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大公报》8月17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焦点之一在能源,能源问题的焦点在石油。而且从总量上看,.中国的能源消费已经难以自给自足,这要求我们统筹国内开发和对外合作,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保障能源安全,包括能源稳定、经济、安全、清洁供应的各个方面,是维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而严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全社会的节能降耗意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张宜琪 《发展》2006,(6):49-50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能源战略和国际能源市场产生深刻的机制性影响。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如何在正确把握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前提下,实现中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明确中国的能源战略取向刻不容缓。一种很有市场的观点认为,能源供应将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中国能源引发的问题将严重影响世界能源安全。中国油气消耗大幅上升已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美日欧等传统石油消费大国的警惕。西方舆论不时推出“中国推高国际油价”,正在进行“扩张”,其“巨大的能源需求将加剧国际和地区竞争和冲突”等论调,声称中国已对美日欧构成威胁。能源领域的“中国威胁论”逐渐显现,能源需求带来的国际摩擦和冲突将难以避免,中国在处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时势必增添新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显示了高校学生对能源安全问题的基本认知。学生认为能源安全基本属于非传统安全,是当前中国经济安全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威胁。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能源资源耗竭、能源资源开发引发的国际冲突以及由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国应该加强能源外交和国际能源合作来应对能源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高校学生的能源安全观虽然对全面把握中国能源安全的内涵与定位、挑战与出路有所帮助,但他们的认识中存在着某些不确定性,值得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4.
赵晓 《宁波经济》2007,(5):38-39
众所周知,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一般意义上的能源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安全,即保证能源的供需平衡;二是生存安全,含义是能源的消费和使用不应该造成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威胁,也不能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能源危机则是与能源安全相对立的概念,其一是指供不应求的供应缺口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中国七省市高校学生安全观调查"显示了高校学生对能源安全问题的基本认知。学生认为能源安全基本属于非传统安全,是当前中国经济安全所面临的最为迫切的威胁。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能源资源耗竭、能源资源开发引发的国际冲突以及由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国应该加强能源外交和国际能源合作来应对能源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高校学生的能源安全观虽然对全面把握中国能源安全的内涵与定位、挑战与出路有所帮助,但他们的认识中存在着某些不确定性,值得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体系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能源安全已经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及国家经济安全。能源安全战略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直接决定着国家能源安全状况。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实际,文章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体系框架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基本内容有:能源节约战略、“走出去”战略、优化能源结构战略、加快实行能源储备制度战略、加快实行能源储备制度战略、构建石油金融体系战略、积极推进替代能源战略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欧盟的第二轮“光伏谈判”日前已经持续三周,有报道称谈判仍处于偶持,还是未达成解决方案,业内人士担心中国光伏产业将会丧失欧洲市场,而这必将打击人们对发展“绿色能源”的信心。7月5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葡萄牙政府前经济与创新部部长曼努埃尔·皮潇(ManuelPinho)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这次光伏争端不会改变能源发展趋势,要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还是得依靠绿色能源,蚓时,中国还要学习欧洲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龙移风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35-38
能源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文章通过简单介绍我国能源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制定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国际能源合作的涵义进行诠释,阐述目前国际能源安全面临的危机,分析了国际能源合作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指出了中国国际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岳中峰 《发展》2009,(10):35-36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进步和工业发展的血液,也是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庆阳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石油、煤炭是庆阳最具优势的资源,石化产业是目前最大的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能源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庆阳建设成为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点,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落实“工业强省”战略,不断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庆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陆建 《新财经》2005,(10):2-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海外舆论的调子也发生了变化。先是“中国崩溃论”,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因为弊端众多而不可持续。继而出现了“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带来了变投,进入2005年,一种新的论调甚嚣尘上,这便是“中国能源威胁论”。与之对应的是最近的几则新闻。2005年9月10日,在加拿大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首届“中加经贸合作论坛”晚宴时发表演讲,指出中国是个能源消费大国,也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我们坚持主要立足于国内解决能源需求的方针,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不断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引致的能源需求急剧上升,受国内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短缺约束能源产供能力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增加情况下,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石油进口对外依赖度也随之节节攀升。为此,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能源贸易发展状况、能源安全现状以及影响能源安全的制约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寻求加快中国能源贸易发展、确保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时期。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需要聚焦于自己的优劣势,在保障能源安全有效供给下,积极调整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结构,并推动能源相关产业向着绿色、数字、创新等方向转型,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在保障能源安全供给中,提升内蒙古能源开发的“现代性”与 “经济性”,充分发挥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定位和职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国际能源合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能源安全应当包含四重含义:可获得性、价格波动、运输安全和环境安全。中国保障能源可获得性的措施面临各种不确定的风险,对油价波动缺乏足够的抵抗能力。运输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构成了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内忧外患。对于中国来说,国际能源合作的目标是在可接受的价格水平下保证油气资源的稳定供应。但中国目前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能力较弱,在主要国际组织中的声音不高。因此,拓展能源合作的空间和领域就成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能源安全现已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各国都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能源问题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加强中国与他国能源合作已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必然趋势。中哈两国在具有地缘优势的前提条件下,已在石油、天然气等方面展开了广泛合作。在中哈十几年的能源合作实践基础上,建构中哈双边能源合作模式,建立稳固的能源合作机制既对两国能源合作有着引导、规范、保障作用,又有利于长期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能源管理和能源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大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30年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近5年来经济平均增速在两位数以上。能源生产和消费也在快速增加,2007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量是23.7亿吨标准煤,消费量26.5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中国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从能源规划的角度考虑,在“十二五”时期,除了由“十一五”时期延续下来的能源和资源压力持续加大、能源安全问题凸显之外,还有两个新的因素需要深入考虑。  相似文献   

18.
张广荣 《中国经贸》2010,(11):66-69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资源能源安全的真正含义在于在世界资源能源经济体系中获得最大的经济自主权。在当前的世界并购浪潮中,资源能源型并购己经成为并购浪潮中的一支主流,成为世界各国获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的重要手段。我国的资源供需状况和国际市场资源价格频繁波动的现状也要求我国必须加快资源能源类跨国投资步伐。  相似文献   

19.
赵晓 《宁波经济》2004,(12):29-30
最近,中国能源安全、能源战略之类的会议特别多,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人突然发现了能源问题的重要性,举国上下急欲找出一个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办法而后安。  相似文献   

20.
论“氢经济”产业革命——中国和平发展的能源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并不总是友好宽容的。中国过分依赖海外矿石能源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风险。世界和中国的矿石能源储藏和消费增长形势都表明,以矿石能源为基础的西方国家传统工业化道路是不可持续的,对中国尤其如此。我国应该创立基于氢能源的新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把建立取代矿石能源的“氢经济”产业革命作为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实现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其历史意义与英国的工业革命相当。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排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惰性,确立“氢经济”产业革命的思路。文章提出了“氢经济”产业革命的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