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几个会计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华 《上海会计》2001,(2):39-40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实践日趋丰富。探讨资产重组中的问题将有助于完善资产重组的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实践。 一、控股合并方式下“下推法”会计的运用问题。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将其持有的大宗股权转让给他人 (或企业 )的行为,称作股权转让。这是各类资产重组中较为普遍的重组形式。通过股权受让,新控股股东取得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有的观点认为,对控股或合并方式下的被购并企业而言,持续经营假定不再适用,应当采用“下推法会计” (push- down accounting)进行调帐处理。下推法会计指的是企业购…  相似文献   

2.
栾书庭 《会计师》2010,(8):26-27
<正>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通常包括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三种形式。其中,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均不形成投资关系,只有控股合并形成投资关系。因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控股合并所形成的投资企业(即合并后的母公司)对被投资单位(即合并后的子公司)的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区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分别确定初始投资成本。本文主要探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或大型集团组建、设立新的子公司、孙公司或收购现有公司的股权有多种方式,其中之一是上市公司与其下属子公司或上市公司下属两个子公司合资成立新公司,一方占绝对控股权,即为交叉控股模式。本文拟对该模式下上市公司合并报表的编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交叉控股模式下合并报表编制中的问题这种投资方式根据对新公司或所收购的公司的控股比例的不同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以下将上市公司或企业集团简称母公司,其下属控股子公司简称子公司):(1)母公司与子公司或两个子公司中的一方持有50%以上,另一方持有20%以…  相似文献   

4.
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的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除控股合并以外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应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费用和其他必要支出。本文从合并报表的角度,利用商誉的金额对相关管理费用在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计入管理费用的原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丛晓琪 《会计师》2014,(12):23-24
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的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方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应当于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除控股合并以外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应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费用和其他必要支出。本文从合并报表的角度,利用商誉的金额对相关管理费用在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计入管理费用的原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持股比例变化,对其影响由控制转为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对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并在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分别进行处理。本文从准则分析、理论解释和实务处理三个方面深入研究了处置子公司部分股权丧失控制权时的会计核算问题。  相似文献   

7.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持股比例变化,对其影响由控制转为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对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并在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分别进行处理。本文从准则分析、理论解释和实务处理三个方面深入研究了处置子公司部分股权丧失控制权时的会计核算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同时《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又允许企业直接在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  相似文献   

9.
李婕 《财会学习》2020,(10):239-240
借助成本法开展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的抵消工作,主要是就母公司所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母公司在子公司权益下的份额及利润。作为财务会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合并报表有着很强的实用性,操作难度也比较大,以成本法为基础,在对子公司隶属于母公司部分的权益变动进行报表合并的过程中,少数股东部分需要对少数权益进行确认。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从长期股权投资报表合并抵销的思路出发,对其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成本法向权益法的转换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结合法进行调整。但实际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的过程中,并不是对所有类型的企业合并都将成本法转化为权益法,对这一方法的运用受相关条件和范围的限制,有着自身的转换思路和步骤,同时还需注意相关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1.
崔方略  闫书祯 《中国外资》2009,(16):151-151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分为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两种情况。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应区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又分为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和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两种情况。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分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和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企业合并。  相似文献   

12.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分为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两种情况.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应区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又分为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和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两种情况.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分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和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企业合并.  相似文献   

13.
合并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资金流量情况的会计报表。当一个企业在股权关系上控制其他企业时,应编制合并报表。财政部1995年颁布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合并报表的编制作了规范,但未对编制合并报表时可能会遇到的某些特殊问题作出规定。笔者拟结合自己在实务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对与合并报表编制有关的几个问题予以探讨。 关于未确认投资损失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在这种情况下,母公司账面确…  相似文献   

14.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某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明确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应采用成本法,因此,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存在如何在工作底稿中将母公司个别报表中成本法反映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调整为权益法余额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对编制合并报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具体问题仍然需要推敲、分析。笔者结合自己的实务操作谈一点在这方面的思考。一、期中购买子公司股权时合并报表有关项目的填列《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购买子公司股权时,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在一定期限内平均摊销,计为母公司损益。显然,摊销股权投资差额形成的损益不是来自集团公司内部,而是源自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原股东之间的交易行为,这部分投资收益不能作为内部收益予以抵销。正…  相似文献   

16.
王顺超 《会计师》2020,(1):16-17
为了减少同业竞争或实现战略扩张,部分上市公司经常向其控股股东收购控股子公司的股权,也向该子公司的少数股东购买股权,从而形成对被收购对象的控制,最终实现企业合并。对于向控股股东及少数股东收购同一公司股权并构成企业合并的交易,对于合并方和最终控制方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并未明确规定,值得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合并会计报表中若干业务的处理(下)上海市财政局葛希群(二)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加起来合计持有子公司50%以上股权的母子公司报表的合并。[例7]假定A、B、C三个公司的多层交叉控股关系为:A公司实收资本500万元,B公司实收资本200万元,C公司实收资本...  相似文献   

18.
超额亏损在合并会计报表中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试图对已经资不抵债但仍继续经营的子公司的合并报表问题作一探索 ,以解决目前已经较为普遍存在的这类问题。该文首先分析了企业的现状、合并报表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不同情况下母公司对这类子公司承担责任的不同 ,提出了母公司对资不抵债子公司不同的合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杨芳 《财政监督》2004,(6):40-41
一、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一)资产重组中产生的合并报表问题。财政部在1995年就对合并报表所采用的方法作了明确规定,即不允许采用股权联营法。但在实务上,有些公司在财政部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发布实施后几年时间内仍然变相地采用股权联营法,在合并当期期末的报表中将所有被合并公司的收益和留存收益均纳入合并收益而不区分这些收益是在合并前还是在合并后形成的。即使公司采用购买法,如果仅仅在年末编制合并报表,负责合并的公司的利润就包括两个部分:合并公司自身实现的利润和购并日后被并公司实现的利润。而这两部分性质是不同的。这都无形中为某些公司提供了一个违规调节利润  相似文献   

20.
当控股企业拥有附属企业多数股权时,附属企业少数股东拥有的净资产在合并报表上是否给予披露,以及采用什么计价基础披露,是合并会计报表理论中值得探讨的两个问题。(一)少数股东拥有净资产在合并报表上应给予披露。当控股企业并不拥有附属企业全部股权时,只拥有附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