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桥江 《中亚信息》2012,(Z1):36-41
草原春秋教科书里将新疆的草原分为荒漠草原、草原、草甸草原、沼泽草原四大类,各类草原又细化为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原草甸、山地草原、山地荒漠化草原、平原荒漠草原、平原草原、平原沼泽等等。学界如此划分草原类型自有其道理。不过,新疆牧民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按照放牧季节将不同的草原类型划归为春秋牧场、夏牧场、冬牧场三大类,简单、实用而又一目了然。笔者以为依此顺序引领读者走进新疆草原,不失为一种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2.
草原畜牧业最根本的基础是草原。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与草原的状况休戚相关。草和畜的关系问题,即草畜平衡问题,是维护草原生态、保护草原资源的关键性因素,而且同时也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主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草原生态和草原资源是自然生态和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我国是草原大国,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二,草原生态的有效保护和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1984年8月27日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黑龙江省草原管理条例》,1985年6月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草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草原管理纳入了法制的轨道。草原法律、法规在我省实施后,开发和保护草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我省杜蒙、大庆、林甸、兰西、安达、肇州等市、县,真抓实管,依法治理草原,有力地保护了国家草原资源,为加快我省草食畜禽的牧业发展提供了新经验,新方法,新措施。但是,目前我省还有相当部分的地、市、县、乡草原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够得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草原大都没依法承包,各级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采取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据农业部统计,目前我国可利用草原的90%以上退化,70%以上的草原严重退化,草原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我国加大了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但是对于以养殖牲畜为生的牧民来说,草原保护必然会影响到牧民的收入和生活,随着各种保护草原措施的实施和深入,农牧民急需富裕与草原的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保护草原与农牧民收入之间的矛盾、现代的饲养技术与农牧民素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协调草原保护与农牧民收入已经成为草原地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总结赤峰市在协调草原保护与提高农牧民收入实践方面的做法,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草原"特色品牌是我区发展产业化畜牧业的巨大无形财富.过去大家形成一个不成文的印象,认为草原畜牧业就是指牧区畜牧业,或者把草原畜牧业等同于放牧畜牧业.其实,草原畜牧业是泛指以天然草原为基础的畜牧业.在我区,草原虽然大部分在牧区,但水热条件最好的部分却是在农区.农区、半农半牧区分布着约2亿亩草原,甚至在城镇郊区和矿区、林区,也有大片草滩草坡.从草原的分布范围来讲,草原畜牧业可以涵盖全区,不能把它简单地认为只是指牧区放牧畜牧业.加深对草原畜牧业概念和定位的认识,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是我区的一种特色品牌,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草原"特色品牌是我区发展产业化畜牧业的巨大无形财富.过去大家形成一个不成文的印象,认为草原畜牧业就是指牧区畜牧业,或者把草原畜牧业等同于放牧畜牧业.其实,草原畜牧业是泛指以天然草原为基础的畜牧业.在我区,草原虽然大部分在牧区,但水热条件最好的部分却是在农区.农区、半农半牧区分布着约2亿亩草原,甚至在城镇郊区和矿区、林区,也有大片草滩草坡.从草原的分布范围来讲,草原畜牧业可以涵盖全区,不能把它简单地认为只是指牧区放牧畜牧业.加深对草原畜牧业概念和定位的认识,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是我区的一种特色品牌,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北方经济》2011,(23):44-48
天然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畜牧业不仅是牧民的重要生产活动和主要生活来源,也是草原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主要动力和源泉。近年来,随着以超载过牧为主的传统草原畜牧业的加速扩张和气候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造成草原生态功能逐渐减弱、畜牧业生产经营效益日益下降、牧民收入增长减缓,进一步加剧了草原生态、牧区生产、牧民生活的“三生”矛盾。虽然国家和自治区十分重视对草原生态的保护,推行了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9.
北方草原走廊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由于地理位置、居住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等问题,北方草原民族文化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本文对北方草原走廊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重新梳理,将其分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草原形象三大部分。此外,结合当下时代特征、民族文化发展现状及文化传播可行性等因素,提出了复兴北方草原走廊民族文化的策略,以期提升草原文化的知名度和传承性,最终促进草原文化的传承及传播。  相似文献   

