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们藉以生活的隐喻》提出了认知隐喻理论,将隐喻研究从语言层面提升到了思维层面。认知隐喻理论逐渐发展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大焦点,但在隐喻概念、隐喻工作机制、隐喻与文化的关系、隐喻研究方法论等方面存在问题,从而招致批评与争论。Lakoff、Johnson及其支持者一方面提出反批评,另一方面则提出对策,进一步对理论体系进行完善。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认知隐喻理论在批评中发展成长,研究层逐步形成了"语言——思维——文化——身体——大脑"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吴果中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1(3):102-103,107
象喻批评是中国文论中诗化的批评样式.本文探辨了其渊源,认为象喻批评是中国传统文化直觉领悟式的思维方式和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及印度梵语诗学尤其是佛经的“象教“传统综合作用的产物,而前者是内在的、必然的;后者是外在的、偶然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论的生成和发展受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在汉代佛教传入后,禅宗又对古代文论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儒、道、释三家思想互相融合碰撞,对古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化的分支组成,不能不受到汉民族文化传统的浸染约束,即便进行革新也都要打复古--恢复传统的旗子,因而造成文体的发展缓慢而持久.到了清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西方文化影响着中国,这时出现的小说在观念、创作主题、题材选择、叙事模式、艺术表现、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本文从《儒林外史》文本中反映出的对传统及现实态度这一角度,对古典小说的模式与形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论文从批评隐喻分析视角出发,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中美国家领导人面向出访国家的大学生所作演讲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了概念隐喻在两种语料中各自的使用情况和语言使用上的异同之处。论文发现,两种语料中概念隐喻使用上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两国社会文化的不同,即意识形态、历史、风俗和宗教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并非是某种具体的文学理论或批评理论,但马克思主义批评却是西方后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最重要的批评思潮,代表性批评家不仅有美国的杰姆逊和英国的伊格尔顿,几乎从各种批评流派的方法实践中都可找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和影响痕迹.通过阅读原著,以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和后现代批评的"解构"为比较视点,在后现代多元语境中对有关批评的理论话语进行了分析梳理,提出包括结构主义、解构批评在内的众多批评理论,都在某种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方法有所借鉴,同样,马克思主义批评也对其他的批评方法有所吸收与整合,因此,与其说存在某种特殊的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不如说存在着多样化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立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半叶,后殖民主义在西方蓬勃发展,随后在中国语境中也掀起了后殖民主义研究的热潮。由此产生了"中国当代文论的发展何去何从"这个引发学界的深思的课题。在后殖民语境下,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应该从中国古代文论中吸取精华,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文论话语;中西方文论应展开积极的双向对话与交流;中国当代文论建设应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文学现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当代文论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8.
王宏印的著作《文学翻译批评论稿》在对中西哲学、文论和译论进行相互阐发的基础上,对文学翻译批评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对该学科前沿的许多学术热点问题作了系统的关照,提出了鏊赏性和研究性相结合的文学翻译批评概念,初步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翻译批评的理论框架,是文学翻译批评学诞生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用《诗品》的三种品目,对《文心雕龙》批评文体进行品鉴,分析其多姿风貌。就其体制而言,恢宏的篇制、完整的结构、周密的体系和严谨的逻辑,笼罩群言,吐纳万象,使《文心雕龙》展现出雄浑的风格;就其体貌而言,雅文化审美趣味的骈文和高雅规范的四言赞体相结合的书写、论文与美文结合的文论艺术、“文心”的情感意象等使《文心雕龙》生发出典雅的格调与韵味;就其语体而言,精工的对偶、华美的词藻、和谐的声律和诗画的意境,令《文心雕龙》显现出绮丽的风貌。体制之雄浑、体貌之典雅、语体之绮丽交相融合,共同铸成了《文心雕龙》多姿多彩、美仑美奂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0.
