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商誉是什么无形资产理论是会计理论和评估理论中的一大难题。商誉作为有高度价值又高度不确定的企业资产,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的确认、计量和评估,令评估师们、会计师们困惑。目前,商誉的评估主要来源于会计理论的两种计价方法:一是超额收益论,也叫预期收益现值法;二是总计价帐户论,即根据企业整体评估价值与各单项资产评估价值之和进行比较确定。“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超额利润。美国学者配顿(W.Paton)和利德尔顿(A.C.Littleton)指出:“如果一家企业有优越的营利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卉  杨孝安 《时代金融》2013,(14):44+51
本文首先回顾了商誉这一概念的起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关于商誉定义的Hendriksen的三元理论,即超额收益观、总计价账户观和好感价值观。其次在对商誉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外购商誉与自创商誉的计量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对上述分析进行总结并展望。  相似文献   

3.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能带来超额收益的无形价值。由于商誉本身的无形性和带来超额收益的不确定性,其确认和计量已成为会计界研讨焦点。自创商誉应当评估确认并以资产入帐,外购商誉应确认为购并价差,并予以系统摊销,负商誉是客观存在的,应予以确认入帐。  相似文献   

4.
论商誉及其会计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商誉的确认 从理论上讲,只要企业有获得超额收益的能力,即可确认商誉的存在,并且可将其创立过程所发生的一切支出作为成本入帐。然而这种确定商誉存在的方法及对它作出的会计计量实施起来是...  相似文献   

5.
商誉理论面面观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重构商誉理论的基石是把商誉的性质定义在“能带来超额收益的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上,只要企业存在这种能力就应立即确认,企业的胀表上应及时反映这种能力的变化;负商誉在我国目前有着某些特殊意义。从而,无论是外购商誉还是自创商誉,都必须加以确认和再确认,也必须摊销和这期地或不定期地对它的价值进行调整;合并商誉是企业外购商誉的一种,在我国已经将它埋藏在“合并价差”中,是欠妥的,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6.
商誉是一种企业所独有的可在未来带来超额收益的经济资源,作为一项特殊的无形资产,商誉的价值实质上处于不断变动之中。这里我们讲的商誉,其产生原因与传统商誉理论一致,而传统理论并没有揭示商誉的实质,对商誉的计量也仅局限于被购企业单方面商誉的被动计量。必须明确,商誉不是因为并购才产生的,它一直都存在而且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简单地摊销就完事。在现行不确认自创商誉的前提下,外购商誉其实是在并购时点上才体现出来的被购企业单方面的自创商誉。事实上,当并购事项终结以后,它不见得能够在并购日后的激烈竞争中得以延续,也不一定走向…  相似文献   

7.
国际购并商誉会计处理方法、问题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誉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有:商誉资产的增加并不代表偿债能力增强;商誉摊销对企业的利润指标产生负面影响;商誉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不随价值摊销而消失;商誉的会计处理关系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规范我国商誉会计处理应借鉴英、美等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经验,具体的办法有对商誉进行分解、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等。  相似文献   

8.
商誉会计理论在企业并购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商誉的确认原则对于企业自创商誉不予确有违会计原则,商誉的计量方法取决于商誉性质的认识,如果将商誉视为净资产的收购价格与其公平价值之差,则商采用间接计量方法;如果将商誉视为企业的超额收益能力,则商誉采用直接计量方法,商誉摊销方法有直接冲销法,分期的摊销法和永久保留法,负商誉之所表现为负值,是因为收购公司的商誉未入帐。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论角度看商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界有关商誉性质的看法及其会计处理方法的争议。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Hendriksen)在其《会计理论》一书中指出 ,对商誉概念的理解通常有三种最主要的观点 :(1)商誉是人们对企业具有好感的无形价值 ;(2)商誉是预期的未来收益超过不包括商誉在内的总投资正常报酬的贴现值 ;(3)商誉反映了企业总价值超过各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净额。根据第一种和第二种观点 ,商誉被认为是一项具有一定特征的单项资产 ;而根据第三种观点 ,商誉则是一项不可分离的单项资产。三者均认为商誉是一项资产。对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颇多…  相似文献   

