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凤迟 《新财经》2000,(2):35-35
持续几年低迷的邮市终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自8月以来,以“春节”、“邮联五大”小型张和“崂山”为代表的新邮品率先走出盘局,出现了价升量增的良好运行态势,其它超跌编年张也揭竿而起。这是否意味着邮市慢熊终于走不动了呢?以下几位投资者的看法,或许对你把握今后的行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1997年邮市狂潮之后,市场一直沿着下降通道运行,其间没有出现像样的反弹行情;今年3、4月份爆发的"井喷"行情,算是给投资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行情了.当时,投资者有一种苦尽甜来的感觉,甚至于陶醉其中,对今后邮市的走势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似乎想不挣钱都不成,遍地铺满了黄金.尽管自5月份开始出现了较大的回调行情,但投资者仍对市场前景持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局部热点作支撑,更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市场分析人士更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列举了一系列充足的理由,判断出今秋将有新行情,其动作甚至会超过今年的春季攻势,即使保守一点的看法,也是满脸笑容,因为今年未歇夏,行情与往年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为秋季行情的发动积蓄了力量.然而,市场却是残酷无情的,不但今年春季的胜利果实没有保住,反而造成了更大的创伤.这种创伤,不仅仅只体现在新编年票张板块,而且将抗跌性极强、市场形象佳的JT票张板块打得落花流水,犹如大坝决了堤.JT票张板块价格的决口,将邮市打入了新的地狱.那么,邮市缘何长期暗淡无光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3.
纪念邮资明信片(JP1片)因为在90年代邮市两次大的行情中以大黑马的姿态异军突起而被邮市中人爱称为"硬版小型张".其实,从平均投资回报收益这一角度分析,纪念邮资明信片的表现要好于作为邮市主流品种的小型张.纪念邮资明信片作为一个大的板块其发行品种即将突破100种.现在,人们非常关心这样一些问题:纪念邮资明信片自身的固有优势随着其价值不断被市场发掘有没有什么变化,这一板块近期的市场表现有哪些主要特点,不同的投资者该如何把握纪念邮资明信片后市存在的投资机遇,等等.  相似文献   

4.
2002年的邮市行情在年初便突起狂澜,在国家邮政局持续削减新邮发行量、提高内部结算价以及对部分邮品实施"封库"的利好刺激下,邮市行情掀起了一波主要由新品种带动的反弹行情,其中表现出色的有《昭陵六骏》小版张、《许仙与白娘子》小本票、《青藏铁路》小型张等强势品种.钱币板块中的低价次新流通纪念币品种马上与之呼应,如《西藏五十周年》、《刘少奇》币等品种.综合研判此波突发行情,可以发现有如下这样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邮市有没有周期,一直是近年来市场讨论的一个重点话题.许多人根据20多年来邮市的潮起潮落,认为邮市的周期为3年或6年.笔者早在90年代中期,即提出了邮市的6年周期论,并据此推测了1995年底的邮市已形成底部区域,该论述在1995年底的<上海交通报>(现为<行报>)即发表了题为<邮市悄悄在启动>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尼东先生日前在2000年第12期<集邮>杂志上撰文认为JT板块是中长期投资的理想选择,笔者以为JT板块并非中长期投资的理想选择,该板块早已是昨日黄花,其投资回报率远不如编年型张,我们对JT板块的认识长期存在着误区,而且这个误区经常被市场分析人士加以美化,对投资者产生了相当大的误导.那么,这个误区究竟是什么呢?用纯集藏的眼光去分析投资市场的是与非.  相似文献   

7.
1997年3月~4月间,邮市在高涨的人气和成交量的急剧配合下,走到了巅峰.正当人们额手相庆这一欢乐的时刻,加速前进的车轮遭到了急刹车.放量,这一投资者最忌讳的字眼重新呈现在邮人的眼前,而后继资金的难以为继和过江龙资金的快速抽离,使得邮市再度陷入大调整的环境,尽管市场在以后的半年时间里,继续呈现繁荣景象,但迟暮之态已毕露.同年10月份,随着1998年新邮预订无限量的敞开,邮市步入了低迷期.从1997年4月起算,邮市在漫漫的47个月内处于下滑、调整、再下滑到低迷,并形成了长达1年多的底部构造.  相似文献   

8.
邮市行情持续的低迷使人很容易产生这样的疑问:邮市还能像以往那样提供获取暴利的机会吗?投资市场有所谓高风险高回报的说法,从这几年的邮市行情来看,邮市已经成为高风险低回报甚至根本无回报的投资场所,这几年投资邮市的人,客观地说,是输多赢少.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2001年邮市是大喜大悲之年,投资者可能都会有着切身的体会,而且带有典型的悲剧色彩.那么,2002年的邮市是否能让转悲为喜的猜想变成现实呢?笔者预计市场将面临着不少难以预料的问题,因而邮市会谜局如云,特别是不确定因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2000年的邮市在邮人的声声叹息中走过,全年表现的低迷徘徊令市场人气更加萎靡.当新世纪的曙光再次照亮大地之时,邮人将继续面对新一年的邮市,毕竟在底部区域盘桓的市场,离黎明已不会再很遥远了.  相似文献   

