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运用1998-201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15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内生创新努力、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本土高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内生创新努力和国际技术溢出在整体上对本土高技术企业出口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部门来说,医药制造企业内生创新中新产品开发、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内生创新中知识创新对本土企业出口的提升作用更强。出口学习是“倒逼”外资R&D溢出对本土企业出口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内生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在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企业"内生型"技能人才的内涵特点、培养现状和意义,提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为重要支撑,坚持产业升级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企业"内生型"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内生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在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企业“内生型”技能人才的内涵特点、培养现状和意义,提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为重要支撑,坚持产业升级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企业“内生型”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传统的"中国制造"企业近年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的新挑战,企业的内生成长问题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对制约企业成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人力资源因素的论述尚不多见,尽管有些文献谈到了企业的人才问题,但主要针对的是某一类特殊的人才,而不是从企业成长的视角来审视人力资源的整体状况。本文以企业成长理论为起点,以家具企业为主要分析对象,探讨如何通过人力资源规划促进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工和交易费用的研究框架,本文研究了生产性服务外部化的内生动因及制约因素。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外部化与生产性服务的规模经济效果,以及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本专业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基于信任的长期合作关系以及生产性服务企业数量的增加有助于减少外部化交易费用,推动生产性服务外部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但《中国制造2025》指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上差距明显。全面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需要正确识别影响激发企业创新的关键因素和行为模式。本文在考虑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同时,将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扩展至企业不确定性规避文化维度,考察企业不确定性规避态度以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这是从企业创新行为的内生动机理解企业的创新行为,也是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一个重要嵌入点,为企业创新管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环境的变迁,企业存在方式的网络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企业网络的信息获取与资源获取功能,成为企业借助外力发展自身的有利条件。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内生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点,本文按照"企业网络中异质性资源——组织学习——企业内生能力"的内在逻辑,探讨了基于网络的企业内生能力的提升机理,在构建企业网络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网络管理熵测定和改善、利用组织学习两个途径,探讨了企业内生能力的提升,以期对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内生力量的增强。如何实现内生力量的增强,人力资源因素起着关键作用。区别于大型中型企业,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很多特点,如何基于小微企业特点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作用是小微企业走出困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高彤 《国企管理》2022,(21):66-67
<正>问:在国内外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三年间中铝瑞闽的营业收入凭什么增长了2.17倍,利润增长2133%?答:是推行“班组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是中铝集团与福建省共同投资建设的东南沿海铝精深加工基地、智能制造基地、出口基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围绕激活力、提效率、增效益,中铝瑞闽积极转换经营方式,通过试点推行“生产单元承包”“班组自主组阁承包”,形成了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不仅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还优化了用工配置,走出了一条“班组联产承包责任制”新路,助力企业规模效益迈上新台阶,盈利能力连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整车制造商已经至少落后了国外对手1-2个产品周期,有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让中国汽车制造能够非内生式成长  相似文献   

11.
将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政府、聚集区机构和企业三个组成部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外生变量逐层对内生变量产生影响,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聚集区发展态势影响过程中承担的角色,聚集区成长的驱动力来源,以及帕累托边界外推的程度.结果表明,聚集区机构对核心创造力的作用远大于政府,过于繁华的城市商业环境不利于创意.建议政府以培育和扶持聚集区机构为支持手段,保护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创意氛围;聚集区机构应该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大型企业应该将创意部门与经营部门和生产制造部门进行空间分离.  相似文献   

12.
赵群 《中外企业家》2014,(3):163-164
我国的制造企业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制造企业本身具有成本比较高的特点,以及随着制造企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凸显,对制造企业成本费用进行内部控制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对制造企业进行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开始,为制造企业加强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实现控本增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袁媛  黄越 《价值工程》2013,(33):140-141
以装备制造企业产品为研究对象,运用质量屋建立装备制造企业产品在设计阶段的质量屋结构,为装备制造企业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提供了一种优化方法。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制造企业进行设计阶段的产品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罗威 《经营者》2010,(7):110-111
中国的整车制造商已经至少落后了国外对手1—2个产品周期,有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以让中国汽车制造能够“非内生式”成长。  相似文献   

15.
《山东企业管理》2005,(12):32-33
在全球竞争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与发展.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企业的竞争优势,只有具备厂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占据先机.在为顾客创独特价值的过程中找到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和价值,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有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径:竞争优势外生论和竞争优势内生论。竞争优势外生论强调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外部的产业结构和市场机会,竞争优势内生论则试图从企业内部寻找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陈卉 《人力资源》2024,(6):119-121
<正>技能人才是国家和行业的宝贵资源,是促进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增强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制造企业可以借助RASIC责任矩阵模型及技能矩阵等管理创新工具,以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为根本,以用好用活技能人才为目的,全面规划、畅通生产车间适应智能制造的技能岗位发展通道,构建技能岗位能力分级标准和岗位胜任力模型,精准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和能力专项提升计划,合理、科学、系统制定技能人才评价及绩效激励方案,促进技能人才选拔、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的有机融合,形成有利于基层一线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良好氛围,激发技能人才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Lucas模型的基础上,从内生稳态最优增长这一新视角研究企业自主创新问题,构建了改进后的基于内生稳态最优增长分析框架的研发部门和人力资本开发部门的生产函数。通过定义Hamilton函数和严格的数学证明,得到稳态最优增长率的表达式,由该表达式说明其宏观政策含义,阐明企业都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内生稳态最优增长。并且,应该根据其知识(技术)存量,沿着稳态最优增长路径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经济》2014,(10):17-21
以A汽车制造企业为例,通过碳排放核算方法的综合比较,结合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特点,选取了适合汽车制造企业的碳排放核算方法,针对各种能源产生的碳排放情况,提出了政府应通过立法的形式为汽车制造企业发展低碳生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汽车制造企业应改进生产工艺与设备、能源供应商应开发可再生能源三方面建议,从而指导企业发展低碳生产,降低碳排放。  相似文献   

19.
内部控制制度变迁演化是新制度产生、旧制度否定和扬弃的过程,其变迁演化无不受到动因的影响。借鉴制度变迁演化动力与内部控制动力划分理论,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变迁演化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内部控制制度变迁演化过程中外力驱动和内生驱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诱导性"和"强制性"需求。根据推动动力以及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效果的影响,提出内部控制制度变迁演化的动力选择:监管的外力驱动与企业的内生驱动两者相互作用,即以企业内生需求为目标,以外部监管要求为基础,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20.
经济下行压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致使陷于低迷期的实体企业发展遭遇瓶颈,脱实向虚成为众多实体企业路径选择中的占优选项.本文立足税收负担维度下的企业金融化问题,利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这一准自然实验,系统考察减税对企业金融化的引致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减税总体上对企业金融化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源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有利于激发企业专注创新研发、助力实体税负调减,从而使实体企业形成专注实业经营的内生激励;进一步研究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政策效应在高杠杆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从企业成本负担端着眼,以期为把握企业金融化的内生机理、弱化实体企业脱实向虚倾向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