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年喽!     
《民营视界》2008,(1):82-85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过大年     
对于尊崇中国传统的人来说,春节是一个最热闹隆重的节日。人们祭祀神灵、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走亲访友,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共同迎接新一个春天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延续至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山东既是缘起有年头岁尾祭神祭祖习俗商文化的重点影响地区之一,又有齐鲁文化交汇融合,过年传统习俗保留得相对  相似文献   

3.
腊月素描黄土地杨谦腊月,被农家屋舍火烧火燎的烟囱冒出的青烟唤回来了。透过腊/\粘米粥、祭灶香饼、窖储秋果鲜菜、缸院酸白菜成萝卜的忙碌中,透过庄稼汉粮食归仓后的满足感,带着冬日里的泥土清香与村庄里的袅袅炊烟,腊月笑盈盈地走在了穿得硬邦邦外壳的黄土地上。...  相似文献   

4.
腊月初八腊八粥,家家腌上腊八蒜。二十三日供糖瓜,伺候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日除残日,脏的破的拾掇完。腊月三十守旧岁,热热闹闹又一年。——济南民谣《年节谣》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短缺,百姓们生活相对艰苦,日子过得紧巴,可一说要过年,家家户户便动员起来。那时没有像  相似文献   

5.
在内蒙古民间,流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火仪式;而生活在青海海西及甘肃北部地区的德都蒙古人,则会在腊月二十到二十二间的某天祭祀火神。两地的祭火仪礼,展现出不同文化特点。居住环境的改变和城市化,使传统的祭火工具逐渐消失。为了延续和传承民族文化,个别蒙古族地区政府组织的公祭开始兴起。从家祭到公祭,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方式。  相似文献   

6.
李浩 《走向世界》2010,(4):28-33
春节是中国传统社会里第一大节日,在过去被称作大年或年节。年节是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升天揭开序幕的。从这天起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一段时间,包含着旧年岁末与新年年初这两个前后衔接的时间段落。“过大年”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积聚了一年的情感与期待在春节的神圣时空中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7.
赶大集     
王欣 《走向世界》2012,(2):14-17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传统的节日,农历正月初—被中国人视为新一年的开始.为了过年,人们早早就准备吃的、穿的、喝的、用的,—般从上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就开始,—直会忙到除夕夜.为过年而准备食品、衣服,要祭祖、要拜神,要贴对联,要准备鞭炮等等则被称为"忙年". 对于很多青岛人来说,如果进了"腊月门",还没时间去一趟李村大集,那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忙年.李村大集在多数人眼里,不仅仅是一个热火朝天的热闹集市,它像年味不减的活影棚,上演着人们对"年"的浓浓情结.  相似文献   

8.
白英  王静 《中国西部》2015,(8):52-59
<正>山西民间制作面羊,源自远古秋祭。七月粮谷新熟,人们要举行祭天告祖仪式。祭礼一般用色纯体全的牛羊,叫"牺牲"。古代祭祀为国家大事,后渐渐演化为民俗。山西民间崇尚古风,融谷、畜一体,逢年过节,特别是春节和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百姓蒸面羊,既祭且食。"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面羊走,除夕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过羊年怎么能离开羊美食?地处太行山西麓、山西东大门的古州平定,至今仍保留着最具年味的"蒸面羊,送吉祥"风俗。迈进腊月的门槛,尤其是过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  相似文献   

9.
CITY 城事     
杜枫 《走向世界》2011,(6):12-12
泉城新年祈福会 2011年春节期间。济南创意策划了“2011泉城新年祈福会”大型节庆活动,通过一系列。为祖国祈福、为家庭祝福、为朋友求福、为个人抢福“等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活动.营造“福地济南”“福满泉城”的贺年氛围,打造泉城特色福文化旅游产品。2011泉城新年祈福会举办时间为2011年1月26日至2月17日(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  相似文献   

10.
2002年腊月二十三日早晨,杭州、长沙等7个城市5万户家庭,像往常一样,打开家门,蓦然发现,门扉上挂着一个红色的健康如意结。这份神秘的礼物竟然勾起7座城市所有家庭的神经,连邻里见面第一句问候都是"收到礼物没有?"这就是21金维他的神秘杰作。21金维他就是凭借这样的策划,让其产品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从浙江老家杀向了全国,销售额从8000万元上升到5.1亿元。  相似文献   

11.
春节蒙太奇     
春节,由“春为岁首”而得名,是中国最具有凝聚力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春节,给中国百姓带来无尽的期盼与欢乐。丙戊随腊去,金猪带暖春,猪年再次向我们走来。春节延续数千年,积淀了深厚的中国传统韵味。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为新年做盘算。杀猪宰羊、添衣备粮、洗衣粉房,忙得不可开交。腊月二十三,进入春节前最忙碌的准备时期。家家户户送灶王、吃灶饼。让自家的灶王美美地吃上一顿,然后送上天,到天帝那里去汇报一年的所见所闻。乡里人有着更多期盼,贴一张灶爷神像,称上一副对联,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为过年置办的东西叫年货。一家老小,从里到外换新衣;米粮、蔬菜、瓜果,样样不缺;蒸馒头、炸丸子、磨豆腐、制点心,各种美食应有尽有;烟酒糖茶、探亲礼品、晚辈红包,一应备齐。“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洗刷的日子,全家上下洗澡、洗衣,为的是除掉一年的晦气,利利索索迎接新的一年。剃头也赶二十七,“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剃了头,从头开始,万象更新。贴对联,是全家上下的大事。进入腊月,擅长毛笔字的人开始摆摊写对联。乡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全村子的人,拿着买好的红纸前来排队。不管多忙多...  相似文献   

