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子龙  杨宇 《价值工程》2013,(32):19-20
在技术经济教学中知识溢出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溢出距离是影响区域知识溢出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系统研究知识溢出的空间溢出效应,提出知识势差是溢出的前提条件,模仿创新是溢出实现的必要条件。知识溢出具有一定的空间局限性,知识溢出效应随着空间距离增加呈现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收益与波动作为刻画股市信息的代理变量,将沪市(深市)受到的收益和波动冲击分解为来自自身的“本地因素”,来自深市(沪市)的“区域因素”(作为内生变量引入)和来自港市的“世界因素”(作为外生变量引入),首次将DCC-(BV)EGARCH-VAR的方法引入对沪、深、港三地股票市场收益和波动溢出效应与动态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溢出对于创新与经济增长非常重要。影响知识溢出的因素主要有接受方的吸收能力、溢出方的控制能力以及双方之间的技术差距、认知距离和地理距离。其中,技术差距、认知距离与知识溢出效应呈倒U形关系.吸收能力与知识溢出效应呈正向关系,地理距离、控制能力与知识溢出效应呈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在我国区域创新系统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R&D研发主体,其研发活动能否在区域创新系统中形成良好的知识溢出和转移机制将成为该创新系统建构成败的关键。本文以高校R&D研发活动为对象,从知识溢出的地理空间效应出发,考虑不同研发支出的特点,测度其R&D活动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溢出效应。得到的结论是:高校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活动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产生了显著的正溢出,而试验与发展研究活动则没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另外,科研机构虽然在R&D投入大于高校R&D投入,但是对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则没有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标:引入一种基于年度全局Moran指数比的内生时空权重矩阵构建方法,并评估其合理性。研究方法:基于标准化的空间权重矩阵和以年度全局Moran指数比为基础的时间权重矩阵,经过克罗内克积组合形成内生时空权重矩阵;并以两江新区辐射带动力影响因素分解问题为例,评估了内生时空权重矩阵的引入合理性。研究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外生时空权重矩阵而言,内生时空权重矩阵能够模拟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上的动态转移和传导效应,却不会导致模型估计结果变异性质发生明显改变。研究创新:构建了一种新的内生性的、包含可变时间效应的时空权重矩阵。研究价值:为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建模实践构建了一种更为精准的时空权重矩阵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1998-201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15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内生创新努力、国际技术溢出对中国本土高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内生创新努力和国际技术溢出在整体上对本土高技术企业出口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部门来说,医药制造企业内生创新中新产品开发、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内生创新中知识创新对本土企业出口的提升作用更强。出口学习是“倒逼”外资R&D溢出对本土企业出口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辽宁智能装备产业若要发展壮大,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辽宁要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必须要利用集群的知识溢出效应、内生增长机制,利用产、学、研技术联盟大力进行科技创新发展。政府方面要整体布局规划,制定各种相应的利于科学技术创新的政策,对智能装备产业的技术创新进行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很早就认识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长期经济增长率仅仅依赖于外生的技术创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而非外生变量。而新熊彼特主义关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五种模式,基本上构成了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理论研究的核心。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论述了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并且更加全面地将企业内在动力纳入科技创新动力机制之中,在此过程中,紧密结合我国科技创新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和问题,更加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知识溢出又是集群持续创新的最主要条件。文章主要研究了集群内龙头企业知识溢出的实现方式,并分析了知识溢出与竞争优势的两难困境,认为龙头企业可以通过集群竞争力的提升效应来克服个体在知识溢出时所造成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结合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研究国家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在空间上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国家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显著带动了周边非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有效溢出半径达700千米,最优溢出距离在500千米处,溢出效果呈倒U型趋势。由于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具有明显差异性,导致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不同,存在异质性。有效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周边非中心城市发展,北京、上海重点在于充分释放科技创新能量,广州、成都等关键在于与周边联动释放科技创新效应,郑州努力方向在于蓄积并提升创新势能。同时,显著扩大国家中心城市科技创新空间溢出的规模效应,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国家中心城市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