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与选择成本——品牌降低选择成本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选择爆炸式增长的描述,抽象出一般选择过程模型,并深入分析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及构成,证明品牌正是通过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提高了选择效率,而企业外部顾客的选择效率决定了处于过剩阶段企业的内部价值的实现和内部效率的高低。本文区分了交易费用与选择成本的差别,进一步深化了对"品牌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核心范畴——选择成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品牌房地产企业即使是进入2 0 1 4年的房地产调整期仍然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呢?一个有力的解释在于这些房地产品牌对消费者仍然具有价值。从品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具备单一利益点的品牌能够简化消费者决策过程,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即品牌价值。开发商需要确定自己的物业品类,制定精确的品牌策略,通过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方可为品牌价值的提升带来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品牌消亡速度的加快,品牌的生命周期和持续发展问题受到关注。当品牌文化不能与消费者预期相匹配,品牌价值将被持续损耗。如何定位和更新品牌文化内涵关系到企业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在品牌经济学框架下,研究通过品牌文化对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指出,品牌文化所倡导的内涵与消费者情感利益的吻合度高低决定了选择成本的高低,进而决定了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效率,并证明品牌文化对企业持续发展的影响作用。同时构建品牌文化定位空间模型,定位空间由小到大以此为:圈子文化、地域文化、时代精神、人性特点和伦理道德,并对品牌文化内涵的层次理论展开解释,为企业品牌文化定位和内涵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增长的综合分析框架:分工—制度—品牌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工带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生产迂回程度的增加,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交易费用的上升,因此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安排通过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组织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分工带来的产量增加和产品多样化却会导致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上升、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效率从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使生产和消费不能保持均衡发展,妨碍了经济增长。而品牌和品牌品类化则是产品多样化时代能有效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分工及专业化与制度及其变迁从生产或供给角度解释了生产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而品牌从需求方面解释了消费者的选择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和拉动作用,分工—制度—品牌模型可以成为当代解释经济增长的综合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品牌经济学选择成本分析范式的基础上,将"品牌溢价"系数注入需求函数模型中,进一步扩展和修正了品牌经济学消费者选择理论;将品牌引入厂商供给函数模型,弥补了选择成本分析范式忽视供给的问题,研究了新的市场均衡。与此同时,以品牌信用度为纽带对厂商的品牌战略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观点看待——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的排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肯德基或者麦当劳等快餐店里,排队现象很普遍。从经济学角度,顾客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来选择最优的队伍,使自己的从中获得的预期效益(如成功地购买到食物)超过因此产生的成本(如等待时间和购买的花费)。但是,顾客认为最优的选择是在不完全信息的基础上决策的,选择的结果不一定是最优的。笔者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消费者各种理性行为和快餐店里出现的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买卖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从既降低了消费者剩余也萎缩了需求。建立在厂商与消费者互动基础上形成的品牌就具有信息传递和信号显示的功能。品牌作为信号的存在,既是消费者选择的依据又是企业营销的载体,品牌大大降低了选择成本,提高了选择效率。本文通过模型从理论上证明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品牌存在的必要性,为企业产品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品牌建设提供一个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买卖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从既降低了消费者剩余也萎缩了需求。建立在厂商与消费者互动基础上形成的品牌就具有信息传递和信号显示的功能。品牌作为信号的存在,既是消费者选择的依据又是企业营销的载体,品牌大大降低了选择成本,提高了选择效率。本文通过模型从理论上证明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品牌存在的必要性,为企业产品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品牌建设提供一个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风险规避的消费者品牌选择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者的品牌选择行为面临较大的风险。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倾向,取决于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评估和对购买风险的判断。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指出了风险感知和感知价值是影响消费者品牌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消费者通过选择具有较高信息价值、消费剩余价值并与个性价值吻合程度高的品牌来规避各种购买决策风险。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小组访谈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借助信息经济学中的信号理论,研究品牌可信度对于消费者品牌选择偏好的影响机制。其中研究变量主要包括:品牌可信度、感知质量、感知风险、信息搜寻成本、相对价格以及品牌选择偏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北京市大中型超市品牌鸡蛋消费行为的调研数据,将影响因素按照名义和有序变量性质分类并进行假设验证,以确定变量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显著性相关变量进行理论解释,并使用多元选择模型进行消费者对品牌鸡蛋的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和消费者购买品牌鸡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个人因素、家庭特征、营销因素以及消费者对品牌鸡蛋安全的认知等对消费者购买品牌鸡蛋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小组访谈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借助信息经济学中的信号理论,研究品牌可信度对于消费者品牌选择偏好的影响机制。其中研究变量主要包括:品牌可信度、感知质量、感知风险、信息搜寻成本、相对价格以及品牌选择偏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小组访谈臀南籽芯康姆椒?借助信息经济学中的信号理论,研究品牌可信度对于消费者品牌选择偏好的影响机制.其中研究变量主要包括品牌可信度、感知质量、感知风险、信息搜寻成本、相对价格以及品牌选择偏好.  相似文献   

14.
