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密度养鲤是近年来推广的鱼类精养模式的一种,是实现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鲤鱼喜欢在水质清新、爽嫩的池塘中生活。因此要取得高密度养鲤的成功。关键是要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搞好水质管理。  相似文献   

2.
<正> 池塘高密度养鲤属鱼类的精养模式,通过科学的饲养与管理,能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由于鲤鱼生性喜欢在水质清新、嫩爽的环境中生活,因此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池塘中良好的水质是取得高产的关键。做好水质管理,一般应抓好以下几件事:1、用生石灰清塘和调节水质,保持池水  相似文献   

3.
<正> 养鱼池塘的冬季清淤是渔业生产上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近些年来,一些鱼池承包者只注重眼前效益,在放种、投饲、施肥等方面下功夫,忽视了必要的清淤工作,年复一年,池底淤泥越积越厚,一般的池塘淤泥厚度在40cm左右,有些精养池塘和靠近村镇的池塘,淤泥厚度甚至达到100cm左右,导致池塘生态条件恶化,其害  相似文献   

4.
<正> 大口鲇成鱼养殖可分为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和稻田养殖等几种类型,各类型的养殖都能获得高产高效。 (一)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是当前大口鲇成鱼养殖最为普遍的一种类型。它包括池塘主养和套养两种方式。 1.池塘主养 主养池面积1-4亩,不宜太大,水深1.6-2m,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排灌方便,最好配备增氧机。池塘应先清淤,使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少于10cm。放种前半月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毒,消除敌害。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由于池塘高效精养、高密度混养的不断提高,加大了池塘放种、投饲、施肥的投入,从而忽视了池塘清淤消毒工作,年复一年,池底淤泥越淤越厚,一般池塘淤泥厚度在0.5m以上,有的精养鱼塘甚至厚达1m左右。过厚的淤泥为各种致病菌、寄生虫提供了滋生的场所,导致池塘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制约了池塘水体生产力。为此,高效养殖生产池塘必须要从彻底清淤消毒,改善养殖环境着手,提高健康养殖水平,从而提高养  相似文献   

6.
<正> 四、成鱼养殖技术(一)池塘主养1.池塘条件主养池塘面积大小不限,但以10亩以内,3—5亩为宜,这样便于喂养管理和捕捞。池水深1.5—2m,池底淤泥不宜过厚,以泥沙底质为佳。水源要求要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鱼种放养前半月,池塘应用生石灰和茶饼彻底清池消毒,杀灭敌害。然后每亩施用200—300公斤有机肥,培肥水质。有条件的池塘应配备增氧机。  相似文献   

7.
<正>一、池塘条件1、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池埂坚实不漏水,水深在1.8-2.5m。2、池塘要清淤,池底淤泥厚度保持在15cm;检修加固池埂,防止漏水和逃鱼;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是池塘留水10cm,用生石灰120kg/亩兑水化浆全池泼洒,待池塘水体药性消失后注水。  相似文献   

8.
<正>在池塘养鱼中,生石灰可用于池塘消毒、改良底质和水质调节,是目前最有实用价值、用的最广的一种水质改良剂。其主要用途如下。一、清塘1.排水清塘:一般每亩用生石灰60-80kg,如生石灰质量差或池底淤泥多时,可增加至100-150kg。施用时在池底挖几个浅坑,坑的数量和距离以能将石灰  相似文献   

9.
<正>鲤鱼是我国北方的一种主养鱼类,养殖面积大。然而近年来随着高密度养殖模式的开展,大量投饵,大量用药,致使养殖池塘水质不断恶化,多种疾病并发,其中指环虫寄生引起的病害危害越来越严重,该病在鲤鱼整个养殖过程都可发生,并能引起养殖鲤  相似文献   

10.
<正>池塘的淤泥是池塘养殖过程中残饵、鱼类排泄物、死亡的生物及流入的泥沙沉积于池底形成的。一般来说,池底保持一定厚度的淤泥,不仅可提供养分,稳定水质,而且有益于底栖生物及鱼类的生长繁殖。但淤泥过厚会给养殖水体带来极大危害:一是使池水变浅,减少鱼类活动空间;二是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其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水中大量溶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修整池塘。修整池塘可分两种情况:(1)是新池的选择,要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没有污染,能排能灌,底面到塘口面要达到2.5m以上的池塘。(2)老池的修整,以前养过鱼的空池塘,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加宽池埂,使加入水的深度能够超过2m。这样的池塘基本上才算符合标准。二、池塘的消毒。选择和修整好池塘以后,下面就该进行消毒的工作了,池塘消毒的药物最好用生石灰,其次是漂白粉。清塘的方法可分为干法和带水清塘两种。①干法清塘:首先排干池水,当池底尚有15cm左右的水时,在池底选择几个点,按每亩150—250kg的石灰用量,把石灰均匀放在这几个…  相似文献   

