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今社会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挖掘其人文底蕴,创设育人环境,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实施人格教育,引导学生注重文化内涵,追求美好人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利敏 《魅力中国》2010,(2):145-145
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社会转型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泛灌输化、泛社会本位化的弊端,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对高中生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只有重新认识新形势下高中生学生思想的新特点,积极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方法,有针对性地对高中生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自由全面地发展,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主动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学校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云彬 《魅力中国》2013,(11):133-133
以人为本、全人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把长期以来被语文知识和技能教学掩盖的情感教育凸现出来。语文课程标准也把“情感”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位。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认识“情感”,应该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把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长久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实际教育,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尤其是在升学考试的重压下,情感教育更是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单调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早巳厌倦了条分缕析和空洞说教的语文,他们实在渴望一种心与心毫无隔阂地交流,情与情自然而然地融通的真实、和谐而灵动的语文课堂。这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同时,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对于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人在情绪高涨,精神振奋的状态下,接受知识的能力最强,反之则很低下。由此我们不难懂得:重视语文情感的培植,这不仅是语文“文性质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全面智力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4.
我们正处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社会转型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泛灌输化、泛社会本位化的弊端,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对高中生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因此,我们只有重新认识新形势下高中生学生思想的新特点,积极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方法,有针对性地对高中生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自由全面地发展,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主动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学校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人本主义教学观的显著特征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情感、价值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然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也有着其本身固有的缺陷.我们有必要把人本主义的教学观与传统的教学观不断进行融合,探索出一种更加适合当今社会人才要求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会英 《魅力中国》2011,(3):146-146
在语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健康情感是中学语文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存在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厚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课堂中的心理教育契机,充分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学洁 《魅力中国》2010,(11):204-20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注意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睦地发展。新课标将语文的审美能力培养与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到同等重要的水平。并进一步强调: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相创造。这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自然、社会各学科的发展,审美教育越来越凸显其重委陛。  相似文献   

9.
王敬华 《魅力中国》2010,(19):213-213
新课程特别强调重视人自身的培养。要实现人文教育,就要重视人文关怀,抓住语文教学内容中所体现出的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等人文精神,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独特个性、有创造能力、能尊重他人、有知识、有修养的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王敬华 《魅力中国》2010,(22):210-210
新课程特别强调重视人自身的培养。要实现人文教育,就要重视人文关怀,抓住语文教学内容中所体现出的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等人文精神,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独特个性、有创造能力、能尊重他人、有知识、有修养的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尚盼坤 《魅力中国》2014,(5):203-203
“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我国教育新理念之一。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要培养全面发展而有个性的人,建设和谐的校园,我认为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姚锐 《理论观察》2002,(4):113-114
审美教育就是美育,它是指人们的审美修养和情感所进行的教育,美育对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使学生提高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自觉抵制和消除各种精神污染,从而主动吸收和接受各种高雅优美的精神营养,成为内心世界丰富而品格高尚的人。 美育虽然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但在语文科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因此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向学生传授美学知识、传授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之学会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使它们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生效 《发展》2008,(3):100-101
以人为本 靠管理出效益 科学的人文性管理是学校文化的灵魂。现代学校管理就是要尊重、关心校内每个人的发展和需要。校长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对此我校始终奉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始终坚信“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教师、培养学生,就是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充满人性、张扬个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彰显教师和学生的人性,尊重其人格,开发其才能,重视其发展,是实践“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人本化管理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4.
王海文 《魅力中国》2014,(18):188-188
责任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教育者责任素质的教育活动,其目标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责任观、高尚的责任意识和自觉的责任行为。毛泽东讲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责任。健康的成长环境应当要求和指引大学生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其他人越俎代庖。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是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又不容辞的责任和长期的任务。高等学校有义务引导学生在社会道德意识的洪流中选择水平较高的道德责任.并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肖百慧 《魅力中国》2011,(17):161-161
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新课改中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凸显出来。人文性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生健康发展。目前的语文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从而才能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柯 《西部大开发》2011,(10):78-78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也是人个性发展价值的需要。语文教学的创新,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一定语文素养的人。本文从教与学两个角度谈了语文教学的创新。首先教师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冯爱霞 《魅力中国》2011,(10):124-12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注意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新课标将语文的审美能力培养与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到同等重要的水平。并进一步强调: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相似文献   

18.
邵琴玲 《魅力中国》2010,(22):209-209
前苏联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强调,“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和谐教育恰恰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作为目标,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研究和谐教育正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老师应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营造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的“和谐课堂”氛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握课改实质,寻找最佳切入点,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9.
陈明霞 《魅力中国》2013,(13):154-154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佟玲 《黑河学刊》2005,(6):80-81
实施素质教育,要按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训练和提高其生理、心理素质,并使其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新课程正致力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大胆探究、勇于创新,从而提高学生能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