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真践行“八荣八耻”时弘扬优秀的石油企业文化和培育“四有”职工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石油人在为祖国献石油的过程中积累的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要实现石油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在广大职工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按“八荣八耻”的要求培育职工队伍.使石油人成为践行“八荣八耻”的模范。  相似文献   

2.
<正>1970年9月,苏20井的问世打破了江苏无油论,从此江苏的石油开发迈入快速发展阶段。1993年,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为苏20井题词:“把光和热带给了江淮大地”。苏20井成为华东石油人传承石油精神的精神圣地。从开启苏北盆地原油勘探开发的康庄大道,书写不等不靠、勇于挑战的工作作风;到20世纪末北上雪原、深入松辽,让腰英台油田和松南气田完美呈现在世人面前;再到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3.
<正>从2015到2023,中国核建与“龙”腾飞,努力成就属于自己的厚度、精度和高度,已先后承担15台华龙一号的建设或安装任务,是当之无愧的造“龙”主力。中国核建,为核而生,以建立本。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翻过60余年前青海金银滩的茫茫戈壁,来到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面前。  相似文献   

4.
李银生  祁正吉 《中国电业》2009,(10):136-141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笔下的西部、青海是那样的粗犷、荒蛮,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更让人感觉西部青海是那么遥远、神秘。 为让这片热土焕发出活力和生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60年来,高原电力人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用青春、热血、智慧乃至用生命——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支以女性为主的团队,巾帼不让须眉,常年奋战在严寒缺氧的雪域高原、奔波于飞鸟却步的戈壁荒漠,以“政府放心、客户满意”为标准,塑造了追求真诚、追求规范、追求品牌、追求一流的服务形象,为青海海西地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快捷、规范的用电服务,  相似文献   

6.
只要在采油站上,每天都会行走在巡井的路上。从一口井走向另一口井,从一个采油站走向另一个采油站。不停的脚步,十几年来从春走到秋,从冬走夏,在茫茫戈壁上,在井与井、站与站之间走出了一条条的羊肠小道,也走出了我无悔的人生。记得第一天刚上班时,那是十几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对井上的一切都感觉到新鲜,看看这儿,摸摸  相似文献   

7.
5月的辽沈大地,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在这样的时节里,我们再次来到了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辽1井。作为辽河油田第一口探井,辽1井在辽河油田的勘探开发鱼上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和历史地位,在辽河石油人的心中,它已经成为开垦辽河油田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8.
肖琳 《中国纺织》2009,(10):60-66
转动着的胶片,滴滴嗒嗒…… 那是一段歌颂牛郎织女动人爱情的引篇,那是一个“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开始,那是一场关于“红裙子”的高潮,那是一首还没有谱写的片尾曲。  相似文献   

9.
“垮的是困难,不垮的永远是石油人的意志”,这就是伴随着绥靖油田的发展享誉中国石油的“硬骨头团队精神”。它不仅成为长庆油田采油四厂的力量源泉和价值导向,更是长庆精神乃至中国石油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被集团公司评为“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60句石油名言”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业》2007,(8):22-22
“靖远管理模式”,现今对于业界来说已经较为熟知。两年前,当这一管理模式千千里戈壁诞生之初,《中国电业》即以大型专题调查形式给予了详尽推介。 基于尊重和保持“靖远管理模式”的完整性,在介绍报道该管理模式新的“完善与升华”之际,于此有必要对其原始构架及内容作一简要重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困扰石油人照顾子女难、照顾家庭难、照顾老人难的“三难”问题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作业区以“关爱员工,服务员工”为宗旨,以解决实际困难为目的,成立了“阳光服务站”,对石油人关注的“一老一少”成员,积极展开了助老、帮幼、助困、解难工作.  相似文献   

12.
塞一井是安塞油田的第一口探井,也是安塞油田的发现井,位于陕西省安塞县谭家营乡以南1公里处,现由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招安作业区04井区塞一站管理。塞一井的诞生,掀开了一个亿吨级整装大型油田——安塞油田的面纱,揭开了长庆油田“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的扉页。塞一井因为见证了长庆人创业的艰苦历程而成为一座创业者的丰碑,因为承载着长庆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光荣使命而成为一个历史高地。上个世纪70年代,这里曾经是一片贫瘠荒凉的土地。就是在这块土地上,聪敏睿智的长庆人用科技的杠杆撬开了三叠系之门,用“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精神成功地攻克了特低渗透世界难题,创造了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奇迹,在苍凉的黄土地上把一个年产300万吨的大油田托起。  相似文献   

13.
神州大地繁华似锦,祖国长空欢歌如潮。在喜迎共和国60华诞前夕,我们大庆油田迎来了50岁的生日。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节点,是大庆30万石油人的共同节日,是中国石油百万员工心中的盛典,是大庆石油人永生不忘的骄傲与自豪。作为亲身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并见证了大庆油田各个发展阶段的一名老石油科技工作者,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无比激动。  相似文献   

14.
1953年7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支山地地震队在巴蜀诞生,从此拉开了国内山地地震勘探的序幕。经过几代石油人50年的奋进拼搏和艰苦探索,如今的四川石油地调处已成为功勋卓著、技术独特、享誉中国的“山地铁军”。在地调处,一大批优秀人才支撑着企业发展,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李亚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年初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石油精神"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饱含着对百万石油人的亲切关怀,寄托着对重振石油工业雄风的殷切期望。在踏上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新长征路上,用"石油精神"凝聚新时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精神力量,用榜样力量激发"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的责任感、荣誉感,立足岗位学铁人做铁人,接力传续石油事业,是新一代石油人的光荣使命。石油根脉石油魂,"石油精神"石油人。新  相似文献   

16.
张闽 《中国电业》2007,(8):34-34
诞生于西部戈壁的“靖远管理模式”,两年前业经媒体推出。即刻于业界引发了“风暴效应”。  相似文献   

17.
北方的雪     
1981年,我18岁,一个人背负着一纸箱书,一个铺盖卷,几件换洗衣服,离开了用3年时间教我谋生“技术”的重庆石油学校,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巴山蜀水,远走低飞来到黄河下游北岸的中原做了一个“石油人”,表面上虽有些仗剑浪游的浪子气概,其实心底里不乏无奈。那年...  相似文献   

18.
卫红霞 《现代班组》2011,(11):13-13
宋向丽承认,自己说话是有些不“中听”。 虽说是个女工,但作为神马集团梨园矿宁庄井洗衣班班长,却与“娇小温柔、轻声细语、慢条斯理”完全不沾边儿,而是有名的“大嗓门”“直性子”,泼辣而干练。提到她说话难听,也倒有些冤枉。其实也是因为在制度面前寸步不让,她才落了个“话难听”的雅号。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机电工业》2012,(6):15-15
“忘不了:那是2012年5月3日的下午,正在欢声笑语的我接到已签约公司(华锐风电)人事部电话,说我被公司解约了,现在是五月份了,对于一个还有一个月毕业且家里毫无背景的学生来说,去找一个工作是多么的难。”  相似文献   

20.
《石油政工研究》2012,(3):12-13
我叫李新民,是大庆钻探鲁迈拉项目部副经理、哈法亚项目负责人、DQ1205钻井队队长。2011年,在建党90周年之际,集团公司党组授予我"大庆新铁人"荣誉称号。今年"五一"前夕,我又荣幸地代表中国石油人在人民大会堂报告了征战海外、为国找油的事迹。我们这一代石油人,积极投身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伟大实践,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多打井、打好井,多拿油、快拿油,用实际行动报效企业,报效祖国。这是我们神圣的使命和应有的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