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大力推进林区道路建设步伐,切实改善林区交通条件,根据我省林区道路建设现状和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省林业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10年内建设10万公里林区道路的目标。这是一项民心工程、致富工程,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山上浙江”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林区分工论与国有林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有林区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障碍,认为国有林区管理体制不顺是最突出的关键性问题。从新形势下对林业分类经营思想的再思考出发,认为仅仅从森林或林业的视角来研究和探求国有林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创新国有林区发展理念,按照林业分工论的理念和原则对国有林区管理职能进行分工,实现生态体系建设、经济体系建设和社会体系建设的专业化经营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物质载体,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强弱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对林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林业项目建设是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内容,规范项目与资金管理对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和有力支持,在我林区目前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强化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林业项目和资金管理,对林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因此,抓好林区基础设施建…  相似文献   

4.
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物质载体,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强弱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对林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林业项目建设是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内容。规范项目与资金管理对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和有力支持,在我林区目前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强化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林业项目和资金管理,对林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因此,抓好林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建设项目与资金管理将是我林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林区的生态保护,建立和完善林区经济保护系统。在林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秦岭林区经济管理工作对推动林业发展作了突出贡献。分析了现阶段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并探讨了陕西省秦岭地区林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森林,由于长期砍伐、破坏和毁林开荒,到全国解放时止,交通方便的地方已所剩无几。为了切实保护和合理经营利用森林资源,三十多年来,国家已投入大量资金和设备,修了上万公里的路,有力地推动了林业建设的发展。但是,由于对林业生产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重采轻造的错误倾向长期存在,道路建设的速度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道路的布局也不利于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例如,始终处于建设重点地位的东北、内蒙古林区,平均每公顷林地的道路只有1.5米左右,道路较密的伊春林区,也只有2米左右。这就  相似文献   

7.
针对南方林区林业经济建设发展进程中,怎样应用资本市场,特别是加大力度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促进林业实现产业化发展展开研究。结合自身产业化优势,积极由证券市场扩充融资途径,打开林区林业发展建设、产业化结构优化升级的通道,全面提升资本市场在林业产业化建设发展与林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1 加速信息化建设 ,是时代的需要(1)加速信息化建设是林业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根本。由于林区地广人稀 ,传统的管理技术手段已无法满足现代林业企业管理的需要。目前 ,管理仍然是林业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经营观念陈旧、管理基础薄弱、决策随意、制度不严、财务账目不实、采购销售等环节“暗箱操作”、生产过程“跑冒滴漏”等问题在一些企业仍比较突出 ,严重制约着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因此 ,要加快林区经济的发展 ,必须加快林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 ,全面提高管理的层次和水平 ,使企业管理走向科…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林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形势,林业“五大转变”的提出,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都为林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小城镇建设是解决当前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的有效途径。确定林区小城镇建设的合理模式,是科学建设林区小城镇的必要前提。我们认为林区小城镇模式的建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集体林区产权改革一些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集体林产权改革必须尊重历史,尊重广大基本群众对土地和民生的基本诉求,切实维护他们对土地的基本权力,核心是公平,而不是效率,效率上的改革企图只能在局部成功。新一轮林业产权改革没有触及林业行政和政府服务体系的改革。建议:尽快彻底取消林业税费;加强林业产权制度、基层森林管理模式、利益分配机制的综合研究和试验;林业部门主动放弃“森林”和“环境”等主导名词,而代替为“林农”“、林业”和“林区“”三林问题”新的话语;用以购买农民的森林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寻求少数林区作为改革试点,探索林区社会福利事业生态路径和管理模式,探索集体林区森林国有化改革的道路;寻求多样化、有弹性的林业改革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国有林区改革的探索——生态移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国有林区的改革必须走生态移民的道路,以减轻人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这既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必然要求。大兴安岭北坡林区的经营现状已经展示了光明的前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彻底清除林业的部门观念,把林区改革纳入到省或更大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山地流转机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联系临安市的实际论述推行山地流转机制对调动林农的积极性、发展林业和振兴山区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山地使用权流转的各种形式,并指出建立和完善山地经营机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论林业经营体制改革问题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体制问题是影响林业发展的根本问题 ,本文就林业体制改革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并根据林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功能的特点 ,提出采取生态林和商品林的分类经营、分类管理思路 ;进而对确立林业经营新体制基本框架的产权制度、市场主体、交易市场、管理职能转变和林业配套政策等系列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孙颖 《林业经济问题》2006,26(2):113-115
着重分析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流通和无形的生态产品流通在内的林业大流通的基本内涵,阐述林业大流通不同于一般林业流通的两大特征:即林业大流通是林业物质产品流通与生态效益产品流通的有机结合,是有形市场流通与无形市场流通的有机结合;论证在我国建立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大流通战略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提出在当前为推动林业大流通快速发展,必须尽快建立起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大流通市场体系和有效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目前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林业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更应注重市场利益和竞争机制的运用。利益机制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利益机制主要有税收、财政补助和必要的价格管制;中观利益机制要求理顺投资渠道、合理收益分配以调动各方建设林业的积极性;微观层面的利益机制则要求激活林业建设的微观主体。林业管理体制中应广泛运用市场利益机制:强化利益约束实质上是明晰产权,即所有权、经营权和支配权;公益林建设中完全可以引入市场利益机制;林业企业制度中大力加强利益机制;林业经营制度应以物质利益原则为核心,以利益机制驱动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时间和经济空间是分析林产品经营过程的两个重要维度。从时空角度分析,中国林产品经营呈现出自然时空与经济时空的分离的特征,时空分离与错位决定了中国林产品经营在体制转型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面临着时空压缩的困境。林产品经营要适应现代市场发展和产业变迁,必须寻求新的发展路径。首先,寻求林产品经营的时空转换路径,拓展林产品的市场时空;其次,提高林产品产业技术,促进林产品经营的时空延伸;最后,实现林产品生产的产业集聚,创造林产品的经济时空。  相似文献   

17.
从“清朝双绝”看今日东北林区主战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长富 《林业经济问题》2000,20(6):321-326,333
在满洲时期 ,大东沟植物区系的森林资源丰富 ,材质优良 ,当时称为东洋第一木材市场 ,对国计民生作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清朝双绝”之一。但是不久就被俄、日军国主义者大肆掠夺 ,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后 ,十分重视林业建设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政策的失误 ,特别是“重取轻予”、“重采轻造” ,未能建立符合林业科学的森林作业法 ,导致出现了“两危”的局面。为了挽救天然林 ,恢复阔叶红松林的地带性顶极群落的面目 ,建议施行“抚育式择伐作业法”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清朝双绝”之一的东北林区本来面貌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森林经营是林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加强林业基层单位的森林经营,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我国长期以来,在加强林业行政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同时,却忽视了基层单位的森林经营。使各基层单位编制了多次的森林经营方案,均束之高阁,上级也未给基层单位以独立经营的权力,这也是导致林业“两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首先要赋予基层单位独立经营的权力,并配备较长期稳定在林区工作的业务干部,使其根据批准的森林经营方案,独立进行自己的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9.
国有林场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存在富余人员的再就业压力较大、经营机制存在滞后性、山区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社会经济和债务负担沉重等问题和困难,要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国有林场改革必须全面优化林场内部管理制度、转变自身经营管理体制、完善投资机制、大力发展林产品市场,才能够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国有林场经济体制和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制度变迁基本动力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动因:主观上变迁主体经济利益的驱动,要求降低税费、追求潜在经济利益、自主经营权利、实现兴林致富;客观上现有集体林业体制阻碍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林业生产长期低效,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要求,转变生产方式和提高林业生产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