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是上海启动新一轮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关键之年,也是闸北按照建设一个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中心城区的宏伟发展目标,继续推进的重要一年.  相似文献   

2.
童荣辉 《宁波通讯》2011,(13):30-31
随着轨道交通2号线的开工建设,江北发展即将步入轻轨时代。轻轨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工具,不仅对江北城市功能布局完善、城市价值提升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促进江北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重要作用。江北必须牢牢把握轻轨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先谋而后动,积极探索江北轻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使轻轨建设真正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轻轨建设与区域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没有来上海之前,交通拥挤是罗德博士(Dr.U.Rheude)对上海这个著名大都市的第一个印象。 2000年的春天,罗德博士受德国巴斯夫董事会的派遣,来到上海,任巴斯夫染料化工有限公司(BACC)总经理。眼前的上海,和他以往听说的、想象的全然不同。上海的道路,地上、地面、地下的基本框架已经完成,罗德博士在上海这个百年老城,看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设施——国际空港、城市地铁、跨江大桥、高架环线、轻轨交通。于是,他便把家安在了虹桥。  相似文献   

4.
2015年1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提出:“坚持‘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有序发展地铁,鼓励发展轻轨、有轨电车等高架或地面敷设的轨道交通制式.”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南部商务区是宁波市委、市政府实施"中提升"战略中一个重要建设区块,也是鄞州区加快城市发展,提高新城区建设档次和品位,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宁波市南部商务区位于鄞州区行政中心南面,紧邻鄞州公园,规划一中的宁波市轻轨3号线从区块中间穿过,  相似文献   

6.
一、世界各国和我国轨道交通沿革和发展 本文所称轨道交通是指运行在地面、地下和高架上的城市轨道公共交通列车,俗称轻轨或地铁。 自从1830年英国开通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以来,由于轨道交通运量大,准时、快捷、舒适,且很好地解决了客流膨胀与土地紧张问题,很快得到了世界许多城市的响应。  相似文献   

7.
当国内很多城市的居民还在为拥挤的交通困苦不堪,当很多的城市还在为发展的瓶颈发愁的时候,轻轨正一步步向国内的很多城市走来。 据透露,面对交通的瓶颈,现在数十个城市都在努力筹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深圳、杭州、苏州、成都、沈阳、武汉、重庆、哈尔滨、长春、西安共15个城市都申报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东莞、郑州、宁波、长沙等数个城市也正在积极备战之中,而以广州为中心、衔接港澳的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则正在加速启动……"轻轨建设大战"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8.
阴秀文 《走向世界》2013,(3X):26-27
<正>深入推进美丽泉城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形象……继续搞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轨道交通建设,开工二环西路高架南延、顺河高架路南延与二环南路高架工程,加快山大路、纬十二路等一批路桥工程和济南火车站北广场建设。——摘自《2013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济南将启动轨道交通建设,计划投资410亿元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目前已启动报批程序。"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到"多中心",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大城市空间演变的普遍经验.本文通过对上海城镇体系发展演变的回顾与总结研究,发现:上海城镇体系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城镇体系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的历程.今天形成的较为科学的"多中心"城镇体系布局,实际上是不同历史阶段在诸多现实矛盾与问题下推进的城镇体系建设,沿着从中心城区到郊区的推进途径,上海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四级城镇体系.可以说,以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带动的上海城镇体系演变.实际上是"中心城区极化发展引领的多中心化空间进程".在这个"多中心化"的过程中,上海的空间演变还表现出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突出特点:城镇体系建设与区域发展的互动,特别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进程对上海今天城镇体系的影响和作用,这种通过区域发展来推进和优化城镇体系的发展模式也许可以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空间演变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米红  陆继祥 《魅力中国》2014,(20):322-322
随着我国城市事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事关政府形象和城市的市容市貌。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优劣直接反应出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高低。为更好地发展城市经济,必须做好市政道路建设,同时要加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管理,以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使精品市政工程得以创造。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道路建设、维护需求也逐渐增加。市政道路与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市政道路的建设得到了广泛重视。在国家实行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施工等发展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长期以来,市政道路建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市政道路的养护问题更是城市管理的软肋。因此,我们要对施工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市政道路维护水平,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维护工程上。文中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就市政道路及相关设施的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上海在长江三角洲龙头地位的确立和其建立世界级城市目标的展现,几乎所有的"长三角"城市都将上海的发展看作是自身发展的"上海机会"。因此,主动呼应上海,借助上海的领头和带动作用,寻找和抓住自身的发展机遇,是研究并实施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一、城市定位与上海匹配在接轨上海的过程中,南京首先要  相似文献   

13.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成都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推进创新型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成都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具备良好基础;成都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强化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人才体系建设,实施创新型产业战略和创新环境优化战略。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重庆两会召开,市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了总体思考和安排。本刊就如何结合区县自身实际,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区县建设,专访了部分市人大代表——《重庆与世界》:长寿是城市发展新区中的重要区域。这几年来,您对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有着怎样的认识?巴川江: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15.
高积梅 《魅力中国》2014,(23):324-32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建设的部分,城市道路可以说是整个城市发展的重要“血管”,所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们对市政道路的修建日益关注,而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是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关键,本文结合实际经验简要探究了如何加强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地方新政     
北京市政府日前对2005年到2007年的城市环境建设工作做出部署并定出任务分解和时间表,将在城八区及14个卫星城开展改造城市村庄、拆除违法建设等10方面工作。其中,奥运场馆及区域周边城市村庄的整治工作将优先安排,在2006年底之前完成。在整治的基础上,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建设市政道路、绿地、生活服务设施和城市避险场所.形成一批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未来3年内,北京市将新建280座小型垃圾中转站、垃圾楼,2500座垃圾房,全市平原地区范围内实现垃圾密闭化。  相似文献   

17.
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到"多中心",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大城市空间演变的普遍经验。本文通过对上海城镇体系发展演变的回顾与总结研究,发现:上海城镇体系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城镇体系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的历程。今天形成的较为科学的"多中心"城镇体系布局,实际上是不同历史阶段在诸多现实矛盾与问题下推进的城镇体系建设,沿着从中心城区到郊区的推进途径,上海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四级城镇体系。可以说,以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带动的上海城镇体系演变,实际上是"中心城区极化发展引领的多中心化空间进程"。在这个"多中心化"的过程中,上海的空间演变还表现出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突出特点:城镇体系建设与区域发展的互动,特别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进程对上海今天城镇体系的影响和作用,这种通过区域发展来推进和优化城镇体系的发展模式也许可以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空间演变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接轨上海"或"接轨浦东"是长江三角洲部分城市90年代提出的口号。虽然很难表述这一口号的确切内涵,各城市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但从10年来有关城市的发展思路,可以概括出一些共同的理解。第一,把浦东开发开放和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建设作为自身的机遇,为各自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二,承接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  相似文献   

19.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激励差异,在价值链定位和组织边界决策上,国有企业较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倾向于用内部自制替代外部市场购买获取中间品供应,这一逻辑使区域制造业所有制结构制约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城市能级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全球城市的内在要求,但作为老工业基地,国有资本在制造业中比重偏大的问题可能会对此目标的实现形成干扰。文章运用1993-2014年数据检验了制造业所有制结构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上海国有制造型企业在中间品供给决策中存在一定自制倾向,其制造业所有制结构对当地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显著抑制效应。这一结论可为新时期上海制定正确的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临港新城的建设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为实现经济跨越和城市持续发展,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好临港新城,对于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建设,对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对于上海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镇布局和功能布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发展的条件出发来研究上海临港新城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