效用-收入函数对消费者行为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黄冈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货币的边际效用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成果之一。主要从效用-收入函数的角度对消费者行为的特征进行经济阐述与数学论证。并且建立了对储蓄/投资、收入、消费的相互作用做相关分析的模型方程。利用数学方程及其相关演算,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为指导企业行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桑辉 《消费经济》2007,23(5):66-68
消费者品牌转换是指消费者由于心理或外界因素的影响从一个品牌转移到另外一个品牌的购买决策过程,其决策依据是对转换利益和转换成本的权衡比较。由于品牌转换行为对企业赢利和生存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了解消费者在品牌转换过程中的成本感知有助于对转换行为的管理,降低顾客转换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古典效用理论,从理论上解释了人们在消费中存在的收入使用低效率的现象,收入使用的低效率与消费者个人的非理性决策、不完全相关信息以及非自主选择有关矗经济学理论致力于提高人民的收入来增加经济满足感,因此,提高收入使用效率是对增加居民收入的一个值得深入考虑的替代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新古典经济学需求理论的主要目的是解释消费者对商品组合如何实现最优选择的问题,包括单个消费者是如何在不同商品选择中实现最大化满足的,消费者的个体需求是如何形成市场集体需求的等。本文在研读相关原著的基础上认为,新古典经济学需求理论在解决这些理论难题时,必须具体分析该理论的历史功绩和内在逻辑缺陷。  相似文献   

18.
喻艳莉 《北方经贸》2012,(10):60-61
心理账户理论是行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从心理上对决策结果进行记录、分类和估价的心理认知过程,它能够帮助解释在消费者市场上的许多经济现象。心理账户在内容上具体表现为:非替代效应、心理账户特定运算规则、得失感知和沉淀成本效应,企业可以使用该理论把握消费者心理动态,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转换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伍柳  龚振 《商业研究》2005,66(16):148-151
消费者品牌转换是指消费者由于消费者心理或者其他品牌活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从一个品牌转移到另外一个品牌的购买决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受到消费者思变心理,转换成本,顾客满意,和企业自身措施的影响,消费者的转换行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但是企业还是可以利用一些措施来对消费者的转换行为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20.
品牌占据消费者心智的过程就像人与人恋爱并成为伴侣的过程。"营销关键时刻"的理论告诉人们,大数据时代,品牌需要把握消费者路径,找到营销的关键时间点。如果回归到原点,站在TA(消费者)的角度,"营销关键时刻"理论可以通俗地解释为这样的过程:两个人自我介绍;进一步了解;开始在乎、关心、分享对方的情感世界和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开始产生好感坠入爱河;最后结婚。在这个过程中,品牌如何和消费者成功地"谈恋爱"呢?品牌需要在消费者产生需求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