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既是人类历史要素获得全球性所呈现的景象,又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中多种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合力"的结果,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
《商》2015,(29)
弱势大学生由于其家庭经济状况落后,处于社会底层,综合素质不到位,没有较好的社会关系,使得其发展处于不利的地位。大学生的发展是社会中的个体的发展,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对比,可分析弱势大学生的发展深受其自身社会关系与能力水平两方面的制约,而这种社会关系和能力水平正如在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一样互相制约、不能分割。认清自身这对矛盾关系,有助于弱势大学生转变发展观念,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出发,运用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合的规律,来探讨我国现阶段混合所有制经济存在的客观性及活力.认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混合所有制将逐步向完全的社会所有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一、现代生产力的系统的概念 马克思说:“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Heng 《商业研究》1998,(5):11-13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是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推动的自发性制度创新,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根本转变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含 《商》2014,(47):132-132
关于企业起源问题的研究理论包括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企业起源的交易费用说和团队生产理论的解释等等。但是迄今为止,理论经济学并未明确地将企业在性质上视为一个作为社会实体的组织来认识。本文认为,企业的性质恰恰在于其作为社会实体的组织,这样一种组织乃是实现经济活动的分工和协调的社会载体,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平台,并体现了这一矛盾运动。企业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载体,随着这一矛盾运动的发展而不断演化。基于这一点,可以更具说服力地解释企业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7.
《商》2015,(15)
<正>前言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来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这对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分工既为因也为果,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分工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推动力,而且,生产力的发展又会导致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如此循环反复。当代分工的发展符合三层动力机制,即生产力—分工—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两市一省"和中有分,分中有和"。"分"是指在一体化发展中要做好分工,明确功能定位,发挥各自优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资本运动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表现为企业生产能力扩大与劳资关系紧张之间的冲突,依据马克思关于资本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可以发现,构成我国资本运动生产关系内容的劳资关系已日趋滞后于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深化对资本本质的认识,强化政府对资本专制的外在约束,依靠企业及工会的共同努力,是缓解劳资关系矛盾、改善企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冲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理论内涵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同富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内在逻辑是,依据社会矛盾理论和方法论原则,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人民的立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及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其实践进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推动生产力发展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不断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能力、促进人的社会关系和谐,并缩小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不同群体之间消费、能力和收入的差距,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哲学角度审视,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必须摒弃崇尚对立和斗争的斗争哲学,以同一性为主解决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矛盾;必须摒弃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动力论,用“结合”的方法实现“对立面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发展,把发展、和谐和社会主义三个关键词统一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一十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的实践,同经济理论工作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改革以前几十年来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大缺陷,就是单纯地研究生产关系,而忽视生产力及其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的研究。这种脱离生产力发展状况来研究社  相似文献   

12.
马奇凡 《财贸研究》1996,7(2):42-45
<正>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生产力水平与发展要求)规律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的地位,人们早已认识。但是,对这一规律的研究却迟迟深入不下去。症结在于没有深入分析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核心层次,揭示劳动力所有制一定要适合劳动力状况(劳动力水平与发展要求)规律。对劳动力所有制一定要适合劳动力状况规律认识清晰与否,直接关系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认识与运用的高度、深度、广度与力度。  相似文献   

13.
张小蕾 《消费导刊》2009,(8):234-234
认清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有效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发展动力理论经历了单一动力观、多元动力观和系统动力观三个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系统动力观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和谐动力论的体系。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国内持续的人口争议表明,"到底怎样阐发和把握中国人口发展"从根本上制约着我们的思维和学术倾向.老一辈人口学家确认的通过社会生产方式考察人口问题,是科学的方法论,为此,必须将这一方法论贯穿于我们的研究认识之中,从生产力出发阐发和把握中国人口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内持续的人口争议表明,"到底怎样阐发和把握中国人口发展"从根本上制约着我们的思维和学术倾向.老一辈人口学家确认的通过社会生产方式考察人口问题,是科学的方法论,为此,必须将这一方法论贯穿于我们的研究认识之中,从生产力出发阐发和把握中国人口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既是社会生产力超越国界发展的客观进程 ,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的扩张 ,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及其相互关系 (简称“两制关系”)的发展产生多重深刻影响 ,促使两大制度、两种社会意识形态的竞争出现新形势 ,呈现新特点。  相似文献   

17.
董海浪 《消费导刊》2010,(3):235-235,211
社会的生产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进行。在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中,生产力是最根本、最主要的方面,它最终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的变化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物质保证,是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否优越的根本标志,是判断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8.
陈岩  姚天之 《商业科技》2010,(31):223-223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要建中国式的低碳社会。中国要协调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作为一个碳排放大国之间的矛盾,要协调一个崛起的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大国之间的矛盾,要协调好作为一个崛起发展中大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中国式低碳社会的建设,就需要把这些矛盾处理好,要把全国人民都调动起来,共同地行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发生根源的基础上,解析了金融危机的本质,指出金融危机表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相似文献   

20.
由春桥  王鑫 《商业科技》2011,(31):91-92
中国"传统德育保守内倾,活泼不足,封闭有余,对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发展十分不利。"本文根据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这一规律,分析了中国德育理论思想;中国德育发展的开放性趋势分析;根据我国德育发展实际推导出德育开放性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