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科技不断发展,开始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当今的金融领域中,广泛应用了网络技术,互联网金融出现了新的形式,和传统的金融模式进行比较,互联网金融更加便捷和快速,使更多的市场份额被占得。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来说具备很多的益处,但是与此同时这也是一种挑战。本文主要论述了互联网对于传统金融带来的各种挑战,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可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金融领域具有一定的冲击。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方式更加便捷,网络货币使用更加普及,导致传统金融银行等也在积极促进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然而互联网金融也有自身固有的局限性,互联网加强了全球经济领域的联系,也加强了全球经济风险的相关性。因此,需要加强对现有互联网金融运行和发展的监管,建立合理有效的金融市场机制,稳定金融领域。  相似文献   

3.
《国际商务财会》2014,(3):70-72
正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应用为传统行业业务发展提供支持,互联网对传统经济的渗透程度不断加深。2013年从阿里金融、余额宝到虚拟货币比特币,再到发展如火如荼的P2P在线信贷,互联网金融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互联网金融为传统金融注入了活力,有望开启金融变革的新时代。一、向传统金融全面渗透互联网金融涉及的业务领域非常广泛,在货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行业与互联网领域的深度结合,形成了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第三方支付、P2P借贷、众筹融资等创新型金融模式。本质上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领域的互联网化,仍属于金融范畴。我们在肯定互联网金融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给传统金融行业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也要防范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给客户、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文章从多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问题,并从多个层面上提出对策,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已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新兴领域,对传统的金融行业具有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概述互联网金融内涵、特点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最终通过扩大信息资源、改良信贷管理制度、调整革新战略、完善综合化服务机制等多元化途径,从多层面加强传统金融的竞争力,更好的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所带来的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当代,一种新兴的金融形式以迅猛的方式在金融领域中立足,即互联网金融。它用更方便快捷甚至更省心的服务模式抢占了大量的客户。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面对着如此迅猛的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遇到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文章就将先对"传统金融"的含义、"互联网金融"的含义进行概述,然后详细描述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所具有的一些挑战,同时列举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崛起,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以实现资金募集、网上交易和信息互换等功能的金融活动。在互联网与金融融合的过程中,传统金融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甚至有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会是金融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探析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现代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金融与科技加速融合创新,金融科技(FinTech)成为金融界与科技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传统金融机构积极利用新技术推动业务创新和经营转型,一大批初创科技企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的新兴企业成功进入金融领域,拓展传统金融服务,甚至与传统金融机构展开竞争,形成一个新的金融科技产业。据此,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影响下,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金融科技的发展变革,提出了传统商业银行转创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商》2015,(47)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金融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涉足网络金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形式,改变了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业务形式、服务范围、服务群体,对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则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结合当下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概况,对网络金融的内涵进行界定,并对我国网络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有助于为我国金融脱媒以及网络金融的良性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旦 《消费导刊》2014,(9):99-100
互联网的诞生,使得传统金融企业开始了自身产业的信息化升级,同时也催生出了一批进入金融领域的网络企业,这两者共同构成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业态。本文对比分析了我国与美国、日本不同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了我国目前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讨论了传统金融业与网络企业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比较优势,为两者在未来的合作共赢提供了举措思路。  相似文献   

11.
《商》2016,(11)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势必会在金融领域催生新的机构体系,互联网金融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迅速在金融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互联网金融拥有快速、便捷、方便的服务形式,这对于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化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一经问世便受到热烈的追捧。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金融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同时,又与传统金融模式相辅相成,相互竞争。  相似文献   

12.
李玉娜 《商》2016,(4):17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促进了整个金融领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资本市场监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促进了金融机构的创新,同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互联网对传统金融带来的冲击,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下对传统金融的应对对策,目的在于提升传统金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以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以及大数据等的新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异军突起。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银行的影响不可小觑,文章具体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与发展,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银行的影响,并为传统金融银行转型发展等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科技的进步带动了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而电信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又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提高,网络与金融行业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产业,像P2P网贷、网上购物、网络快捷支付等等,对传统金融模式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冲击,因此,方便快捷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符合人们生活的需要,本文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供下面的建议以便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在互联网金融和网络技术的融合下,对传统金融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造成的冲击进行分析,并提出传统金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有着比传统金融更好的发展趋势,网络金融、网上购物消费、网络银行等电子商务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在我们国家异军突起。但是目前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面对。本文从互联网金融概念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分析和探讨后得出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卢秋帆 《现代商业》2007,(6Z):18-19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对传统的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网络金融的发展代表着效率、效益和金融业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而网络金融的这种飞速发展也带来了除传统金融风险以外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由于网络金融业的发展动摇了传统金融的理念与监管的基础,使得金融监管的控制目标更加难以实现。本文拟从方法论上入手探讨网络金融的金融监管方法和理念。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发展也越来越引人注目,而近三年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更是成为金融领域新的焦点。支付宝、余额宝、阿里小贷等网络金融模式对传统商业银行发起了新的挑战与冲击,商业银行应当在深刻认识与了解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在将来的发展中更好地巩固自己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世界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体化的进程。很多行业都不局限于传统的经营方式。网络金融投资正是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而兴起的。而网络金融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网络金融投资的要点,找出更好的进行网络金融投资的策略。促进网络金融不断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桢 《中国商论》2020,(9):47-48
近年来,中国网络金融发展迅速,"互联网+金融"体系为促进普惠金融、消费金融发展以及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网络金融为我国金融业注入了大量活力,同时也为传统金融机构带来新的挑战。网络金融发展形式呈现多样化态势,网络互相渗透,形成P2P网贷、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模式,以及众筹平台模式、第三方支付等。与此同时,国有五大银行仍占据主导地位,邮储银行市场份额持续增大,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对此,邮储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合理选择发展方向,积极应对网络金融冲击,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