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蓉 《上海会计》2007,(2):20-22
在企业管理中,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存在着代理关系。代理关系系由某一当事人(委托人)聘用另一当事人(代理人)完成某项工作,并赋予其一定的决策权而产生。由于委托人很难具体跟踪和控制代理人的活动,双方只能通过共同认可的契约来明确两者的权责利关系。在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代理关系中,股东作为委托人提供企业经营所需的资本,拥有盈利的分配权和剩余财产索取权。他们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治理结构来维护自身利益代理人即经理人员受委托人所聘用,按契约规定获取报酬。他们享有委托人赋予的决策权,这些决策将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在决策过程中,委托人有无法及时或不可能了解到的与决策有关的各种信息,因此对委托人而言,代理人的决策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观察性。本文探讨企业代理冲突的产生和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解决这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内涵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参与博弈的各方中间某些方拥有的信息,其他方并不拥有。信息经济学的所有模型都是在委托——代理的框架下进行分析,这里的委托——代理人关系泛指任何一种非对称交易或关系,交易或关系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称为"委托人"。信息经济学的目标是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寻求最优的制度安排,即设计一个最优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代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为。委托代理关系并不必然导致"代理问题"。代理问题的核心是动力问题,如果代理人的效用函数和委托人的效用函数完全一致,则不  相似文献   

3.
陈勇 《财政研究资料》2007,(7):45-48,F0003,F0004
现代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相互分离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和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必然会产生冲突,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管理理论研究激励问题是根据需求的不同研究不同的激励,现代经济理论则将人视为经济人,建立在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研究激励约束问题。阿罗(Arrow,1963)指出,“按企业的定义,委托人选择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代理人形成一个团队,但他不可能期望完全观察到代理人的各种表现”。当关于代理人的信息不对称时,委托人将企业授权给具有和自己不同目标函数的代理人管理就会带来很多问题,而这也就是激励问题的缘起。本文将从产权与激励理论、团队生产与激励理论、信息不对称与激励理论、博弈论与激励理论等五个方面对国外学者在激励理论方面的贡献做一简要回顾,并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4.
一、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理论分析 股票期权制的产生缘于解决委托代理难题,即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与经营者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和作为代理人的经理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目标函数",股东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经理人则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独立性缺失:影响会计诚信的根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频发会计失真事件,从银广夏陷落,到中天勤崩塌,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致使会计行业陷入了信誉危机,会计诚信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影响会计诚信的深层原因在哪里?我们认为,独立性的缺失,是影响会计诚信的根源。一、缺乏独立的委托人根据契约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企业是若干契约的组合。契约的当事人一方为资产的所有者,是委托人;另一方为资产的使用者,即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是受托人或代理人。委托人将资产的使用权以契约形式转让给受托人或代理人,契约(代理)关系即告成…  相似文献   

6.
崔花 《金融纵横》2005,(7):49-50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分析。依据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委托代理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原因在于:第一、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且存在激励不相容。代理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以外,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性的因素来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委托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则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激励不相容,即一方追求效用最大化会损害另一方实现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从委托代理的角度对现有的会计监督体系进行分析研究,能找到这一体系存在的动因及体系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为切实加强会计监督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委托代理理论及其代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即通过委托人和代理人共同认可契约来确定它们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委托人为实现既定的目标,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使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尽可能趋于一致,以促使代理人会像为自己工作一样去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地增进委托人的利益。这也是一种均衡的委托代理关系。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这种均衡状态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非均衡性:①利益的非完全一致性,委托人的主要目标是自身利益(包括资本保值增值和出资收益)的最大化,但代理人的主要目标是代理利益(包括经营业绩和代理收益)的最大化,双方存在着潜在的利益冲突;②风险  相似文献   

