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52年,Markowitz在《投资组合选择》一文中指出分散投资可降低风险,并在投资者理性预期的基础上提出了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即在有效边界的风险和标准差给定水平上,投资者选择期望收益率最高的资产组合。1959年,Roberts和Osbeme在对股票价格行为研究中发现股票价格遵循随机游走规律,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EMH):如果有用的信息能够立即地、无偏地反映证券价格,那么市场就是有效的。在市场有效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居民高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一个包含流动性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及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有关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缺乏专门针对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的实证分析。本文专注于分析在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居民所面对的不确定因素风险感受以及流动性约束感受显著地差别于城市。通过构造一个包含流动性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专门针对农村居民储蓄行为特点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强,面对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与流动性约束,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越来越谨慎,储蓄存款的倾向越来越高,这也印证了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农村金融环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收入和流动性风险约束下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SCF数据,运用TOBIT模型从实证的角度研究收入风险和流动性约束对投资者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后,收入风险的增加会使得投资者降低对风险资产的需求.预期未来流动性的约束也减少投资者的风险资产投资比例。接着本文采用分类回归及将风险资产投资比例概念由狭义转变为广义,得到的结论都和前面的研究一致。最后.本文采用迭代LAD回归技术所得到的结果也证明了本模型的结论具有稳健性。 相似文献
4.
统计套利是以融资融券业务和做空机制为基础的。本文系统的介绍了统计套利的原理,以及协整理论。并且将协整模型应用于统计套利。通过协整检验验证了北京银行与南京银行股票价格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以此建立协整模型和交易信号机制。用一年期股票价格数据进行模拟交易,得到了较好的收益。随着我国股市的日渐成熟,广大股民投资意识的增强,统计套利必将得到广大股民的青睐,也必将在国内得到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Black-Scholes公式、套利定理和风险中性概率分布,给出了离散价格标的资产的期权定价公式,揭示了这类标的资产期权价格的实际意义,同时也给出了利用结论指导期权实际投资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文章以套利定价理论为基础,从深圳股票市场随机选择了50家上市公司作为数据样本,采用诸如怀特检验、Durbin.Watson检验的分析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层面上对套利定价模型在深圳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实证结论表明:股票价格的变动是随机的且不可预测的,即套利定价模型在深圳股票市场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风险与资产定价:来自中国股市的证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LCAPM(基于流动性风险的CAPM模型)是Acharya和Pedersen(2005,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提出的.它将流动性风险可能影响资产价格的多种方式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本文利用LCAPM对中国股市进行检验.在该模型中,证券的收益依赖于它的期望流动性及其与收益(包括个股与市场收益)之间的协方差。检验结果发现,我国股市的风险升水在大盘升降区间体现了不同的特征:无论在总区间还是分时段,LCAPM都能更好的拟合资产收益;在控制公司规模之后,效果依然稳健。这说明流动性在我国股市的资产定价上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过度敏感性的经验分析:兼论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与利率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通过对 Campbell和 Mankiw消费过度敏感性模型的扩展 ,选择 1 982 - 2 0 0 0年间中国宏观经济有关数据 ,采用工具变量法对转轨时期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的经验分析。结果是 :城镇居民在收入增长率减缓 ,并面临较强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条件下 ,必然会减少当前消费 ,增加储蓄 ,从而导致目前消费疲软和总需求不足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指标体系的方法,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基于价差和深度的短期流动性研究表明,深度与价差成相反的变化模式,投资者通过调整价差和深度来提供流动性。基于换手率和修正后的马丁指数的长期流动性研究表明,沪深股市的流动性指标存在相关性,具有较强的联动性。其原因在于两个市场处于相同的经济环境及监管制度,且投资者具有同质性。 相似文献
12.
Fam和French(1993)提出的三因子模型,已经被国外很多学者证明能较好的解释股票的收益率差异.本文正是在其理论基础上,采用了类似的验证方法来检验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否能用三因子模型解释,结果发现在大部分行业,它也同样能适用于中国的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票市场流动性价值研究——双重上市A、B股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利用流动性综合测度指标,将证券交易数量、证券流动性水平及证券市场流动性水平引入到证券价格函数中,构建了证券价格差异的流动性模型,从流动性角度探讨证券价格溢价问题,在理论上证明了证券流动性价值的存在性。随后,本文利用A、B股股票实证分析证券流动性价值,实证结果表明,股票流动性水平与股票市场流动性水平可以解释A、B股价格差异,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流动性价值,流动性价值受股票流动性水平、股票市场流动性水平以及股票交易数量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9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Tobit模型预测出目标资本结构,以此来检验我国股市的市场择机行为和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市场择机行为,但是仅能持续三年左右,盈利能力、非债务税盾和公司规模等因素则通过影响目标资本结构来影响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且这一影响是持续显薯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股市收益分形分布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分形分布在金融市场中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引起研究者的浓厚兴趣。本文借助分形分布理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收益分布特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估计出了分形分布的参数,绘制了分形分布的密度曲线,并对其进行了拟合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分形分布能较好地拟合中国股票市场的收益序列。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1997-200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所有股票交易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及其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确存在过度反应现象,其形成期为两年;过度反应的主要成因是规模效应,而非月历效应。 相似文献
18.
人称欧元之父的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了,中国股市已经没有泡沫的观点。他这一观点不是凭空产生的,可以说罗伯特·蒙代尔对中国比较了解,他曾于2005年获得北京永久居留权的绿卡。他一直以来都比较关心中国的经济,不久前他强烈反对人民币升值,而且曾经提醒中国应注意奥运经济泡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