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小国货币难脱美元阴影1971年美元停止兑换黄金之后,美元依然维持其霸主地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实体经济仍然十分强大,当时美国GDP占世界GDP的47%;二是当时世界上没有美元的替代品;三是世界货币彻底虚拟化之后,小国货币难于摆脱霸主货币美元的决定性影响。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提出了"小国货币的原罪"说:如果小国经常项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金融危机与中国的股市泡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什么?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被称为后布雷顿森林汇率制度或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汇率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英等战胜国为主建立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这个国际货币制度最典型的特征是所谓的双挂钩,即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跟美元挂钩,形成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为什么美元跟黄金挂钩?因为当时美国的黄金储备特别多,大概已占全球的三分之二,所以美元实际上是作为黄金的等价物,或者说美元代替黄金行使黄金的货币职能。  相似文献   

3.
曹彤 《金融博览》2010,(21):7-8
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最大受益者。1944年至1971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成为全球唯一的本位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是“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全球货币与美元挂钩);  相似文献   

4.
"特里芬悖论" 从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固定价格脱钩的"尼克松震荡"开始,国际货币体系的市场化时代也就到来了.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持下,美元既作为国别性货币又作为国际性货币,书写了一段让世界他国既恨又爱极为矛盾的国际货币历史.  相似文献   

5.
<正>来自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人民币继续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位列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加元和澳元之后。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飞跃,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在快速上升。跻身"七大"衡量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它在国际流通中的比例。毫无疑问,美元是国际结算的最强者。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建立起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相似文献   

6.
一、主要国际货币境内外循环流动的经验借鉴(一)美元国际循环机制及启示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为美元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一战期间,在众多国家放弃金本位制的同时,美国决定恢复金本位制以扶植和加强美元的国际地位。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日本等国家输出美元,更凭借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构筑起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多边经济体制,强化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20世纪70年代,“特里芬两难”造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坍塌,美元与黄金脱钩,进入“美元本位制”的牙买加体系。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一直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和较低的通货膨胀,为美元国际地位的巩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和国际交换媒介,降低了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交易成本,减少了美元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走向多极化,国际经济、政治、社会和科学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美元政策变革势在必行。短期内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难以动摇,但关于美元政策应该尽快从"善意忽视"转变为"积极管理"。  相似文献   

8.
郑相 《时代金融》2012,(28):53-54
<正>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当今,金融是整个经济核心,而货币又是金融核心。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其战略地位和升贬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以大宗商品而言,基本都以美元为标价,黄金也必然围绕着美元翩翩起舞。从经济学上看,黄金与美元强弱变动之间有负相关存在的关系:从历史走势来看,美元强势伴随黄金白银熊市;反之,美元弱势往往伴随的就是黄金的牛市。如图  相似文献   

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从此,美元作为黄金的“替代物”取得了国际货币的垄断地位。1971年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勾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美元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的比例开始下降。1973年西方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以后,进一步促进了美元储备下降的趋势,到1979年底,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只占到65.1的比例。同期,欧  相似文献   

10.
名刊辑要     
还IMF一个核心地位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60年的历史中,IMF一直扮演着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它在上世纪70年代曾建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交往;谁也不会忘记IMF曾为缓解1973-1974年和1979-1980年两次世界石油危机而做出的努力和尝试;它还帮助解决了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引发的连锁效应问题;在1997年东亚爆发金融危机时,正是在IMF的帮助下,避免了东亚金融危机向东欧和拉美蔓延的趋势。作为一个旨在稳定国际金融体系的专业机构,IMF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贷款,帮助成员国解决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时的外汇资金需要。但是由于1998年在俄罗斯的改革实践没能获得成功,使得IMF的地位有所下降。为此,IMF正准备通过一系列努力使其重新回归国际金融“掌门”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存金于民     
卢正 《金融研究》1981,(7):27-28
在一片"货币与黄金脱钩"声中近十几年来,由于世界许多国家通货膨胀有增无已,造成"货币与黄金脱钩"的呼声很高。尤其是美国为了应付日益严重的美元危机,曾宣称它将永远不再回到金本位上去;并在1965年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创设"纸黄金"(通称"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清算记帐工具的方案,几经争吵,终于1969年该组织第廿四届年会上通过采用。近来各资本主义国家也准备以此作为国际储备手段,逐步代替美元。美元也放弃金本位了。但近据联合国贸易暨发展机构的调查报告,世界上自从放弃了金本位后,黄金价格从每盎司35美元上升以来,几见浮沉,究竟是谁得谁失呢?结果是工业国总共赚取了4,370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和美元挂钩的却损失了1,000亿美元。在七十年代,原"黄金总库"掌握的10亿盎司黄金储备,其中90%即为工业国所占有。他们能不受益吗?至于南非和苏联等产金国家也从中获利不浅。  相似文献   