10.
一、商誉本质的理解 关于商誉性质问题,会计理论界的分歧较大.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E S.Hendriksen)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从会计的角度对商誉的性质作了以下三种解释,称作商誉的"三元理论":(一)对企业好感的价值;(二)超额收益价值;(三)总计价账户论.笔者认为,企业整体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一部分,不能独立脱离企业有形资产而单独存在.  相似文献   

11.
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由企业系统效应创造的、在同等条件下能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收益的一种无形经济资源组合,商誉最本质的构成要素是企业杰出的管理队伍.  相似文献   

12.
罗俊琦 《财政监督》2013,(12):13-14
商誉作为一种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既可以降低企业金融风险.又可以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收益.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商誉会计理论发展滞后、理论与实务相背离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加强对商誉会计理论和实务的认识与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商誉会计的理论出发概述了商誉会计的发展历程.基于与国际比较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商誉的会计处理.并进一步针对商誉会计的现状提出了几点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会计制度对提高的规定基本可概括为:商誉是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商誉可以自建,也可以外购,但只有在外购时,才能作为一项资产入帐,其确认的时间只是企业购买另一企业时,确认的价格为按净资产的收买价与其公允人差额,并且商应在其受益期内进行摊销。  相似文献   

14.
徐兰 《财会学习》2009,(6):41-43
商誉的本质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一种能力.知识经济的到来提高了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地位,而企业并购浪潮的兴起又使得商誉这一无形资产更被社会各界所关注.经济的发达导致企业更加激烈地竞争,而许多企业往往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商誉这个重要资产的存在,从而使企业流失原本可能取得的超额收益.那么企业忽视商誉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针对现行商誉观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15.
从沪深两市2007年年报披露情况来看,披露商誉的公司占上市公司总额的三成以上,可见有大量的上市公司愿意支付超额成本进行溢价收购,同时也确认了大额商誉。那么溢价收购产生的商誉是否给收购公司带来等同的超额收益?投资者是否认可收购公司在收购过程中的超额支出?为了解答上述问题,本文以1993年到2007年间我国沪深两市中发生溢价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样本公司的商誉、股价以及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短期内,商誉与股价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商誉与股价的相关性逐步增强;商誉不能提升企业的短期盈利能力,但在剔除行业整体影响后,商誉能提升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并购中商誉价值评估是一项比较复杂而困难的工作.一般采用割差法和超额收益法,在使用这两种方法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包括资产负债评估不全面、不客观,超额收益和折现率的测算不可信等.本文通过分析得出,评估企业商誉时选用割差法更好些,超额收益法可以作为割差法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17.
商誉的本质是能为企业未来带来超额盈利能力的资源.现行会计准则下,只确认外购商誉而对自创商誉却不予确认,这种差别化的处理带来诸多矛盾,使得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不具有对称性,外购商誉难以反映商誉的本质,也使得报表披露中商誉科目所反映信息的不统一.解除这些矛盾,关键是要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和计量.这不仅是必要的,也将逐步具备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并购交易引发的商誉泡沫现象已成为我国A股市场的重大风险要素之一,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角度切入,探究超额商誉引发的负面效应。研究发现,超额商誉规模越大,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违规倾向和频率越高;机制检验表明,经营风险、代理成本和融资约束是超额商誉触发信息披露违规的传导路径;针对治理对策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独立董事规模较小、非经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情形下,超额商誉触发信息披露违规的现象更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超额商誉触发信息披露违规的现象在民营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本文结论丰富了商誉以及企业违规领域的研究,对监管机构、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正确认识超额商誉的经济后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丽 《现代会计》2001,(6):48-50
商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凭借一些主客观条件创立的优越地位而拥有和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一项无形资产。这些主客观条件,包括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企业声誉、广泛的社会关系、优秀的员工、适销对路的产品群体和高效率的经营管理水平等等,它们也是构成商誉的因素。众所周知,按来源不同,商誉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笔者认为,上述构成商誉的因素也是影响企业获得能力、决定企业在竞争中是否取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会计师》2014,(14)
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全球化,企业间的并购、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活动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在对此类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相关资产评估过程中,关于企业商誉的问题一直富有争议。商誉作为一项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它既是企业发挥竞争优势的结果,又是企业各种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它在数量上日益巨大,对企业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重要性原则,我们理应加强商誉的核算。商誉会计问题既是会计理论与实务界争论的焦点,又是难点。然而商誉会计问题争论较多,至今仍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难题。本文针对商誉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