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购买力平价"为代表的传统国际金融理论认为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应该一致,然而近年来,人民币凸显了以"对内贬值与对外升值并存"为特点的"价值之谜"。本文从购买力平价出发提出"人民币价值之谜"问题、在对"谜"的成因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讨论购买力平价的适用性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以决定通胀与升值关系的"双效应-三阶段曲线"假说来解释"谜"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购买力平价是衡量均衡汇率的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依此方法对人民币低估程度的估计也曾经是最为严重的。本文就如何适当运用购买力平价来度量均衡汇率的问题做了系统性的文献回顾和评论。结合近期的相关研究,我们指出了在一些有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讨论中所存在的需要商榷乃至于错误的地方。本文认为:相对于基本均衡汇率等方法,扩展型的购买力平价方法更适合于度量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世界银行2005年购买力平价数据显著降低了关于人民币低估程度的估计,根本性改变了人民币汇率问题争议的形势,而有关世界银行数据本身被低估的观点未必成立;最后,当前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严重的低估。  相似文献   

3.
一、购买力平价检验的计量模型近年来国际上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讨论主要集中于相对购买力平价,这主要是由于绝对购买力平价在现实中受到的种种限制几乎不可能成立,而相对购买力平价便于进行经验分析。随着定量研究的深入特别是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发展,相对  相似文献   

4.
(一)“购买力平价论”产生于本世纪初,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购买力平价论”的创始人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卡氏1918年发表《外汇反常的离差现象》一文,提出了“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概念;1922年又出版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建立了“购买力平价论”的理论体系。关于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卡塞尔说:“我们愿意对外国货币给予一定的价格,从根本上讲是基于这些货币在其本国对商品和劳务具有购买力这一事实。另一方面,当我们提供一定量自己的货币时,实际上也是在提供对我国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力。因此,我们以自己的货币衡量外国货币时,主要是依据两国间货币的相对购买力。可见,在卡塞尔看来“购买力平价论”的核心思想有两个方面:第一,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由该两国货币购买力决定。如果用M_A和M_B分别表示A国和B国的货币购买力,用R表示A、B两国的货币汇率。  相似文献   

5.
关于购买力平价学说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购买力平价学说是国际宏观经济学的一块重要基石.但其自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着很多争论,这些争论主要包括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短期偏离、购买力平价之谜与购买力平价的长期背离等方面.其中,对汇率的短期剧烈波动的解释、非线性的汇率变动与均值-回归行为、哈罗德-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存在性等都成为人们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对于“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中长期人民币必将升值”的观点,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对比指出,即便购买力平价中长期对人民币汇率走势有所影响,但鉴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总体下跌的历史,未来伴随着中国经济成长的人民币升值空间也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基础上,加入非贸易品与贸易品价格差异因素进行扩展,运用OLS回归方法分析了产出、货币供给、利率对1994-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影响。分析表明,弹性价格货币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各个因素。贸易品非贸易品的价差显著影响着货币模型的购买力平价和名义汇率的偏离,但是BS效应并不存在。主要原因是作为政策手段的人民币汇率一直被低估,名义汇率低于贸易品购买力平价。  相似文献   

8.
殷明明  陈平  王伟 《金融研究》2017,450(12):33-47
现有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编制并未考虑市场竞争及投资效应,本文将第三方市场竞争、FDI与中国OFDI区域分布结构引入到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测算中,使用1999-2016年间的贸易和投资数据重新估计了货币篮子的组成;其次,本文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样本外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基于VAR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溢出效应模型,利用1999年1月-2017年4月的日度汇率数据,对篮子货币的权重进行了实证估计;第三,运用Johansen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从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对贸易和投资方程解释能力的角度验证了其有效性。研究发现,引入第三方市场竞争与投资后的人民币货币篮子应由29种货币构成,各货币权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后有显著变化,本文所编制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对贸易和投资方程的解释力更强,因此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预期始终没有消除,造成我国宏观经济困境。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追赶,人民币实际汇率有长期升值趋势,而当我国可贸易品部门的单位劳动成本相对下降,这一趋势就通过名义汇率升值压力体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提示我们可以通过一般物价水平调整缓解升值压力,即采用温和的结构性通胀策略降低升值预期。这对于稳定我国宏观经济,消除外汇储备泡沫,转变经济结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磊 《新金融》2007,(3):24-27
近两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单边连续上涨引发了国内经济的各种问题,如房地产价格泡沫、外汇储备剧增、通胀压力加大和央行加息“两难”等,本文将其统称为“人民币升值综合症”。“人民币升值综合症”使得我国潜在的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客观上要求央行迅速拿出对策。本文从“三元悖论”和“退出战略”理论出发,提出了“双退出战略”的概念,即人民币在“退出”钉住汇率制度的同时,也应“退出”资本项目管制,并认为这是解决“人民币升值综合症”的根本之道。此外,本文也给出了在短期、中期和长期内“双退出战略”的具体实施步骤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梦根  牛华 《金融研究》2016,435(9):82-98
购买力平价不仅在国际经济规模和结构比较中备受推崇,而且在社会经济管理中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本文选取77个经济体2001-2013年间的样本数据,考察各经济体不同年份购买力平价的变动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统计分析表明,高收入经济体货币购买力平价年均变化相对较小,低收入特别是下中等收入经济体货币购买力平价年均变化相对较大。随着收入水平上升,购买力平价变动幅度呈先升后降特征。研究发现,PPP变动可由人均收入、名义汇率、货币供应、城镇化、贸易依存度和就业水平等因素解释。一般地,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增加将带动PPP上升,汇率升值和贸易依存度上升则往往伴随PPP下降。此外,PPP与城镇化水平变动方向一致,与就业水平变动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validit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for the eleven Central and East European transition countries and three market economy countries, Cyprus, Malta, and Turkey. Unlike previous studies on PPP, this study uses Lagrange multiplier (LM) unit root tests that incorporate structural breaks in the data serie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 cases of one and two structural breaks, for a U.S. dollar-based real exchange rate series,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validity of PPP. For a deutsche mark-based real exchange rate series, for the cases of both one and two breaks, there is evidence of stationarity of real exchange rates for eight sample countrie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PPP.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estimated half-life of a shock to the real exchange rate ranges from 1.25 (15.05 months) to 2.72 (32.72 months) years across countries. The empirical findings may provide direction for policy makers to coordinate monetary policies for the process of European monetary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