10.
文明 《北方经济》2011,(7):42-44
近年来,草原畜牧业赖于生存和发展的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草原畜牧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使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近期作者先后赴锡林浩特、阿巴嘎、乌珠穆沁(东、西)等草原畜牧业相对集中的牧业旗市进行调查,试图发现现阶段草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草原是艺术的摇篮,艺术就是草原人飞动的魂魄.辽阔的草原为艺术的历史所充盈,艺术的内涵由草原的多彩所蕴籍.作为中华民族三大文化主源之一的草原文化,因思维方式、民族特征和人文追求、价值取向而显示了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有别又互补的艺术活力.  相似文献   

12.
田禾 《开发研究》1987,(5):22-22
<正> 西北地区有得天独厚的畜牧业资源。西北草原广阔、牧草肥美,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据初步统计,拥有草原面积20多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40%以上。其中新疆、青海、甘肃分别为我国六大牧区之一。新疆拥有草原面积12~14亿亩,可利用的草场面积7.6亿亩,占全国草原面积的1/4,是我国第二大牧区;青海有草原面积5亿亩,可利用的草场5亿多亩;甘肃有2亿多亩草原。  相似文献   

13.
冯雪娟 《北方经济》2006,(22):17-18
草原是陆地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有着重要的生产和生态功能.从草原面积来看,我国是草原大国,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但从人均占有草原资源来看,我国又是草原小国,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所以,在我国,如何保护好、建设好草原显得尤为重要. 一、呼伦贝尔草原的主要作用 呼伦贝尔市草原总面积112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833.33万公顷,占内蒙古草原总面积的11.4%.美丽的草原本身具有生产和生态的双重功能,在为人类提供畜产品的同时,也发挥着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4.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建立是事关草原生态环境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牧区以及草原牧区发展战略转变的重要研究命题.本文对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建立的背景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分析;系统阐述了建立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资源环境观、草原生态建设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工业反哺农牧业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李婷  张楠 《北方经济》2008,(24):58-59
本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内蒙古草原生态经济系统非常严重的退化现状,总结出其退化造成的恶果和损失。分析了制约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成因:向草原地区增加了过大的人口压力,对草原的过度无节制开发与利用,资本投入不足,草原牧区经济结构不合理,草原土地制度设计不当等。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采取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据农业部统计,目前我国可利用草原的90%以上退化,70%以上的草原严重退化。草原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我国加大了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但是对于以养殖牲畜为生的牧民来说.草原保护必然会影响到牧民的收入和生活,随着各种保护草原措施的实施和深入,农牧民急需富裕与草原的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保护草原与农牧民收入之间的矛盾、现代的饲养技术与农牧民素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协调草原保护与农牧民收入已经成为草原地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总结赤峰市在协调草原护与提高农牧民收入实践方面的做法,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依拉草原     
《中国西部》2006,(12):41-41
依拉草原位于中甸县城西北6公里处,总面积13平方公里,是迪庆香格里拉最大最美的草原,依拉藏语意为“豹山”,因传说中依拉草原门户内北边坐落的豹山是一座“神山”而得名。7月的依拉草原,宛如碧波荡漾的海洋,上面浮满数不清的鲜花、玫瑰红的野芍药、野菊和说不出名的各色香花野草,与秀丽的纳帕海、美丽古老的依拉村连为一体,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既可以在依拉草原领略藏区草原一派牧歌式风光,又可切身感悟迪庆香格里拉藏民族神秘人文风情。依拉草原  相似文献   

18.
“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现状 我国有丰富的草原资源,草原总面积为4亿多公顷,居世界第二。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我国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草原大面积沙化、退化和荒漠化。草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不仅制约着草原畜牧业发展,影响农牧民收入的增加,而且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陈琪 《北方经济》2006,(2):20-22
如何认识草原.特别是科学地认识草原是科学合理治理草原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我国牧区改革的成效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单线进化论的理念占主导地位.自觉不自觉的以单线进化论来作为认识和治理草原的理论依据。认为游牧是落后的.农耕是先进的。用农耕思维方式认识和治理草原.而忽视草原的生态系统和分类系统以及草原上的游牧民千年传承的地方性知识和民间智慧的运用.从而导致了不是科学地认识草原和治理草原.不把草原和草原学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管理部门.而是把草原和草原学置于农业大学、农委的管理体系当中,不把草原和游牧文化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和文化多元性的结构和类型.从而导致了在纯牧区采用纯农区的管理经验和理论模式。这就势必导致治理草原的非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届虹  刘红云 《北方经济》2011,(19):71-73
一、草原生态文化传承的内涵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纵向交接的过程。在历史过程中,文化传承就是文化与主体的有机结合。草原生态文化是指草原上生活的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草原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人与草原的相互和谐,以及为达到这种和谐做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草原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