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央行重启并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短期内迅速扩大,风险定价能力受到进一步考验,银行面临存款成本上升、息差收窄压力;同时给银行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银行需要适应竞争、转型跨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基于利率市场化重启一年来,存贷款市场的形势变化、主要银行应对措施及成效,提出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的趋势中,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机制、业务拓展与创新、利率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应对建议及策略.  相似文献   

2.
7月20日,人民银行再次调整利率政策,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至此央行仅对存款利率上限进行管控,预计不久的将来这一管控也将放开,利率全面市场化。为此,商业银行应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调整利率政策,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至此央行仅对存款利率上限进行管控,预计不久的将来这一管控也将放开,利率将实现全面市场化。为此,商业银行应未雨绸缪,作好应对挑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2013 年7 月20 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调整利率政策,放开贷款利率下限,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至此央行仅对存款利率上限进行管控,预计不久的将来这一管控也将放开,利率将实现全面市场化。为此,商业银行应未雨绸缪,作好应对挑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金融会计》2014,(6):53-57
利率市场化的核心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存、贷款利率,从而有效实现资金最优化配置。从北京辖内商业银行情况来看,利率管制逐渐放开后辖内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走势平稳,贷款利率稳中有升,贴现利率则大幅反弹。利率市场化短期内对辖内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和盈利的规模和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应加快制定配套制度,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存款利率的上限取消,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完成。利率的全面放开将会加剧银行业间的竞争,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风险控制等上都落后于大型国有银行,就更需要积极应对这种挑战。调整业务结构;差异化经营;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三个方面是中小型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2015年10月23日央行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我国基本取消利率管制,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利率管制的放开,加大了金额机构在竞争市场中的利率定价自主权,这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更多挑战。本文以大同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大同银行的影响,前瞻性地提出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日,有关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的报道成为市场讨论热点,据证券时报报道,4月12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机构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关于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事宜,另据路透社报道,央行拟允许商业银行适当提高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按银行的规模分批进行。  相似文献   

9.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志刚  胡婕 《中国金融》2012,(15):17-19
目前,不断加快的以存贷款利率放开为核心的利率市场化步伐,对银行经营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竞争带来全方位影响存款挂牌利率的差异化态势开始显现,存款竞争升级虽然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打开得非常有限,银行自主定价权不大,但各家银行还是根据自己的资金充裕状况、市场地位以及客户结构等,进行了差异化定价。以前不需操心的存款定价开始成为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所必须跟踪、关注、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份,央行行长表示今年拟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到了最后阶段,国内商业银行将面对利率市场化的严峻考验。本文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应从加快转型、完善自身利率定价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提速:2012年6月和7月,央行调整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2013年7月,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再进一步。随着大额存单发行进入倒计时,存款利率上限有望进一步放开,利率市场化全面实现的步伐渐行渐近。利率市场化的危与机为应对利率市场化、资本约束、金融脱媒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逐步将零售业务作为转型发展的重点。然  相似文献   

12.
近21年来,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步完成和金融市场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存贷款利率管制的放开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利差逐渐收窄、存款流失逐步加剧,进而导致商业银行存款成本不断上升。因此,上市商业银行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为例,从利率市场化改革、存款定价及存款结构等角度审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款成本升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存款成本上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央行决定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新的起点,本文研究了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必要性,概括了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表明了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是利率市场化的必经阶段,但全面放开利率管制对商业银行和实体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冲击,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商业银行和政府共同努力,使金融体系能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不再设置上限,标志着存贷款利率管制完全放开。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对存款利率进行上限管制,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在法定的保障下,获得较低成本的资金;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一旦放开,意味着商业银行要完全按照自身经营情况和市场竞争状况进行存款的自主定价,商业银行在存款利率定价政策、定价方法和技术方面都要进行提升。一、存款定价组织架构商业银行存款定价要有统一管理、分级授权的组织架构。一般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依据各国经验,利率市场化必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各方面的风险,加剧银行业市场的竞争,由此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各银行也会采用更加积极的竞争策略,在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下,也可能会提高到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其更有效的抵御外来冲击。  相似文献   

16.
存款定价——商业银行的必答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商业银行将直接面对存款定价。但存款利率的高低是一把双刃剑,会直接和间接影响银行自身的效益和客户的利益。商业银行需要提高存款定价能力,以应对存款市场竞争和由此带来的利益分配竞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进程始于200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改革外币存贷款利率管理体制的通知》,该通知正式放开各商业银行外币贷款利率和大额外币(300万美元或等值其他外币)存款利率,由各行自行决定利率水平。2002年3月,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2003年7月,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2003年11月,对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秋,我国中央银行决定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2002年春季以来,又陆续在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实施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这标志着我国"先外币,后本币;先存款,后贷款;先农村,后城市"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必将对我国经济金融领域的各个层面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金融全球化竞争浪潮中的今天,如何面对业已变化的经营环境所引发的一系列风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对利率市场化可能对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加以系统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自2013年7月20日起,我国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至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只剩下存款利率上限的最后堡垒。然而,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更为剧烈,在目前存款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取消存款上限极可能带来极为剧烈的利率竞争,使部分银行经营出现困难。目前,对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分析近乎全面,但是,很少有文献注重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时产生的次生风险。由于任何战略与业务结构的调整都有较高的制度惯性,所以如何在业务发展时实现战略与业务的顺利变革就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对富国银行的业务构成、重点与演变进行分析,以总结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顺利发展的经验,并分析其在我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时隔一年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至此,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只剩下存款利率市场化这半局棋。从目前来看,鉴于我国资金市场供小于需的结构特征,尽管“贷款利率管制完全放开”对商业银行短期影响不会很大,但依然是一项重要市场化改革举措,不仅为我国贷款利率币场化运作提供了意在长远的制度保障,更凸现央行推进利率完全市场化改革的决心。存款利率放开作为利率市场化的核心部分,随条件逐渐成熟也将循序稳步推进,这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乃至金融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