12.
壮乡做客     
今年春节,应同事的邀请,去他老家——广西西南部一个叫崇左的小县城过年。出发之际,淮海大地正飘着鹅毛大雪,到了崇左,却已是春暖花开了。 壮族人真的是很纯朴、热情、好客。那些天我跟着潇云挨家串户地跑,享受亲朋好友的盛情款待,体验着贵宾的感觉。 壮族人过春节特别地隆重,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十五为止,大部分人都放下手中活计,尽情地享  相似文献   

13.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闺女要花,小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为迎接旧历新年(春节)的到来,早先的济南人同北方很多地方的人们一样,刚进腊月门,市民们及城郊四里八乡的乡亲们便扎堆到市区的各大商业集中区购置年货,商家们也开始忙碌起来。旧时民谚有“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的说法,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猪肉和鸡肉,故此称为“年肉”。与平日赶集不同,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鞭炮、春联、神马、  相似文献   

14.
农村让人们所担忧的并不仅仅是乡村的凋敝,经济的落后,更应该注意的是农民精神面貌、价值观等这些"软文化",这些才是决定农村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传统小年这天我踏上了返乡的路,经过三个多小时长途客车的颠簸,我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乡——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一个小村庄。几十万元婚嫁费,压垮农村父母到家的第二天,便赶上家族里一位堂弟订婚。堂弟的对象是邻村的,经媒人介绍认识,互相中意后,便由  相似文献   

15.
邱慧 《中国报道》2023,(2):22-24
<正>庆贺新年的方式越来越多样,过年的习俗和方式可能和过去有些不一样,但年味儿一直没有变。提起春节,65岁的王玉总要谈论起饺子。无论是在辽宁西部小城生活的那55年,还是在温润海南生活的这10年里,每逢春节,家里餐桌上总少不了饺子。用她的话来说,全家人团聚,围桌吃饺子是整个春节最重要的仪式。在王玉此前生活的辽宁,“年味儿”从腊月里就开始,大多与面食有关。按照惯例,各家会在腊月初蒸上豆包,到了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则开始发面蒸馒头,以此在农历新年来临之前图个好彩头。尽管生活的区域从中国的北部转到了南部,但蒸馒头、包饺子始终是王玉不变的春节“传统项目”。  相似文献   

16.
年节是破解一个民族"精神密码"的"钥匙"。每年春节,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数亿人的迁徙移动已经成为一道世界罕见的独特景观。是什么力量促使数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执著地沉醉于春节,不懈地守护和弘扬春节?小而言之,春节,是家庭的团圆,是亲情的归宿,是无数游子历经千辛万苦也要返乡的动力;大而言之,春节,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是生发和集结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特有形式,是中国人用共同的生活理想创造出来——并以各自的努力实现的现实。同样的时刻、同样的仪式、同样的情感……在普天同庆的春节里,每一个中国人都将更加深刻地体味到民族文化在自己心灵深处打下的印记。因此。这是我们的春节。"年味儿"从小年开始,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农历二十三的祭灶揭开序幕的,就让我们从河南省东方中国书画院组织部分书法家赴郑州市周边农村为农民群众义写春联开始,走进春节……  相似文献   

17.
“过了腊八就是年”“不出正月都是年”,可见,过年还真不是三五日就一蹴而就的,这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有一系列琐事要做。老话说;“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过年是水磨工夫活。不过,过年的热闹、喜庆也从这份“功夫活”里面慢慢打磨出来。放鞭炮一进腊月,空气里便漂浮着淡淡的鞭炮味,所谓的“年味儿”最开始应该是从鞭炮里弥漫出来的吧。过了腊八,大大小小的鞭炮摊陆续摆上街头:千头鞭、大雷子、飞天响、筒花、  相似文献   

18.
古镇民居建筑保护问题的严重性 准备了很长时间,但还是因为时间仓促等原因,我才于2007年腊月27日上午从兰州乘车到白银市,然后从白银市乘车直接去榆中县青城镇。对保护得相对不错的青城镇古民居建筑地做了实地的考察。因为快要过年了,古镇的街道上有很多卖年画、卖春联和卖墙花等年货的小摊。从腊月27日起到腊月29日,  相似文献   

19.
还是那个年     
《走向世界》2012,(1):12-13
"新年到,穿新衣,放鞭炮……"积聚了一年的情感与期待,在过大年里集中爆发,对生活的企望、对亲人的牵挂、对祖先的敬重,在这一刻里如愿以偿,回家的苦和累都在和亲人见面的一瞬间消融。扫尘、祭灶、拜神、守岁、拜年……时间流逝中,过年的习俗在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月19日,农历腊月廿六,海拔800多米,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大古坳村在正午时分也是大雾锁山、冷风夹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