11.
自今年3月20日邮市出现近期邮品飚升行情之后,在各种近期邮品风风火火的大幅上扬作用下,整个市场呈现出1997年5月份之后最为火爆的场面,市场人头攒动,交易金额直线攀升,已至于京沪两地的批发邮市门票也不得不被动地上涨,以平抑潮水般涌来的邮人.许多人在大量近期邮品暴涨中,感受到了邮市底部报复性上扬的强大冲击力,分享着投资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2.
邮市经纬: 经过元月中旬的一轮大幅振荡,在邮市政策面和基本面进一步好转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集邮爱好者们对春节后的邮票市场走势寄予了极大的希望.然而,通过对这些年来行情的涨涨跌跌进行分析后能够得出,对后市光有希望是远远不够的,决定邮市行情的涨跌主要还是取决于政策面因素.那么,现在的邮市政策面情况究竟如何呢?节后的邮市行情将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13.
邮市火爆为哪般访月坛集邮品市场●本刊记者赵安娜1996年邮市火爆极了,人们都说1997年邮市还将继续看好。那么,一举一动都能牵动全国邮市神经的月坛集邮品市场,自然更加引起集邮爱好者和那些准备进入集邮市场投资人的极大关注。3月初,一个春寒乍暖的日子,记...  相似文献   

14.
邮市出现一种奇怪的乖违现象:利好越大,市场走势相背的程度越大.这样的具体例子有许多,近期最典型的莫过于邮市对申奥效应的背叛.  相似文献   

15.
从全国邮资票品管理工作会议上传出信息,国家邮政局决定:2002年将对纪特邮票的结算、计划分配和销售方式进行重大改革.权威人士透露:2002年国家邮政局初步安排发行纪特邮票24套共计89枚(含4枚小型张),系列邮票将达到8套,常用面值(60分、80分)占总面值的78%,邮票版式全部为16至20枚的小型版式,雕刻版邮票将增加到5套.2002年纪特邮票的预订,仍将采取"宏观调控、总量适度"的方针,严格控制发行量.  相似文献   

16.
邮市在经过近4年的下滑调整之后,于新世纪出现了止跌征兆,尽管大量的邮品表现尚无实质性的突破趋势,但底部盘桓的迹象却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今年初再度出现的近期邮品反弹行情,令市场人士感到欣慰,毕竟这是半年之内出现的第二次近期邮品反弹行情,也是1997年5月份之后,邮市在相对接近的时间里表现出的二次性质类似的行情.如果说去年8月中旬呈现的行情,带有明显的修复特征,那么本次行情则是修复性行情的延伸,其意义就非同一般了.可以说,在持续了1300天之后的大幅下挫调整之后,新世纪的邮市已确认了大底部,而且正在进行修复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龙年的邮市虽然只发生了一次短暂的反弹行情,但其积极意义绝对不容抹煞,它从中折射出资金流量所发生的可喜变化.龙年过去,迎来蛇年,笔者认为蛇年邮市的悬念值得投资者掂量一番.  相似文献   

18.
梁志坚 《新财经》2000,(2):34-34
沉寂了近4年之久的邮币卡市场近日突然热闹了起来。8月底开始邮市出现反弹,一连数周井喷式上涨很像股市的操作手法。市场人士对此持两种观点:一种是拔高新邮达到出货目的;另一种则认为是邮市欲反转的前奏曲。孰是孰非很难轻易判断,但不管此次行情能否延续,邮市将反转的信息已渐渐传递开来,乐观的说法是,邮市已经摆脱了连续下跌的窘境,  相似文献   

19.
去年,国家邮政局为了刺激低迷的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虽未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积极的姿态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它表明管理层关注二级市场的程度越来越高.由于邮市是个不规范的市场以及自身持续多年的弱势格局,即使再有力度的政策也会有个市场消化过程,政策的滞后性体现在邮市上可能会更加突出,新世纪邮市的开门红或许正是政策已经开始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期《端午节》和《建党》小版张的先后面世,市场上的热点已出现了转移,短线资金纷纷从前期热门品种中抽身,集中有限的力量炒新.自然这种现象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近年来的市场对新邮情有独钟,尤其是小型张、邮资封片和缩量邮品,都免不了成为市场的热点.随着申奥成功而发行的邮票、7月下旬的《黄果树瀑布》小型张等,都是将成为市场的热点.当然,已被炒高的新邮热点消退也是不可回避的,至少像《君子兰》小全张和《聊斋志异》小型张等前期邮品,已逐渐成为近期市场上的昨日黄花,无论是升幅还是成交量,在6月中旬的反抽行情中,都较5月份之后发行的新邮逊色不少,至于去年的《春节》小型张和小版张、《邮联五大》小型张等,更是被短线投资者遗忘的干干净净,说明原来市场所体现的固有热点降温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丝毫的"商量"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