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信用文化、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业组织形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陈雨露  马勇 《经济研究》2008,43(3):29-38
本文以银行业绩效为依托,纳入社会信用文化这一新的影响因子,试图在一个更广阔的层面上综合考察决定金融业绩效的各种因素,并尝试在这一过程中探求社会信用文化、金融体系结构和金融业组织形式及其绩效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社会信用文化对金融体系的效率和金融体系结构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而法律传统、政府治理及管理能力也在金融体系结构和金融业组织形式的选择上起着重要作用,并最终影响到金融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粟勤  肖晶 《财经研究》2015,41(6):32-45
有效满足社会的金融需求和保障所有人获得基本金融服务,不仅是评判一国银行业结构改革的重要标准,也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金融包容理论与中国银行业结构改革的实践,基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2011年的面板数据,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化的背景下,研究了银行业市场结构演变对金融包容的影响.结果显示,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散化有利于地区金融包容水平的提升,但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一促进作用有所减弱.在二元金融结构背景下,银行业“增量改革”的措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要实现金融包容的区域均衡,必须提高中西部等落后地区的银行业竞争程度,促进中小银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在对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演变进行评述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判断和分析了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格局。通过分析,作者认为我国银行业仍处于一种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这种垄断竞争机制刺激了很多不规范的行为,使传统的“结构-行为-绩效理论”在我国缺乏前提条件,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遭到损害,致使我国银行业的绩效长期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因此应加快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和允许各类商业银行之间的市场化并购重组、适当放松中小银行的准入条件等,促进银行体系提高整体竞争力,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我国银行业结构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我国1987年至2004年24个地区四大国有银行存贷款和所有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数据,通过对银行集中度均值、变异系数及其年均增长速度的计算,描述了我国各地区银行业结构的总体情况、差异状况及时空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5.
6.
结合区域创新能力相关理论,探究市场化进程、数字化转型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能通过缓解创新主体的外部融资约束、激发创新主体内在创新动力,进而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市场化进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数字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效果更显著。结论可为政府加速市场化改革与数字化转型、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经验证据及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金融结构、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已经著作颇丰,但金融结构和长期的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通过何种机制实现的,却一直缺乏深入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金融结构的差异并不能有效地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而进一步的分解分析还表明,在金融体系的内部,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明显强于市场渠道,其基本的实现机制是:银行的发展增强了私人部门信贷的可获得性,同时银行具有事实上比股市更为重要的融资地位,从而在长期的经济增长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With panel data for 28 Chinese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municipalities) during 1985–2002,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effect of banking structure on economic growth. Banking structure is defined a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banks of different size in the banking sector. The market share of small banking institutions is taken as a proxy to measure the banking structure. In dealing with the potential endogeneity problem,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for banking structure with the information on the commercialization reform of state-owned banks initiated in 1994. The estimation results from a two-way fixed-effect model show that increases in the market share of small banking institutions enhance economic grow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换挡调整、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如何通过企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区域就业水平,是“新常态”时期必须攻克的新难关。系统探究了工业企业创新对区域就业水平的影响,揭示了市场化进程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微观企业创新显著促进了区域就业水平提高,并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创新对区域就业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增强。进一步考察企业性质发现,企业规模和产权属性对企业创新和区域就业水平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相较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新对就业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而市场化进程对不同性质企业创新投资与区域就业水平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最后,从政府完善市场化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投资动力、提升就业水平与稳定社会秩序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本文运用中国28个省区在1985—2002年间的面板数据,考察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对银行业结构的分析着眼于不同规模的银行在银行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度量指标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占各地区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为了克服银行业结构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章用1994年启动的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政策因素来构造银行业结构的工具变量。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在中国现阶段,中小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上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徐勇  赵永亮 《财经研究》2007,33(7):70-81
文章着重从商业周期角度来对我国区际一体化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即主要从"市场自然分割"与"政策与经济结构"两方面因素来探索商业周期的区域差异.总体来看,我国所有地区在两个时间样本期间(1992~1997年与1998~2004年)的就业和产出周期同步性均有所增加,说明商业周期的演进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同步;文章还分析了影响商业周期的不同解释变量,结果显示:控制变量的距离、规模与周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体现"东西边界"的外生变量则在绝大部分回归中则显著为负,说明在我国东西部之间可能存在一道明显的"区域分界线",阻碍了大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此外,樊刚指数对区域周期的解释具有两面性,经济结构差异越合理,商业周期越走向同步性,而财政政策差异和贸易密度差异是我国商业周期的波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开发性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面临较大的交易费用与违约风险,因此,中小企业通常成为信贷配给的主要对象从而陷入所谓的融资困境;而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出发,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用困境.而开发性金融将国家及政府组织增信作为信贷约束条件,实质上是通过市场机制谋求构筑政府、企业、银行和市场四位一体的融资平台,从而降低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和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贷款条件(利率和抵押要求等),促使金融交易顺利进行并推动经济主体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信用基础,从而形成了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以WBES提供的问卷调查数据开展实证研究后发现:在全样本下,银行业结构与中小企业受到融资约束的概率之间呈现U型相关,即存在最优的银行业结构;而江苏省的样本则体现出银行业结构越集中,中小企业受到融资约束的概率反而越小的特征。这些结论与传统上认为发展小银行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观点不完全相符。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城市的信用环境改善、中小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大银行审批权的上升能推动最优银行业结构朝着大银行占比更高的方向变化。不同地区的最优银行业结构水平存在差异。因此,一个城市在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银行业结构时,要充分关注地区差异的影响,寻找到适合本地的最优银行业结构。  相似文献   