12.
<正> 1、选择适宜池塘 主养鳜鱼的池塘不宜过大或过小,以1000—3335m~2为宜。要求选择背风向阳、沙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或没有淤泥的新开池塘,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水深2m左右,灌排水系统完善,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水质良好。池塘需经干塘曝晒,放养前10—15天放水10cm,每667m~2用生石灰100kg左右,隔天另加漂白粉5kg化水全池泼洒清塘消毒,并配置增氧机。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由于捕捞过度,翘嘴红鲌自然资源日渐稀少,市场供不应求。现将翘嘴红鲌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翘嘴红鲌成鱼养殖池塘面积应选择2-15亩左右,长方形,东西向,水深1.5-2.0m,池水透明度30-40cm,池底淤泥厚度10-15cm,进排水方便,水源清洁无污染,水质溶氧丰富,pH值7.0-8.0,水质符合国家农业《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行业标准。2.池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  相似文献   

14.
<正>为探索新型的池塘养殖模式,璧山区特引进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技术。2015年底至2016年,重庆市璧山区祖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改造池塘50亩开展了湘云鲤、抗病草鱼、建鲤多品种主养的池塘循环流水槽养殖试验示范。现将试验示范工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此次试验池塘面积约50亩,经多年养殖后,池底淤泥较厚,厚度为70cm以上,部分地区甚至高达1m左右。2016年1月份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清整池塘 养殖池埂结实,不渗漏,要求埂面宽,坡度大,池底少淤泥。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病菌及敌害生物。池边的杂草清除干净,以防躲避老鼠,水蛇等食蟹动物,同时也可防止河蟹放入后攀爬外逃。老池塘应在清整后,让池底经阳光充分曝晒。新池塘在放养前应灌水养塘,使底泥软润。 二、布设防逃设备 养蟹和养鱼不一样,河蟹会上岸活动,放养前应布设好防逃设备,防逃材料可选用玻璃钢、石棉瓦、钙塑板、厚脓膜等物质,要求光滑无皱折。一般做成高60cm的防逃  相似文献   

16.
养鱼池塘冬季清淤消毒,是淡水渔业生产上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近年来,由于池塘精养、高密度混养的不断提高,加大了池塘放种、投饲、施肥的投入,从而忽视了必要池塘清淤消毒工作,年复一年,池底淤泥越淤越厚,一般池塘淤泥厚度在0.5m以上,有的精养鱼塘甚至厚达1m左右。过厚的淤泥为各种致病菌、寄生虫提供了滋生的场所,导致池塘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制约了池塘水体生产力,为此,养鱼生产必须从彻底清淤消毒,改善养殖环境着手,提高健康养殖水平,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水域污染相对加重,过去那种高投入、高密度、高产出的对虾养殖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养殖要求.现介绍一种利用天然生物饵料的对虾绿色养殖新技术. 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进、排水方便,近海,池坝、进排水闸门牢固,不坍塌,池底平整,底质以泥沙质为好,养殖水源为海水或半咸水,盐度不低于1 0‰. 多年养殖的老池塘经过一个冬季的排干暴晒,在虾苗放养前一个月左右,使用生石灰按75 ~ 100kg/亩的用量均匀的扬撒于池底,通过机械翻耕等措施使生石灰与池底15 ~ 20cm厚的淤泥层均匀混合,进水20~30cm,2天后排干,再进水20~30cm,2天后再排干,连续冲洗2~3次,清塘一周后进水肥塘.当年开发的新池塘,在放苗前20天左右,进水10 ~ 20cm,将生石灰按50~80kg/亩的用量均匀撒入池中,3天后排干池水,再进水20cm左右冲洗一次,然后进水肥塘.  相似文献   

18.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不限,一般10亩以上,200亩以下,水深1.5—2.2m;同时要求池埂坚固,不漏不渗,能防洪保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系配套;每个养殖周期结束后,进行1次池塘清整,挖去过多的淤泥(池底淤泥在20cm以下),让池底经日晒或冰冻数日,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茶籽饼等药物消毒。  相似文献   

19.
<正>一、泥鳅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3-5亩,池深在1m左右,水量要充沛,水质要清新良好,要有进、排水通道,方便定期加水,池塘要夯实坚硬,无漏洞,池底铺入20cm左右的肥泥。池塘进水口和出水口要用塑料网拦截,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2.池塘消毒:选择晴天曝晒池底。放养鳅种前20天左右要用生石灰80-150kg/亩全池均匀泼洒,并翻动底泥使生石灰与之混合,然后注水10cm左  相似文献   

20.
池塘主养鳜鱼成鱼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近十几年来,蕲春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鳜鱼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就池塘主养鳜鱼成鱼的主要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池塘条件鳜鱼为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生活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鳜鱼在未驯化的条件下,终生只吃活的饵料鱼。这些条件要求养殖鳜鱼的池塘要注排水方便,水深2~2.5m,池底淤泥厚度小于1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