《丰乳肥臀》是莫言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它描绘出遭受内辱外患的20世纪中国农村背景下,一群忍辱负重的女性艰难的生存历史。从生态批评层面上看,其艺术特点突出,主要体现在本体存在的必然要求、乡土叙事的时代指向、生态批评的审美维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以西例律我国小说”是清末民初我国小说界的一种流行的小说批评观念与方法,它是用西方的标准来评价和界定我国小说,这不但反映出一个转型的时代的独特的小说观,而且让我们对透视小说批评如何在学理与实践、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寻找自己的立足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本文试图解析这一现象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试图阐明由当时学人的自觉而开放的中西比较观念开创出的动态而巨大的理论空间对当代小说文体理论研究的重要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兴的概念出现较早,但后人对它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本文支持比兴说的观点,重点分析"兴的起源与性质、"兴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和体现、"兴体现的我国原始思维方式以及"兴的美学审美价值等四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常文学作品风格的形成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因素,而中国古代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前的文论家大抵带有古典主义的色彩,特别重视中和之美,历来重视创作轨范,从而更重视风格的客观方面即文体对风格的制约作用,同时也兼顾个体对风格的影响.而刘勰则是其中把这个问题讲的最清楚最深刻了.这里我主要谈谈他所言及的风格问题.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门艺术"这种观点被很多翻译批评者所认可.翻译批评和音乐批评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共性.本文从两者的批评理论的类比入手,将文本类型与音乐类型作了对比,从音乐类型的划分标准中得到了对文本类型划分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视觉传统文化中充满了丰富的隐喻思维。丰富的隐喻使得广告更加生动、形象、富有乐趣,它甚至被认为是现代广告基本传播形式的核心。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代广告创作对中国传统隐喻图像和符号的借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与广告视觉传播的整合以及中国传统视觉隐喻在广告中的现代转化几个方面。广告对传统视觉隐喻资源的借用要做到取"形"延"意"传"神",传统资源在如今新的文化形态、审美风尚和社会语境中还需要获得与现代性特征的新的结合,以此来适应当今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口味。  相似文献   

16.
刘奇玉《古代戏曲创作理论与批评》认真梳理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家和戏曲作家有关戏曲创作的言论,全面论述了他们的创作理念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作者文化视野开阔,著述理论架构稳称,材料丰赡,新见迭出。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讲诉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到达西天取经的故事。作品中的孙悟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与作者的巧妙构思和精心刻画不无关系。分析作者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对文学创作不无裨益。拟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与鲁迅算是同时代的人,又都喜欢文艺和哲学。王国维早于鲁迅接触中国古典文论和西方文论思想,所以王国维的文论思想对鲁迅早期文论思想的形成有过一些影响;但是由于二人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意识上的差异,使得他们的文论思想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之处。具体表现:虽有不同的认识和思维角度,但都有对传统和外来文论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和革新的态度和行动;在对文学本质的认识上,鲁迅汲取了王国维的重视文学特性的一面,但反对他完全排斥文学社会功用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至上论;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鲁迅与王国维又都重视"感情"因素的作用。但是鲁迅更强调理性、客观的"神思"作用,因而纠正了王国维文论思想的狭隘和错误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文论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并非是某种具体的文学理论或批评理论,但马克思主义批评却是西方后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最重要的批评思潮,代表性批评家不仅有美国的杰姆逊和英国的伊格尔顿,几乎从各种批评流派的方法实践中都可找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和影响痕迹。通过阅读原著,以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和后现代批评的"解构"为比较视点,在后现代多元语境中对有关批评的理论话语进行了分析梳理,提出包括结构主义、解构批评在内的众多批评理论,都在某种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方法有所借鉴,同样,马克思主义批评也对其他的批评方法有所吸收与整合,因此,与其说存在某种特殊的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不如说存在着多样化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立场。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工具,它利用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或创造相似性,使人们获得对其中某一事物新的观察角度和新的认识,把一种概念转化成另一种概念,从而荻取语篇的连贯性;当一个语篇多次使用隐喻,并且隐喻突出了语篇主题时,便可以说隐喻构成了语篇的文体。本文从隐喻的产生,隐喻连贯功能和语篇文体的角度出发,结合实例分析文本中的隐喻所隐含的性别歧视含义。从而揭示妇女在求职与工作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