12.
贾国杰 《金融博览》2021,(23):95-96
美联储虽然名义上是独立机构,但它与美国联邦政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实际上扮演着美国中央银行的角色.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尽管该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元与黄金脱钩而瓦解,美元在全球经济中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再考虑到美国股市在全球市场上的比重和影响力,美联储虽然表面上只掌管着美元,但它的一举一动事实上牵动着整个世界的经济.  相似文献   

13.
美元是美国的本位货币。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736662克。(1973年10月1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后与黄金逐渐脱钩。美元一向定有含金量,但自从1934年起即禁止私人买进和持有黄金。美元在国际市场广泛作为计价、结算、支付及储备之用。美元的地位与美国的军事、经济、政治势力等等是分离不开的。美元是国际上使用最多的货币,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据统计现时已有五十四种货币同美元挂勾,随着美元的浮动而浮动。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黄金在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的地位已逐步被主要发达国家的主权货币所取代,其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基本丧失。但近年来,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70周年。这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国际货币体系主导了“人类货币历史上最稳定的时期”,在维护战后国际金融稳定,推动世界经济恢复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郑相 《云南金融》2012,(10):53-54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当今,金融是整个经济核心,而货币又是金融核心。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其战略地位和升贬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以大宗商品而言,基本都以美元为标价,黄金也必然围绕着美元翩翩起舞。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时代需要国际公认通用的信用货币。二战后期,由多国书面协议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消亡,代之以没有条约约束的"无体系的体系"。但在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下,美元仍然是主要的国际计价、支付和储备手段,是世界货币体系中当仁不让的霸  相似文献   

18.
自1945年以来,国际黄金价格变化的过程,主要可分为下列四个阶段: 1.官价阶段(1945年——1968年3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认了它在1934年订出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价,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50年代以后,美国对外扩张侵略,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大量外流。1960年10月,由于美元地位摇摇欲坠,西方国家爆发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伦敦市场金价曾上涨至41美元,出现了第一次美元危机。1961年12月,美国联络西方七国搞了一个“黄金总库”,力图维持黄金官价。但是,由于侵越战争,美国的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黄金储备不断减少,1968年3月爆发了第二次美  相似文献   

19.
国际生产效率区域转移与货币体系错配: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国际生产效率区域曾在英国,后又转移到美国,国际货币体系也由此从英镑为主导的金本位制,转为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生产效率区域逐渐从美国转移到东亚各国.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制造业效率突出区,对外贸易量急剧增加,但使用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仍然是美元,出现了国际生产体系和货币体系的不一致现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错配.这种错配造成东亚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金融动荡,在中国表现为承担着美元外汇占款带来的巨大成本,使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日益加深.对此,必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改革国内金融市场,分"三步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等,逐步摆脱美元体系错配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全球金融危机下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审视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美国金融危机经由世界货币美元传递发展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由于特里芬难题的存在和美元发行约束机制的缺乏,美元本位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呈递减效应,并使全球经济与美国高度联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呈现多极化、货币区域化、竞争化的特征.国际货币体系调整的本质是比较经济优势变化下世界政治格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