媒介形式的发展为变革人类的传播活动,为推动传统媒介的革新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对传统媒介来说,网络媒介环境虽是巨大挑战,更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历来是检验大众传媒能力和反应速度的重要方式之一。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事件不仅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记,更是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性的新闻事件。探讨新媒介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环境的改变,必然躲不开这一事件。  相似文献   

13.
《今日重庆》2013,(5):39-42
一晃,512地震已过去5年。在找寻过去与未来之间,我们再次踏上512震后的土地。生活还要继续。2013年4月17日前往512地震灾区采访途中,再次想起这句话。听很多在512地震中受灾的人,说过生活还要继续这句话。他们深埋了自己的悲伤与痛苦,向人们展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老区建设》2010,(5):48-49
当你对人说起革命老区的精神没有过时,革命老区的精神无处不在,革命老区的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这些话时,是不是总有人说这是老生常谈,不屑一顾?那么你不妨让他来读读“信义兄弟”的事迹。  相似文献   

15.
一位妈妈的愧疚一年前的耶天,化距离震中数百公里的东京,我也感受到了那种地动山摇般的剧烈摇晃。  相似文献   

16.
烟台昆嵛山,是闻名全国的文化名山,也是胶东革命的根据地.1935年,中共胶东特委在昆嵛山领导了“一一·四”武装暴动。暴动部队番号定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他们与刘志丹领导的陕甘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在北方保留下来的屈指可数的两支革命武装,1937年12月,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基础组建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在昆嵛山支脉的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拉开了胶东人民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历史,将永远铭记2008年5月12日28分。那一刻,山崩地裂,特大地震“突袭”四川汶川。刚从强烈的余震中回神,3200万重庆人民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指挥下,不顾自身的伤痛,快速行动起来,打响了一场支援四川灾区的“人民战争”。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宫城县首府仙台市以东的太平洋海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最高40.1米的海啸和多次余震。此次地震是日本有观测纪录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引起的海啸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导致福岛县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的发生。地震和海啸带来了巨大的伤亡,使逾40万人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19.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行为.从集合行为的群体心理来看,集合行为的参加者通常处于昂奋、激动、冲动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使他们对周围的信息失去冷静、理智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引发恐慌.大众传媒应积极配合国家危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及时提供透明、准确、完备的信息,合理引导人群,共同应对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20.
“老赵是不是调走了?”“这样的好警察不能走啊!我们需要他,舍不得他!”……在佛坪县石墩河乡,这位名叫赵树新的普通民警,因病住院,一下引来许多群众前来询问:还未痊愈的赵树新返回工作岗位,村民们又奔走相告欣喜相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