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9年以来,我国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消费品价格管理体制改革迈出的步伐更大。通过“调、放”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消费品的生产,丰富了市场供应,使人民生活获得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消费品价格管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在前两年的通货膨胀和近年来的市场销售疲软中,表现尤为突出。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真探讨如何继续深化消费品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价格保护与农民利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弱势产业的特性,尢其是农产品与非农产品比价运动关系的趋势决定了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必然以对农产品的价格保护为条件,但对农民利益的保护还应注重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只有抓住两头,完善中间,农民增收才有希望,农业生活才能持续稳定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3.
目前价格运行状况及上半年价格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需求大幅度增加以及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今年前4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继续呈现明显上升的态势,同时结构性变化差异明显扩大,生活必需的粮食等食品价格上升速度过快,而一般工业消费品价格继续下降,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差距进一步扩大。价格的这种结构性变化,既增加了低收入阶层经济负担、加剧了收入分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行的“定价成本加定价成本乘以5%为利润”的军品价格定价模式,从虚造成本随性能同时增长的铁律、导致军品价格居高不下、抑制技术创新与改造、削弱代理方综合实力、埋没军品无形价值、造成契约合同中比价关系的误区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其所存在弊端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罗叶 《经济纵横》1992,(5):33-36
<正> 农产品价格问题是我国经济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也是广大实际工作者和农民关注的焦点.近来,提高农产品价格的呼声日高.本文试图就农产品价格偏低或偏高对我国农业和非农产业发展的影响,运用比较利益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并对深化农产品价格改革的原则和思路作一探讨.一现阶段,制约我国农村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价格问题.我国农产品价格问题的现状是,农产品价格偏低,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去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当时的经济形势,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并确定把治理和整顿作为今明两年工作的重点。半年多来,我们在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在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的关系上,引起了一些疑虑和议论。由于价格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牵涉面比较广,问题比较多,更加成为各种议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检验了2017—2019年消费品关税减让的价格效应和福利影响。结果表明,消费品降税显著降低进口价格和进口成本,促进了进口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同时,降税加强了国内市场竞争,降低了国内消费品的价格,提高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和福利水平。2018年因关税削减引致的进口成本下降约占中国从除美国外其他国家进口消费品总额的1.33%,消费品平均价格同比下降约0.64%。本文为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提供了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价格构成及其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家声 《经济问题》2000,(11):7-8,13
本文研究对象是立木林价,包括成本价、时间价、利润、税金、损失补偿、地区和树种差价等。成本含地价、造林费、经管费。地价宜按劣等宜林地作依据。这有利于发展林业生产,增加国家积累。林业生产周期长,资金占用必须考察利息,而且要计算复利。林业生产过程中要遭受自然灾害,这部分损失应计入林价。森林资源价值是通过森林价格表现出来的,森林资源价值评估实际上是对森林价格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何杨平 《经济师》2014,(12):63-65
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改造副产品的合理定价是构建生态产业链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对完全信息情况下和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价格激励模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当上下游企业信息对称时,下游企业可提供固定价格合同,以诱使上游企业采取有效率的努力水平;当上下游企业信息不对称时,下游企业可对低成本参数型上游企业提供固定价格合同,对高成本参数型上游企业提供成本分摊合同,尽管此合同菜单使高成本参数型上游企业的努力水平向下扭曲了,但它避免了低成本参数型上游企业模仿高成本参数型上游企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生态哲学的反思,引申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从“天人合一”存在观、自然无为实践观、朴素消费观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流动性影响资产价格与消费价格的传导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1998年1季度到2009年1季度的资产价格与消费价格的波动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货币供应量增加首先带来房地产价格上升,约两年后,消费价格指数开始上升,说明货币供应通过资产价格再传导到消费价格。在当前流动性再次增加的情况下,要考虑其对资产价格及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并可实行分类增加信贷的政策,防止资产价格泡沫化。  相似文献   

12.
高树兰 《现代财经》2008,28(1):16-19,28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较大幅度地减轻了农民负担,而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也更显突出,已成为影响农村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扩大农村公共产品覆盖范围,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更加注重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研究表明,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前者是以企业为本位的经营行为,行为主体主要是企业,通过信息沟通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和交换双方关系的长期化,强调个性和差异化;而后者更多的是站在社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行为主体不仅包括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还包括专业的物流企业和社会,通过实物交换提供时间和空间效用,强调共性和标准化。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是绿色营销的实现需要绿色物流作为保障,绿色资源的开发和使用、绿色生产、绿色渠道、绿色包装和绿色促销等都依赖绿色物流;二是绿色物流的实现也离不开绿色营销的支持,如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物流的绿色化等。企业要正确处理好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各方协同发展,实现经济行为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4.
A “micro-micro” consumer problem of gasoline purchases is examined using daily price data. Comparing the optimizing consumer with one who buys gasoline at random, the paper finds optimizers save about 4% of their annual gasoline bill. The paper also provides some evidence about the costs of non-optimal gasoline buying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从推进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出发,对企业绿色技术驱动绿色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在阐明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从微观层面指出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基本途径,即企业在生产方式上,要通过开发利用绿色技术,建造绿色企业,发展绿色生产等措施以实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技术运用上,要大力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化技术,以推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从宏观层面给出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在宏观保障上,积极建构有利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社会舆论、政策制度和市场体系,以保障企业绿色技术驱动绿色发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共产品的供给反映了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一般说来,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由需求表达、决策、筹资、生产和管理四个分项机制构成,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出发,就人民公社时期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情况作一对比性的考察,以梳理出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历史演变过程,找出它们的异同,从而为进一步的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9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能容纳主要事实和重要因素的分析框架,预测我国若干重要商品的出口增长及出口商品结构升级趋势。首先识别出决定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八项关键因素,以及相应的可计量指标,建立起分析模型,并用历史数据进行了检验。然后筛选出若干技术和附加值含量相对较高、可能有较大出口增长潜力的商品,用上述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其未来增长趋势。主要结论是:比较优势、国内产业基础和市场结构、参与全球分工程度是决定一国贸易增长和贸易结构的三类主要因素。我们兼得这些有利因素,在继续保持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品竞争力的同时,一些相对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将较快增长,推动出口商品结构持续升级。研究表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有规律可循,出口促进政策在充分理解市场力量导向的基础上因势利导,能够提高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情绪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两期的经济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消费者在不同情况下的消费者情绪与物价变动和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消费者情绪会影响物价和消费的波动;消费者情绪会对货币政策的效果产生影响;在制定利率政策时要考虑到居民的消费习惯;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消费者情绪对物价的影响不同;在消费者异质的情况下,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会影响国家调控物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单独依靠政府来供给公共物品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尽管蒂伯特创造性地提出以辖区竞争的方式来提供公共物品,但蒂伯特模型所需要的前提假设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并且还存在局限性。其改革趋势必须从退出机制和竞争机制走向多抉择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0.
优化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机制的见解与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齐海鹏 《现代财经》2006,26(7):73-76,F0003
客观分析农村公共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现实差距和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探讨加强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应注意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