8.
委托代理理论是解释现代企业制度中不同利益集团矛盾产生和发展原因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代理关系是一个人或较多的人聘请别的人代理他们来履行一些服务,包括把一些决策权委托给代理人。由于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产生了代理成本问题。从经济性质角度看,代理成本的组成内容包括委托人的监视费、代理人的担保费和剩余损失三部分。从公司治理角度,严若森(2005)将代理成本分为二类:第一类代理成本由所有者与经营等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关系产生,是在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博弈中总的价值减少;第二类代理成本发生在不同出资者之间,是大股东与小股东、股权投资人与债权投资人之间利益冲突与博弈产生的公司总价值的减少。笔者按此路径,将不同层级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称为第三类代理成本。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现有研究较多地关心内部控制的实施与操作层面的问题,而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经济前提及其影响问题,即经营管理者之间代理关系以及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作用关注较少。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委托-代理制的代理问题对公司理财目标的影响公司理财必须以公司的目标为依据,但各公司的目标不可能一致。一般说来,公司的目标有以下几种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行为目标-利益的满足,管理者报酬最大化。对于股份公司来说,股东的目标是出资额的安全与最大限度的增值,股东总是希望管理者从整体.长远的利益出发作出正确的决策,以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而代理人的期望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在寻求货币衡量的物质报酬时,还致力于一些非物质的因素以满足其高层次的需要,例如晋升、避兔风险等。当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一、从委托代理关系看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是"若干契约的集合体",委托代理作为一种契约关系,其基本内容是规定代理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应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应向代理人支付何种报酬.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物质利益的不一致以及内部市场与外部条件的不确定性,使契约缺乏完备性,加之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内部市场化条件下企业及各部门和单位之间同样会出现不同形式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委托人无法识别代理人的真实禀赋,条件低劣的潜在代理人占据了经营者岗位."道德风险"是指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通过减少自己的要素投入或其它影响组织效率的机会主义行为来满足自我目标.目前,在企业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理论基础和一般实践委托代理理论是影响现代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实践最重要的理论框架。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应该将代理人的报酬与最终产出相联系,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在满足代理人激励兼容约束和参与约束的  相似文献   

12.
一、银行监管的激励相容理论 1996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教授威廉·维克里(William Vickrey)教授和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 Mirrlees)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激励相容"的概念.他们指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可能产生"代理人问题".即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加上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的行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而委托人又难以观察到这种偏离,无法进行有效监督和约束,从而出现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专业理财的工具,本质上体现的是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基金持有人)与代理人(基金管理人)追求的目标并不一致,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代理人处于相对弱势.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了分离,公司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并产生了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代理人的行动与委托人的财富最大化目标发生偏离,产生了代理成本。要保证委托人的利益、降低代理成本,关健在于设计有效的激励契约,将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和股东财富的增减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企业迫切需要一套能够合理反映股东财富增加与管理人员报酬关系的业绩评价指标。但是,传统的以利润为基础的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缺陷较多,不能适应现代公司业绩评价的需要。这是…  相似文献   

15.
黄志凌 《银行家》2003,(10):86-90
不可忽视的道德风险 经济学中的道德风险一般是指代理人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从事不利于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比如企业的经营者不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企业的价值,或者虽然他们不做什么错事,但工作起来不十分卖力.这种行为既不构成法律和行政责任问题,股东又很难追究他们的责任,存在于这些经营者身上的是道德问题.道德风险存在于一切委托代理领域,代理人之所以能够背离委托人的目标,其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  相似文献   

16.
公共财政实质上是一种由财政部门行使的以满足全体国民公共需要为目的的代理行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在委托代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因素会影响委托的效率:一是代理人有其独立的利益追求,它与委托人的目标并不是总保持一致。二是代理人与委托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是代理人无意识地漏报或者误报信息,另一方面可能是代理人凭借自己的优势信息隐蔽信息(逆向选择)或隐藏行动(道德风险)。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影响委托的效率,要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7.
杨薇 《会计师》2012,(3):58-59
作为一种团队性质的经济组织,企业的治理结构更多的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且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间的目标往往不一致,也就产生了信息不对称下的两种行为,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委托人往往会对代理人进行监督,尤其是内部监督,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代理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所谓代理,顾名思义是指代表他人处理事务。从法律学角度,代理包括民事代理、诉讼代理、指定代理等。经济学意义上的代理是指政法经济活动中的委托代理,即双方当时者,一方授权,另一方根据授权者的愿望或利益处理事务。通常称授权者为委托人,被授权者为代理人;称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关系为委托代理关系。工程造价咨询代理是指工程造价咨询代理人接受工程造价活动中委托人的委托,在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规定的范围办理工程造价事宜的各项行为的总称。它属于委托代理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一.委托代理理论 (一)理论简介 委托代理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之一,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这一理论也被广泛运用于公共部门的研究领域当中。一般而言,在一项委托代理关系中,具有私人信息的—方是代理人,而不具有私人信息的—龌委托人。委托关系的存在主要依赖以下三个因素:信息不对称、契约关系和利益关系。同时,委托人在设计契约的时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和委托代理机制,得出了供应链企业委托代理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站在制造商(即委托人)对于供应商(即代理人)的角度,针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分别对产生机理和防范策略进行了研究.根据道德风险的产生原因,提出了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中的激励机制,利用各种激励方法和模式,避免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