14.
后发优势理论在忽略本国各地区差异的前提下经常被运用于先起国与后起国之间的讨论,但后起国区域间差距的不断扩大却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本文在引入区域型后发优势和劣势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两个理论化模型把后发优势理论运用于区域经济领域来分析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在封闭的条件下,通过区域后发优势的发挥可以促进后起国落后地区的长期发展.但在开放的条件下,区域型后发优势的发挥会受到制度和市场的双重抑制,因此只有在后起国的发达区域彻底追赶上先发国之后,不发达区域才能获得长时间的快速发展,并通过对中国区域发展进程的实证考察印证该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基尼系数来源结构分解方法,对2001~2008年间中国金融资产总量结构(包含货币类、证券类以及保障类等三大分项金融资产)及其地区差距进行了重新研究.虽然货币类资产占比最大并且对金融资产总量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最高,但从2005年开始货币类资产的地区分布状况并未决定金融资产总量地区差距的走向;证券类资产占比的上升及其自身地区差异的扩大对2005年以来中国金融总量分布地区差异有重要影响;保障类金融资产的地区差距在样本期内有缩小的趋势,并且其对总资产差距的贡献额度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人银行是以财富管理为核心,向拥有高净资产的私人客户提供的一种个性化的高端金融服务。近些年中国的富裕阶层迅速扩大,资产管理需求强劲,私人银行业务正越来越显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具有丰富经验的外资银行也瞄准了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市场,私人银行业务成为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由于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中国商业银行自身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中国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尚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在借鉴国外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凌  张原 《技术经济》2007,26(9):1-8
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产业就业结构变迁,采用Castells-Singelmann六部门分类法研究产业就业结构演变规律,运用"产业——职业就业结构模型"将影响职业就业结构变迁的因素分解为产业变动效应、职业变动效应和交互效应,将传统就业结构研究的单一维度视角扩展到产业和职业就业结构相结合的二维视角。研究发现,我产业结构变动在就业结构变迁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显著的职业变动效应表明职业就业结构变迁的影响作用正在扩大。  相似文献   

18.
金融市场化、配置效率与地区研发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发创新是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研究与开发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收益回报周期长特点,使其高度依赖于外部融资,因而需要金融市场有效发挥要素配置功能。有效率的金融市场是影响研发的重要因素。利用中国分省企业经营环境指数和中国省级宏观数据研究金融市场化对地区自主研发创新的影响,是一个新尝试。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化通过改善外部融资环境有效地提高了地区研发创新水平,平均而言,正规金融融资便利化程度提高1个标准差,人均专利申请量和人均专利批准量分别提高19.23%和16.39%;民间金融便利化程度提高1个标准差,人均专利申请量和人均专利批准量分别提高25.84%和21.05%。  相似文献   

19.
地区市场化进程、市场分割与公司关联交易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我国制造类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转轨经济环境下不同地区间市场化发育水平对企业交易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与资金占用型关联交易显著不同,购销关联交易能显著提高公司绩效;产品和要素市场越不发达、市场化水平越低的地区企业购销类关联交易越多。结论证明,在市场发育不完善制度环境下,关联购销成为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交易方式,这支持了关联交易具有效率观的思想。文章结论对于理解转轨经济环境下企业特殊交易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是中国社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向社会提供流动性的效率直接决定了社会融资的效率.为弥补流动性创造研究在效率和中观层面的不足,文章采用中国商业银行2000?2015年微观数据,探讨了市场竞争、银行市场势力与流动性创造效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市场竞争与流动性创造效率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中国银行业存在最优的市场结构;(2)银行市场势力过强是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效率较低的重要原因,银行市场势力越强,其流动性创造效率越低;(3)市场竞争程度与市场势力的流动性创造效率系数之间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寄希望于通过增强中国银行业竞争程度来改善银行市场势力过强所导致的流动性创造效率过低,作用可能非常有限.中国应沿着"增强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的改革方向继续前进.文章的研究丰富了已有文献,而且为中国银行体系改革的顶层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