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费尔德斯坦的储蓄方程进行了修改,加入新的变量,即企业年金资产/GDP,并构建储蓄方程,运用7个OECD国家2000-2008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对企业年金对储蓄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不同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企业年金资产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在各国的方向并不一致。相对于自愿性企业年金来说,强制性或准强制性企业年金对国民储蓄率有显著的影响,这是财富效应与替代效应叠加的结果。国际比较的回归分析结论进一步确认了企业年金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在国家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正由"互通式"部分积累模式向"板块式"部分积累模式过渡。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以后,必然积累大笔资金。由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和企业年金基金都是具有私人财产性质,而且它在管理模式和运营目标上极其相似,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将两者合并成职业年金,以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3.
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为实现会计目标,对会计环境所作的合乎情理的一种判断。假设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抽象性,是会计运行的基本前提。企业年金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同样要遵循一定的假设。如企业年金会计的会计主体、是否持续经营、如何进行分期及货币计量等。主要对企业年金的会计假设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4.
企业年金,作为在国外已经相对成熟,而在我国起步较晚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内对它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而企业年金作为民间筹集的一笔数目不小的资本,保值增值才是企业年金制度的意义所在,同时促进资本市场增长,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才是企业年金制度的最大优势,故市场化运作企业年金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5.
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二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企业年金的发展关系到养老保险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人们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具体探讨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6.
企业年金作为三个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二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企业年金的发展关系到养老保险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人们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利用SWOT分析法,具体探讨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7.
建立企业年金制,不仅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会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我国企业年金覆盖范围还比较小,发展不平衡;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企业年金的管理和监管还需要明确规定。企业年金的管理对策应是:企业年金制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避免平均主义分配。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现行结构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近几年重视企业年金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能够在分担政府养老压力,保证企业职工养老水平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在未来20年内,累计总额迅速增加的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必然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企业年金会计核算的规范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会计准则企业年金部分对企业年金相关会计核算仅作出了指导性规定,在实践中仍有待进一步规范,如企业会计主体与基金会计主体界限不清、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性差、具体会计准则与企业其他会计准则指导范围不一致等.因此,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主体与企业年金基金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内容,完善企业年金信息披露制度,是完善我国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近代早期,伴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企业年金这种企业提供的养老计划有了产生的土壤。在企业年金创新的产生阶段,它以外资企业模仿为主。这些年金创新计划,虽然在以盈利能力为标准的市场选择和以社会道德为标准的社会文化选择中生存了下来,但是却在更为广泛的中国企业的扩散中未能成功,进而,未能形成一个养老方式的结构性转变。这种扩散的失败表面上表现为劳资双方都未能从年金计划中受益,实际上,则是由于生产方式未有相应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年金在我国还是一个较新的话题,两个"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在企业年金事业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集团公司应抓紧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这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企业年金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石和鲜明的特征,其功能和作用更是有着旺盛生命力。在后改革开放时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发展企业年金,不仅是整合企业利益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和提高员工忠诚度的重要手段,更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和促进社会公平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根源在于各种利益关系违背理顺和相关激励及监管机制的缺失。为此,应从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完善资本市场、合理税收优惠和加强企业年金组织运行的管理与监督等多方面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先从时间维度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基金历年来的总体收益情况,然后通过对比不同期间组合投资收益率情况,发现年金投资绩效与组合运作期间的长短有关。在进行了简单的Fama业绩归因分析后,又从横截面维度分析了2012年18家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的投资管理收益率情况,说明企业年金投资绩效与投资组合类型及资产配置的关系。最后通过简化的T—M模型和H—M模型分析投资管理人的择时能力和证券选择能力对年金基金投资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衰退和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因素的不利影响。世界多数国家中,由政府建立的基本养老制度都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我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不能幸免。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企业年金的发展对解决上述问题有很大帮助。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制度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这不仅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年金的健康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命题需要解决,一是适合的运作模式,二是良好的运作管理。本文正式从运作模式选择和运作管理两方面入手,对企业年金的运作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的企业年金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年金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年金投资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分别形成的委托代理风险.本文对企业年金的委托代理风险进行了事实和理论的分析,并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对企业年金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年金计划是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和辅助。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有利于分清保险的责任、减轻政府负担、适应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改善和提高职工退休后的待遇水平;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吸引优秀人才,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对企业年金税收模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已经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企业年金计划采取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但在我国在企业年金方面的税收政策几乎是空白,而制约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一个因素就是税收政策的缺乏.由于企业年金在国家财政收支平衡上起着积极的作用,并且能够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与产品的创新,因此在考虑了各种情况下,我国应积极的寻找一种适合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税收模式,不仅可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还有利于企业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具体介绍企业年金税收模式的种类;第二部分分析各个税收模式的优缺点;第三部分是结合我国的企业年金税收制度的现状提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年金会计是养老金会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近几年我国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筹集阶段,企业年金会计的会计主体仍然是企业;运营阶段,以企业年金基金作为会计主体。企业年金费用的计量需要在一定的精算假设之上运用保险统计估价法确定;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的初始确认与计量和一般企业资产基本相同,但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的再确认一般选择市场价值。企业年金会计应遵循权责发生制、配比、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年金会计是养老金会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近几年我国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筹集阶段,企业年金会计的会计主体仍然是企业;运营阶段,以企业年金基金作为会计主体.企业年金费用的计量需要在一定的精算假设之上运用保险统计估价法确定;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的初始确认与计量和一般企业资产基本相同,但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的再确认一般选择市场价值.企业年金会计应遵循权责发生制、配比、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年金替代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年金在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年金替代率是企业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构建了一个测算企业年金替代率的现金流平衡模型.基于现金流平衡模型,本文对影响企业年金替代率的诸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不同于以往大多数的研究方法,本文应用三状态Markov转换模型分析了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的走势.研究表明,延长退休年龄或提高投资收益可以提高企业年金替代率.因此,必须通过改善企业年金资产的投资环境,实施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为促进企业年金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